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物理 Word版含答案
D.某些光学仪器中用等腰直角玻璃三棱镜改变光路90°
(2)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时,激光投射到两条相距为d的狭缝上,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
屏上P点到两狭缝距离相等,该点出现 ▲ (选填“亮 ”或“暗”)条纹。A、B两点分别为第5条和第10条亮纹的中心位置,它们间的距离为x,则激光的波长为 ▲ 。 (3)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源位于坐标原点,在t=0时刻波源开始
振动,在t=3s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求: ①该波沿x方向传播的速度; ②7s内x=2m处质点运动的路程。 ▲▲▲▲▲
12 C.[选修3-5](12分)
14(1)6C能自发地进行β衰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1412A.6C经β衰变后变成6C 1414B.6C经β衰变后变成7N
14C.6C发生β衰变时,原子核内一个质子转化成中子 14D.6C发生β衰变时,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化成质子
y/cm 10 O 1 2 3 4 5 6 x/m
-10 Ek (2)光照射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时,实验测得光电子最大初动
能与照射光频率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图线与横轴交点坐O 标为ν0,则该金属的逸出功为 ▲ 。用一束波长范围为λ1~λ2,且λ1<λ2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光电效应,则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 (3)历史上美国宇航局曾经完成了用“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坦普尔1
号彗星的实验。探测器上所携带的重达370kg的彗星“撞击器”将以1.0×104m/s的速度径直撞向彗星的彗核部分,撞击彗星后“撞击器”融化消失,这次撞击使该彗星自身的运行速度出现1.0×10-7m/s的改变。已知普朗克常量h=6.6×10-34J·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求:
①撞击前彗星“撞击器”对应物质波波长; ②根据题中相关信息数据估算出彗星的质量。
▲▲▲▲▲
ν0 ν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
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5分)如图甲所示,质量m=1kg,边长ab =1. 0m,电阻r=2?单匝正方形闭合线圈abcd
放置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匀强磁场垂直线圈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如图乙所示,整个线圈都处在磁场中,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t=1s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
(2)4s内线圈中产生的焦耳热; (3)t=3.5s时,线圈受到的摩擦力。
B/T c a b θ 甲
▲▲▲▲▲
14.(16分)如图所示,半径r?d
0 -0.1 1 2 3 4 t/s 0.1 乙
1m的两圆柱体A和B,转动轴互相平行且在同一水平面内,3轴心间的距离为s=3.2m。两圆柱体A和B均被电动机带动以6rad/s的角速度同方向转动,质量均匀分布的长木板无初速地水平放置在A和B上,其重心恰好在B的正上方。从木板开始运动计时,圆柱体转动两周,木板恰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且仍沿水平方向运动。设木板与两圆柱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重力加速度g=10.0m/s2,取??3.0。求: (1)圆柱体边缘上某点的向心加速度; (2)圆柱体A、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3)从开始运动到重心恰在A的正上方所需的时间。
▲▲▲▲▲
A s B
15.如图甲所示,粒子源靠近水平极板M、N的M板,N板下方有一对长为L,间距为d?1.5L的竖直极板P、Q,再下方区域存在着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场上边界的部分放有感光胶片。水平极板M、N中间开有小孔,两小孔的连线为竖直极板P、Q的中线,与磁场上边界的交点为O。水平极板M、N之间的电压为U0;竖直极板P、Q之间的电压UPQ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磁场的磁感强度B?12mU0。粒子源连续释放初速不
Lq计、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这些粒子经加速电场获得速度进入竖直极板P、Q之间的电场后再进入磁场区域,都会打到感光胶片上。已知粒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远小于电场变化的周期,粒子重力不计。求: (1)带电粒子进入偏转电场时的动能EK; (2)磁场上、下边界区域的最小宽度x;
(3)带电粒子打到磁场上边界感光胶片的落点范围。
▲▲▲▲▲
甲
磁场下边界
L P 粒子源 M N d O Q 磁场上边界
UPQ/V
3U0
O T2T 3T22T t/s 乙
盐城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