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16最新精编版)

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16最新精编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4 3:31:12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声音的响度、音色;

2.区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不同. 3.回声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1).作业部分讲解 (2).概念检查. 2.导入新课:

为什么用口琴、长笛或电子琴等演奏美妙动听的乐曲不一样呢? 3.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1).响度和振动幅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2).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活动一:拿出大鼓,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怎样才能使鼓面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应该使鼓面振动的幅度更大些,关键是设计一种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大小的方法。如在鼓面上撒些纸屑,通过纸屑向上跳的高低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也可以将鼓侧放,然后将细线悬吊泡沫塑料小球与鼓面接触,通过泡沫小球向外弹的远近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

活动二:一个同学讲话,另一个同学分别在距离第一个同学5m、7m、9m处听,感觉声音大小.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结论:声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4.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音调与频率的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每秒振动的次数

叫做频率,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2).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活动:将一根钢皮尺放在桌边上,一头伸出桌面,一只手压

紧放在桌面上的部分,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外部分(尺的弯

13

曲程度相同),尺子就会振动并发出声音。改变伸出桌面尺子的长度,一次伸出四分之三,另一次伸出四分之一长,看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发出声音的高低,比较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关系.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物

体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5.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有三;(1)弦的长短; (2)弦的粗细; (3)

弦的松紧.

6.辨别声音

活动:让后排的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前排的同学不看后排,辨识

刚才是哪一位同学在朗读。

通过上述活动,体验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品质,感

悟音色的含义。

7.声音的传播速度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的传播快慢依次是:固体、液体、气体. 8.回声

(1).定义: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遇到较小的障碍物会绕过

继续传播,当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将在界面发生反射,声波返回形成回声.若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2).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测深.测量的原理:s=1/2v声t,其中

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注意v声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

9.课堂练习:

⑴.声音的三个特征为 、 和 。

⑵.声音的 叫做响度,响度跟声源 有关,振幅大,响度 。

⑶.女同学的声音比男同学的尖,这是指声音的特征中

14

的 。

⑷.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的位置叫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D、空气中的声速跟音调无关

⑸.闻声不见其人时,你往往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讲话,

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 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 C、一个人的音色是不会改变的 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的

(7).小明对着高山大喊一声,经过3s听到了自己的回声,则小明

离大山的距离大约是多远?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三课时(令人厌烦的噪声、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一.教学目的

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和乐音; 2.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4.知道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了解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 5.知道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知道它们的性质以及在科学、社会、技术上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 2.人耳听不见声音的频率范围, 超声波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15

(1).作业部分讲解; (2).概念检查. 2.噪声和乐音的区别:

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教材中“信息快递”) 3.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居民噪声。 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效应:耳茸、头疼、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损坏建筑物。

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如改造声源结构,减少噪声的强度,再声源处加防护罩等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城市内种树,修隔音墙等. (3)在人耳处减弱.如戴上防噪声耳塞,用双手捂住耳孔等. 5.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Hz---20000Hz 6.超声波

(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2)性质: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传播距离远.

(3)用途: 超声波的声呐测距、超声成像、超声测速(多普勒效应)、超声清洗、超声焊接及超声碎石. 7.次声波

(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声音的响度、音色; 2.区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不同. 3.回声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1).作业部分讲解 (2).概念检查. 2.导入新课: 为什么用口琴、长笛或电子琴等演奏美妙动听的乐曲不一样呢? 3.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1).响度和振动幅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2).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活动一:拿出大鼓,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怎样才能使鼓面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应该使鼓面振动的幅度更大些,关键是设计一种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大小的方法。如在鼓面上撒些纸屑,通过纸屑向上跳的高低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也可以将鼓侧放,然后将细线悬吊泡沫塑料小球与鼓面接触,通过泡沫小球向外弹的远近来显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