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3、完善相关的政府配套措施 .................................................................... 15 (二)对金融机构的建议 .................................................................................. 16
1、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 16 2、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 16 (三)对中小企业的建议 .................................................................................. 16
1、中小企业应加快战略转型 .................................................................... 16 2、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 .................................................................... 17
参考文献 ............................................... 18
5
一、前 言
(一)中国中小企业的含义及界定
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世界各国都是非常显著的,惊人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突显出来,在确定企业大中小的标准上,要使用相对性的原则,换句话说指企业所处的地域、行业和时间不同,划分标准也就不一样。
2003年,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结合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适用于统计上对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企业划分规模。此办法以法人企业或单位作为对企业规模的划分对象,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依据。本文将以从业人员数3000人一下,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和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作为本文中国中小企业分析对象。
(二)选题背景及意义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①
最新的统计数据,2014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764.4亿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35.1亿元,占比近三分之一。中小企业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60%,提供了80% 的就业机会,但受经济增长下行影响,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堪忧,30.8%的小微企业利润下降,60%-70%的中小企业目前融资成本压力较大,四成以上的小微企业表示借款成本超过10%,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没有明显缓解,严重影响并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本文从理论结合实际数据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建议。
(三)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本文的结构框架图1.2:
①
数据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官方网站
6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文献综述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建议
提出问题 理论铺垫 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融资的概念和方式
“融资\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被定义为“融资指的是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
通常融资的概念被泛指为资金的筹集和资金的运用。融资活动是企业创建、扩张、调整资本结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财务活动。按照资金来源渠道,融资可以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包括折旧和留存收益两种方式;外源性融资即从企业外部获得的资金,包括股票、债券、租赁、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等融资方式。现阶段中小企业最常用的的融资模式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内源/内部融资模式和外源/J'b部融资模式。关于融资模式的详细说明见表2.1。
表2.1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结构
内源融资模式 外源融资 间接融资 成员集资 企业部 直接融资 股票市场 发行优先股 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 金、公益金、未分配利 风险投资基 金、融资公司 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融资 财税支持 企业主个人资产、企业国有银行中小债券市场 7
润、折旧资金积累等信 贷部融资公司 款,亲友借款,资产典当融资,商业融资 中小银行信贷股东借款,合伙人借部 吸收直接投资 租赁公司 商业信用融资 中小企业专项发展基金 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 (二)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理论解释
现代融资理论包括MM理论、权衡理论、融资顺序理论、金融成长周期理论等,都对企业融资方式做出了解释与建议。融资顺序理论和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均是基于信息不对称假说研究融资结构的,较适合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假说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对投融资关系进行解释。由于企业内外部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的资本提供者会要求较高的报酬率(资本溢价),这使得外部资本成本大于内部资本成本,因此信息不对称严重的公司会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解释 1、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广泛且客观存在于所有的融资活动中,企业无论是向国有金融机构,还是非国有金融机构或是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都会遇到与资金供给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障碍 。在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投资风险认识的不对称。中小企业认为可行的项目,金融机构等出资者却可能认为风险太高予以拒绝,或要求更高的利率或者抵押品。赢利与亏损负担的不对称,企业可以借用财务杠杆为公司赚取更多的财富,而一旦亏损,为公司错误决策买单的则可能就是出资者。经营能力的不对称,资金供给方虽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企业家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决策能力等,但是无法做到确切掌握 。
在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上,普遍分布着经营风险不同的众多企业和银行等资金供给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对自己生产经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情况了解十分透彻,具有信息优势,而银行等资金供给者对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等不甚了解,信息不对称可能诱发中小企业在交易中的欺诈行为。银行等资金供给者为防范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就会惜贷或者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所以会制定出一个比较折中的贷款利率。这样,又会造成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和效益的减少,会导致那些风险低的项目认为贷款利率高于其可承受的范围而逐渐退出融资市场, 最终风险低的企业全部退出。于是,银行等资金供给者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