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学案
一、黑体辐射和量子
1.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2.实验规律:
随着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辐射强度都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3.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理论与实验结果相符,但要求满足能量子假设。
4.能量子ε=hν,其中ν为电磁波频率,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二、光电效应 1.实验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称为截止频率或极限频率(νc)。 (2)入射光的频率不变时,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光电流的强度(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入射光的频率不变时,存在一个使光电流减小到0的反向电压,即遏止电压(Uc)。表明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9
(4)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逸出几乎是瞬时的,精确测量为10 s。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 3.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象(I–U图象)
(1)电压范围足够大时,电流的最大值为饱和光电流Im,图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为遏止电压U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eUc。
(2)频率相同的入射光,遏止电压相同,饱和光电流与光照强度成正比。 (3)不同频率的入射光,遏止电压不同,入射光频率越大,遏止电压越大。
4.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图象(Ek–ν图象)
(1)函数方程为Ek=hν–W0=hν–hνc。
(2)图线斜率等于普朗克常量h,横轴截距等于截止频率vc,纵轴截距绝对值E等于逸出功W0=hνc。
5.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图象(Uc–ν图象)
(1)函数方程为Uc=ν–=ν–。
(2)图线斜率与电子电荷量的乘积等于普朗克常量h,横轴截距等于截止频率νc,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与电子电荷量的乘积等于逸出功。
三、波粒二象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 (2)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康普顿效应
(1)光电效应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既具有能量,又具有动量。 (2)光子的动量p=3.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德布罗意波(物质波): 频率ν=
,波长λ=
,其中ε为粒子能量,p为粒子动量,h为普朗克常量。 。
(2)验证和应用:电子的衍射实验,电子显微镜。 (3)光波和物质波都是概率波。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 B.随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
C.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D.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参考答案】ACD
【详细解析】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ACD正确,B错误。
【名师点睛】类似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知识,其数学原理推导困难,一般不要求掌握,所应用的领域(冶炼金属)的现象又不常见,这就要求在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历史沿革的前提下,进行主动记忆。
1.关于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黑体辐射的强度越大,随着温度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选B。
用一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如果 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就可能没有光电子逸出了 C.增大入射光的频率,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增多 D.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就可能没有光电子逸出了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光电效应问题的解题关键:(1)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分析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2)光强与光子数有关,光强与光电效应发生的次数有关,而与每次发生的光电效应无关。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光电效应,当用某种频率的光照射光电管时,闭合开关S,此时电流表A的读数为I,若改用更高频率的光照射光电管
A.断开开关S,则一定有电流流过电流表A
B.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c向b端移动,光电子到达阳极时的速度必将变小
C.只要电源的电压足够大,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c向a端移动,光电管中可能没有光电子产生
D.只要电源的电压足够大,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c向a端移动,电流表A读数可能为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