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版 创新设计 高考总复习 物理 (教科版)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必修1 第三章 第1讲
[高考导航] 考点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要求 Ⅱ 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 2016 2017 2018 命题分析 超重和失重 Ⅰ 高考命题既有选择题,又有卷Ⅰ·T18:牛顿卷计算题,命题卷Ⅰ·T15:热点是牛顿第F-x图像、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二定律及应用,选择题多与图像结合,计算题多与运动学规律结合,试题难度中等。 单位制 Ⅰ 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Ⅲ·T25:滑块—卷Ⅲ·T22:验证木板模牛顿第二定律拓展实验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型(两个滑块) 第1讲 牛顿运动定律
知识排查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
惯性定律;
②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牛顿第二定律 力学单位制
1.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 (3)适用范围
①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相对于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②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等)、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2.力学单位制
(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基本物理量共七个,其中力学有三个,是长度、质量、时间,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
(3)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表达式:F=-F′。
小题速练
1.思考判断
(1)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 ) (2)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物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
(4)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
答案 (1)× (2)√ (3)× (4)√
2.(多选)小华坐在一列正在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突然看到原来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向后滚动,假设桌面是光滑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小球在水平方向受到了向后的力使它向后运动
B.小球所受的合力为零,以地面为参考系,小球的运动状态并没有改变 C.火车一定是在向前加速
D.以火车为参考系,此时牛顿第一定律已经不能适用 答案 BCD
3.(多选)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取计数时间间隔为0.1 s,测得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的平均值Δx=1.2 cm,若还测出小车的质量为500 g,则关于加速度、合外力的大小及单位,既正确又符合一般运算要求的是( ) 1.2
A.a=0.12 m/s2=120 m/s2
1.2×10-2
B.a=0.12 m/s2=1.2 m/s2 C.F=500×1.2 N=600 N D.F=0.5×1.2 N=0.60 N 答案 BD
4.(多选)[教科版必修1·P83·发展空间]如图2所示,大人很轻松地就能将小孩拉过来,这能说明大人拉小孩的力就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吗?用两个力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显示出这两个力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时刻相等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同时变化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答案 ACD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相互独立的。力是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问题由牛顿第二定律来回答。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1)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2)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2019·浙江舟山模拟)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