当前位置:首页 > 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
以为是。各位,做人在这个地方,要看得开,要放得下,你放下一步才能更前进一步。所以道家的学问是大贤以上的学问,从大贤进入圣人的境界,就要做道家学问。道家的学问任何人都能了解,一个想要有境界的人,一定要做道家学问,乃至于不需要老子庄子来提醒你,你都知道自己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不执着他的智慧,一个有功德的人不会执着他的公德,那么他的智慧才是真的智慧,他的功德才是真的功德。但是一般人还是需要老子庄子随时提醒你,所以每个人想要做学问,想要领导别人,你想要做工夫,想要做善事,告诉各位,你身边随时要放一本老子、一本庄子,随时拿起来读一读,每天你都会自惭形秽,你是这样的小气,有这样一点点善事就念念不忘(笑),还想那个人什么时候报答我(笑),无聊,这不是无聊吗?(鼓掌,笑)
所以说道家学问是很高明的学问,每个人都可以做 ,而且都要做,它关系到你每一分每一秒的生活,这叫做圣人,纵使老子不是圣人,他是大智慧者,他看到圣人的境界,这是从古以来的定评,就是老子不是圣人,庄子不是圣人,但是他看到圣人的境界,所以他是智者,智者就是能够知道圣人的人叫做智者。孔子也这样规定,“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孔子讲“仁”是一个总体的智慧,“仁”又可以分为“仁”跟“智”两边,智就是知仁,仁就是行仁,你必需先知人才能行仁,所以智比仁还要先,这个先不是前一秒钟后一秒钟,是在道理上它是先在的,你有仁,你想要走向仁德,必须先有智,智就在其中,你连仁德的目的在哪里都不知道,你怎么走向仁德。你连圣人都不知道怎么成为圣人?道家就是指出圣人的境界。真正的圣人不需要道家来指,但是圣人又很谦卑,随时都认为自己不够,当他自己认为不够的时候,他就是真正的圣人。
读《论语》,子贡问孔子“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闻一知二,告诉他一点道理他能够想出两点道理,虽然他自认为不如颜回,颜回是闻一知十,他们的智慧差了五倍,不过颜回早死,子贡还是最聪明的(笑)。子贡一听说这个世界上还有有学问的人、有智慧的人叫做孔子,所以他来拜见孔子。他心中想,我拜你为师,但是你要知道,我三个月就要超过你,后来不要说三个月,到了后来说,我三年应该可以超过你。到了后来就知道,一辈子超过不了。尤其是孔子死了以后,众弟子来讨论,要怎么样行弟子之礼,因为自从周公制礼以来没有师徒之礼,乃至于没有为老师怎么守丧之礼,群弟子合议的结果,人有现实的生命,父母所生,人有智慧的生命,老师所教,所以老师是再生父母,所以应该以父母之礼来奉献给我们老师,但是又不能够以父母之礼来实践,所以他们为老师守丧,叫做心丧,不从外面守丧,从心里守丧,所以他们没有穿丧服,在心里守丧三年。群弟子就在孔子的墓旁边建茅屋在那里守孔子墓三年,三年之后群弟子要分散了,相向而哭,子贡就说,你们先走吧,我还要继续住下去,又住三年。这叫做真正的学生,因为孔子是真正的老师。当今天下,有这种老师吗?有这种学生吗?没有这种老师,没有这种学生,你的中国文化在哪里?你的人生的真实性在哪里?都是虚假的。所以我们说,像子贡这样的学问,他常常好高骛远,就问老师,老师,你是不是圣人,“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老师你怎么那么多才华。因为子贡是以才华起家的,所以他以为有才华的人就值得敬佩,子贡是很小气的,到孔子死后他才大方起来,可怜啊,我们不要说子贡可怜,我们自己更可怜啊,孔夫子死了,我们一点感觉都没有,可怜,可怜得要命,你就不知道人生的广大,人性的高尚。所以子贡这样问,孔子就轻松地回答,“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圣与仁我怎么敢当呢?“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已矣”我只是一个学不厌教不倦的人罢了(鼓掌)。旁边有学生叫公西华说,“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老师,你这个学不厌教不倦的工夫我们都做不到,我们做不到的就在这里了。这就叫做圣人。(鼓掌)所以孔子不居圣,功成而不居,这个功有功业的功,所谓“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也是功,他成就了自己的生命而不居,这才是孔子,我们应该从这里来了解孔子。单从下学处来了解也可以,从上达处认你才能更加敬重。孟子也说,一个人怎么走向仁德之路,怎么走向圣人之路,所谓“可欲之谓善”,从善开始,“有诸己之谓信”,把善能够放在心中,这就有诸己了,
