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学教学大纲01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Science of auditing
课程负责人:冯研 执笔人:李海龙 编写日期:2014 年 5 月 课程编号:05010120
课程类别: 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课 学时:42理论56,实验×,上机×) 学分:3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一) 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性质属于学科基础课,目的是通过教学,是使学生了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知识及基本审计程序,理解现代审计理论及规则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习,能够运用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按照科学的审计程序,对一些具体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并熟悉与通晓国际通行的审计惯例。
(二)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审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审计理论知识和培养、提高审计执业能力。达到能独立地进行审计判断和案例分析,以便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审计实践当中。《审计学》是阐述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是财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授审计的基本理论、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对维护国家财经法规的制度,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 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审计学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该课程之前,要求先开设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等相关学科。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 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章为全书的概述,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目标、对象、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的定义、分类、独立性以及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体系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发展的社会基础;知悉中外审计产生、发展的主要史实及其规律;进而理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建立审计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其次,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理解审计是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并对审计对象、审计职能、任务和作用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最后,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审计的定义、审计的种类
以及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 (二)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审计的含义与特征;审计的对象、目标、职能、作用与任务;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等概念的内涵
理解: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关系 掌握:审计的含义、对象、职能与作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审计准则、依据;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的内涵 教学难点:审计的职能、任务与作用之间的关系 (四) 教学建议与说明
1.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引入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 2.结合概念和实际,帮助学生理解。 (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定义与性质 第三节 审计对象与审计目标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任务与作用
第二章:审计种类与方法和程序(2学时)
(一) 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组织机构的不同规定,特别是民间审计组织机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后面学习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此,要求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掌握审计组织体系的构成、内容及其规定性,了解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基本情况及相应的职责与权限。
(二)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审计几种不同的种类
理解:审计不同分类之下的具体的审计方法
掌握:实施审计程序的过程之中怎么样运用审计方法和应用程序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突出案例分析,以强化学生对审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审计实务之中灵活运用审计方法 (四) 教学建议与说明
1.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引入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 2.结合概念和实际,帮助学生理解。 (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 第三节 审计程序
第三章:我国审计组织形式(2学时)
(一) 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章为审计方法论范畴。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审计程序、审计业务约定书等相关知识,为后面学习审计实务奠定理论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特别是掌握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及审计程序的概念、内容及其规范性要求,对审计工作中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程序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并力求掌握审计方法的使用 (二)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审计的各种组织形式以及各自的特点 理解:审计组织体系内部的分工
掌握:不同体系内的审计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审计组织形式的区别
教学难点:审计体系对应的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 (四) 教学建议与说明
1.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引入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 2.结合概念和实际,帮助学生理解。 (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组织体系 第二节 审计人员
第四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2学时)
(一) 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章为审计规范部分,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体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法规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审计准则和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掌握审计准则的涵义、准则体系的结构和作用;了解审计准则产生和发展的概况、审计准则产生的背景,了解社会对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准则的发展过程和期间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二)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审计准则的内容 理解:审计意见形成的依据 掌握: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 教学难点:审计依据的来源分类 (四) 教学建议与说明
1.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引入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 2.结合概念和实际,帮助学生理解。 (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准则 第二节 审计依据
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4学时)
(一) 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章重点讲述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特征分类以及在审计工作中如何应用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证据的涵义及其作用、审计证据的特点、审计证据的分类和对审计证据的处理过程;使学生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及其作用、工作底稿的分类和格式,掌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 (二)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审计准则的内容 理解:审计证据的类型
掌握:审计证据的分类以及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审计证据的类型 教学难点: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四) 教学建议与说明
1.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引入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 2.结合概念和实际,帮助学生理解。 (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证据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