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章《溶液》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章《溶液》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2:14:05

会生锈;

(2)盐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率,故氯化钠的作用是加速铁粉生锈,更快地放出热量;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很强的吸附性;

(3)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判断,纸张是可燃物,本身又暴露在空气中,唯一缺乏的条件是温度还没达到其着火点,当还未完全冷却的热粉末倒到纸上时,恰好满足这一条件,即温度达到了纸的着火点,所以纸烧起来了;用湿抹布进行扑盖,火马上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4)由于铁是氢前的活泼金属,能与稀酸反应放出氢气,而试管中未产生气泡的现象说明没有铁的生成;

(5)根据表格可知,只有四氧化三铁是不溶于酸的黑色固体,结合“黑色粉末没有溶解”的现象可知,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Fe2O3高温CO2↑+4Fe3O4;

(6)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 14. A 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不变 氯化钠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

【解析】(1)称取固体用托盘天平和药匙、量取液体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溶解需要的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都不必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2)溶解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3)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本实验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为40g-4.3g=35.7g;(4)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质和

溶剂的性质(或种类)。步骤②中,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但所配制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5)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形成混合物,可以是物质的熔点降低,沸点升高。 故加入氯化钠后,水

17

的凝固点 降低,所得溶液的温度可能低于

15.Ⅰ⑴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⑵干燥气体或吸收水分

⑶不再冒气泡、Na2CO3+ H2SO4=Na2SO4+H2O+CO2↑ ⑷偏小

⑸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入U形管影响实验 (6)浓盐酸易挥发使二氧化碳中HCl气体影响实验结果 Ⅱ(1)84.8%(2)13.6%

【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我们是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来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所以要排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结果,而在A中装了碱性溶液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A装置中最好装:氢氧化钠溶液,目的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

(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步骤④中,从分液漏斗中慢慢滴加20%的稀硫酸直至观察到不再冒泡为止,说明反应进行完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而采取了鼓入空气的方法,把残留在装置B中二氧化碳全部由D中碱石灰吸收,实验结果更准确.若没有步骤⑤会使残留在装置B中二氧化碳不全部由D中碱石灰吸收,测定结果偏小;

(5)如果D装置直接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进入D装置而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所以装置E的作用则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中.

18

(6)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装置B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硫酸不能换成浓盐酸的理由是:浓盐酸易挥发使二氧化碳中氯化氢气体影响实验结果; Ⅱ: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 197 117 x 19.7g y 106 x =197 19.7g x=10.6g

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10.6g 12.5g ×100%=84.8% 197 19.7g =117 y y=11.7g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1.7g+12.5g-10.6g 12.5g+107.2g-19.7g 100%=13.6%

答: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84.8%,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3.6%.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吸收水分;

(3)不再冒泡;Na2CO3+H2SO4=Na2SO4+H2O+CO2↑; (4)偏小;

(5)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

(6)浓盐酸易挥发使二氧化碳中氯化氢气体影响实验结果; Ⅱ:①84.8%;②13.6%.

19

×16.(1)压强;b

(2)可燃物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

A实验中水下的白磷不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对比

(3)检验草木灰中是否含碳酸盐。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解析】

试题分析:(1)A由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则瓶内的气体压强变小,所以瓶子会变瘪;B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热,则温度升高,引起密闭容器的气体压强变大,所以b处的水位升高的,由此可知,A、B两个实验都是通过压强的变化来间接感知的。

(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说明其满足燃烧的条件,既有氧气,同时又有热水为其提供了加热升温,使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热水无法达到其着火点;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热水使烧杯内的白磷和空气隔绝了,但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就可以燃烧了。由此可知,用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对比,可以探究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对燃烧的影响;而水中的白磷和水中通入氧气的白磷的对比可以探究与氧气的接触对燃烧的影响,所以实验中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通过控制可燃物是否与氧气接触和控制可燃物的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形式。

(3)根据实验方案,向草木灰中滴加稀盐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及所得结论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可推知该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究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实验中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会变浑浊,从而可得到草木灰中含有碳酸根的结论。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会生锈; (2)盐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率,故氯化钠的作用是加速铁粉生锈,更快地放出热量;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很强的吸附性; (3)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判断,纸张是可燃物,本身又暴露在空气中,唯一缺乏的条件是温度还没达到其着火点,当还未完全冷却的热粉末倒到纸上时,恰好满足这一条件,即温度达到了纸的着火点,所以纸烧起来了;用湿抹布进行扑盖,火马上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4)由于铁是氢前的活泼金属,能与稀酸反应放出氢气,而试管中未产生气泡的现象说明没有铁的生成; (5)根据表格可知,只有四氧化三铁是不溶于酸的黑色固体,结合“黑色粉末没有溶解”的现象可知,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Fe2O3高温CO2↑+4Fe3O4; (6)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