信实啊,而这个信越来越扩充,所谓扩充,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渐渐有光辉,你的人格会散发出光芒,让人感受得到,不是用眼睛看到光,而是你感受到这个人的光明,这就叫做“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叫大人,心灵成熟了人叫做大人。大了以后就完了吗?没有,“大而化之之为圣”,所以把大化掉,不自以为大,这才叫做圣。所以孟子也知道什么叫做圣人。孔子不是知道什么叫做圣人而已,孔子是亲身表现了圣人给你看,所以了不起。“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全身通体是德是慧,德慧的生命,德慧的流行,不远千里,随时随地都起作用,叫做“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圣人的精神一直流传到现在,假如你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你一定感觉到孔子还活着,还活在你的心中,这叫“所存者神”,所以“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所以圣就是神,要到达圣神的境界,也要来一个化,这个“化”字正是道家的最基本的一个观念,叫做“化掉”。所以道家的学问从人生的执著开始,人生的矜持开始,普通的矜持固然是矜持,高明的矜持更是矜持,一直到什么第步才没有矜持?到圣人的地步。所以圣人才是真正的道家的理想,在这里就可以知道,道家并不是别的家,道家就是圣人家里的一个家,哪一个人说道家高明,哪一个人说我们读书要先从老子开始,老子在孔子之上,我告诉各位,你们不要听这些评论,你不要信他,他是不懂智慧的人。所以不了解儒家,你就永远不懂人生的高大,不知道人生真正的高明。所以高明要从丰富的内容,要从无穷的奋斗这里超脱出来。不是隐居在山里面过一个清静的生活就是道家了,你是老子的罪人,不是道家。
所以道家不容易。从有到无,有什么就?有善心,有知识,有学问,有地位,有功业、有圣德,这个有如果是在有的地方就是还执著,所以要变成无,这个无不是你没有功业没有德性没有境界了,不是,而是叫你不要有对功业、德行的矜持造作的那个心态。道家并没有讲什么内容,并没有正面讲人生,它是从正面的人生那里讲你的“附赘悬疣”,让你的人生真正回归到真实的人生。所以,道家的学问一方面不是很重要的,所有圣人,所有有诚恳的人,你以诚恳做你的善事,诚恳地爱国爱民,来领导国家,你就是领导好了,也要像尧舜一样,若无其事,垂拱而治,如天地之自然,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对于政治家的一个理想。请问当今哪个政治家做到了?(鼓掌)父母不是爱子女吗?伟大,你如果认为我爱子女的
心是多么伟大,就不伟大了。所以,父母的爱往往给子女有压力,这就变成害。老师的爱往往给学生有压力,这就变成害。不容易啊!这是道家的原始智慧,你有了这个原始智慧,你用这个原始智慧去检查道家所有的言论,丝丝入扣,每一句话就在讲这个意思。那么多语言只讲一个意思,能读书读到这个地步,你叫做会读书。再把你所了解的人生的痛苦乃至于人生的超脱,这个道理放在你的人生当中,这叫做真的智慧,所以智慧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看到道理,那个道理很深远,但是我先看到了,这个叫做有智慧。你看到了你的生命能不能跟上去,这叫做真智慧。跟得越快,智慧代表越大越高。有史以来,智慧最高的人叫做颜回,孔门弟子颜回,跟得最快,当下即是,不迁怒,不贰过。
今天我们讲道家的道理,让你去掉执著,坦坦荡荡,跟天地生万物一样,大功德不居,何况是小功德,你当下能够做到吗?能够做到你就是有智慧的,你做一半,就是一半的智慧,我说明天再做吧,就是没智慧,不信这一套,就是完全没有智慧。所以,道家也是人生一大智慧,也是从人类理性开发出来的,对人类的生命境界有一个提醒,有一个激励,有起作用,在每一个人身上起作用,在每一个地方起作用,这叫做大家,这叫做大学问,你一刻不能离开。所以千万不要忘了中国的道家,任何的实践的哲学都要包含道家的学问在里面。佛家,你成佛也不能执著,所以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很相近,于是中国古人就可以用道家的学问来吸收佛家的学问,做桥梁引进来,魏晋时代就是以道家学问吸收佛教的时代,为什么?他们所讲的内容有很相似的地方。所以对于佛道两家,有很多人都把它归类为一个大学派是没错的,而归列为大学派,笼统地看有相似处,仔细看有很大的不同,你要知其同又要知其异,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