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道一中高一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通道一中高一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组陆有瑞 杨文郎 石成尚 成员 粟中秀 袁进志 李 莉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2课时 授课人 备 课 内 容 1.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教学 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目标 4、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教学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重点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难点 思想感情。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教法 诵读法、讲解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 准备 二次备课 导学案 (修改) 课题 苏轼词两首 主备人 石成尚 第一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导入新课: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 学 过 程 新课讲授 一、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苏轼( 1036 ~ 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 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 47 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感慨、抱负。 2、朗读课文,疏通文字。 (听读、抽生读、齐读)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3、整体感知课文。 这首词给人以雄浑、豪迈、悲壮之感,词的上阙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阕侧重怀古、抒情。 上阕:(赤壁) (怀古) 所见:大江、故垒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穿空、 三国周郎赤壁 拍岸惊涛、 一时多少豪杰 卷起千堆雪 下阕:(怀古) (伤今) 所忆: (周郎) 所慨 :(自己) 雄姿英发 多愁善感 羽扇纶巾 早生华发 谈笑间, 人生如梦 樯橹灰飞烟灭 二、合作探究:(每个学习小组探究一个小题) ①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②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些字最具有表现力?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③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④ 讨论:赤壁之战英雄众多,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 ⑤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⑥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此时是积极还是消极? 三、展示交流: ①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②明确:穿:写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写江水与堤岸搏击的力度;卷:写出汹涌的波涛力量之大。 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壮阔场面,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为下片追忆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气氛。 ③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④明确: 周瑜与苏轼比较: a、建功年龄 周瑜:二十多岁 被重用为东吴都督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虚职) b、际遇 周瑜:碰到明君 功成名就 苏轼:没有机遇 功业未成 C、外貌: 周瑜:英俊儒雅 苏轼:早生华发 怀念周瑜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⑤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⑥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四、师生小结: 豪放词的特点: 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 4、要抒苍凉情 五、巩固拓展: ①比较阅读: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柳永《雨霖铃》作比较,重点从“情景、事情、情感”三方面去展开。 ②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第二课时 《定风波》 导入新课: 苏轼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尽了千古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新课讲授 一、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疏通文字。(听读、抽生读、齐读) 朗读的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读出节奏 ③读出感情 同行 xíng 吟啸 yín xiào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