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章《溶液》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C错误;
D、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A中含有少量B时,一般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4.C 【解析】
试题分析:天然气不是可再生能源;洗涤剂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的乳化功能;生活中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溶液时,不能等到水全部蒸干才移走酒精灯;可用氢氧化钠溶液自制叶脉书签;水是最常见的溶剂,通过初中化学所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均可生成水;用稀盐酸、Zn、Fe和Cu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的不同比较Zn、Fe、Cu的金属活动性。故选C.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水的净化 5.D
【解析】试题分析:不能用50mL量筒量水,因为过程中需要的水大约是97克,不能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因为要按照的原则是左物右码;不将固体直接投人童筒中溶解,因为量筒不能用来当做反应容器;将配好的溶液装人贴有标签(如图4)的试剂瓶中,塞好瓶塞。故选D. 考点:溶液的配制 实验操作 6.D 【解析】
试题分析:淀粉遇加碘盐不会变蓝色;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
13
,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
白雾;石蕊试液遇氨气变蓝色,因为氨气具有碱性;升高饱和石灰水的温度,溶液会变浑浊,因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降低就会结晶析出晶体。故选D.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7.D 【解析】
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物质溶于水放热压强增大,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 故选D. 8.B
【解析】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说明广口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气压,NaCl溶于水温度不变,瓶内压强不变,故A不正确;NH4NO3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气压,故B正确;NaOH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瓶内压强增大,故C不正确;盐酸和Zn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故D不正确. 9.B
【解析】A、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17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向5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钾,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17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向50g水中加入17g氯化钾,所得溶液是恰好是饱和溶液,正确;
14
C、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D、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3g氯化钾,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故选B。 10.D
【解析】A. 面粉以固体颗粒与水混合一定能形成的是悬浊液;B. 溶液中物质以分子、离子的形式相互混合,所以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C. NH4NO3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NaCl溶液的温度不变、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所得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D.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选D
11.(1)氦气化学性质很稳定,并且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2)硬度大、耐腐蚀
(3)食盐中还含有两种易潮解的物质—氯化镁与溴化钾;这两种晶体非常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而潮解 (4)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
(1)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并且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氢气是可燃性的气体,氢气逸出后跟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火发生爆炸,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可用氦气代替氢气填充气球;
(2)不锈钢具有的性质是:光泽度好、导热性好、硬度大、耐腐蚀等;
15
(3)我们食用的食盐并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纯净的氯化钠晶体不潮解,食盐中还含有两种易潮解的物质—氯化镁与溴化钾;这两种晶体非常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而潮解;
(4)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生铁和钢;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12.① 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②75g ③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④丙乙甲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P点的含义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t3℃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克,因为此时甲的溶解度只有50克;当甲中含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因为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开始时三者中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甲乙丙,所以其中溶剂的大小顺序是:丙乙甲。
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 13.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灭火,金属的性质,碳的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书写化学方程式。
(1)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水、氧气等物质共同作用才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