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0:37:07

特点:存储的技能与经验一般比较固定。 一、长时记忆中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

量:存储的刺激信息的数量会随着时间 的消失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质:所存储的信息出现不同形式的变化。简略和概括;完整、合理、具有意义和更易于理解;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更为突出和夸张。

二、长时记忆中信息存储的检索

第八章 知识的建构和表征

一 知识的获得

人类的知识是通过建构获得的; 人类知识的获得包含着重构过程; 人类知识获得过程的制约性;

人类大多数知识是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逐个获得的。

二 知识建构过程

人类知识的建构:刺激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与组织的过程。

知识的心理表征 :知识的人脑中的存储形式和呈现方式,是以抽象概念为形式来存储和组织信息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符号活动。分为表象表征和命题表征。

人类知识的建构,包括了词汇的(lexical)和概念的(conceptual)两个部分。

语义启动

词汇触接揭示了当外界某个或某些字或词汇进入人的认知结构系统而唤起其心理词典中的字与词汇的过程,会促进与其有关联的字与词汇的联系。这种唤起并促进(加速)随后的与其具有语义联系的字与词汇的触接过程,称为语义启动现象。

由于一个刺激信息(字或词汇)刚被呈现过,从而导致个体对这个刺激信息的识别或察觉能力的提高,称为语义启动效应。 一 知识表征的涵义

知识在人脑中的存储和组织形式或者说知识在人脑中的呈现方式,称为知识的表征。 信息加工观点:符号取向(概念、命题、脚本、图式、表象、产生式规则等)

联结主义观点:联结取向(以大脑中有组织的类似神经元的实体的联结方式予以存储、组织和呈现。)

(一)符号-网络模型假设

认知心理学通过构建认知模型来说明个体内部的知识表征。符号-网络模型是基于数学和计算机程序的方式,用来模拟和探讨人类知识的组织方式或人类知识的呈现方式。这个模型比较明确地显示出,个体头脑内部知识的每一个成分是怎样以某种联系方式排列与相互作用的。

概念的涵义在人脑中是如何存储的是符号-网络模型理论假设的核心。概念通常是用―节点‖来表示,两个节点之间通过一条带有箭头的连线连接起来。节点和连线表明了概念之间的可能联系以及它们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

人脑中知识的存储、组织或呈现,都是在符号网络节点之间进行检索的,是以系列的认知加工方式进行的,一直到最近的节点那里才提取知识。

21

(二)层次语义网络模型

层次语义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都属于网络模型的范畴。这类模型的特点是语义信息的高度组织化。每一个概念都与其他概念有一定联系,处于网络中的一定位置,语义记忆有着严谨的结构。由此,一些知识也事先得到贮存,这类模型即为预存模型,并且搜索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加工过程。

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 Network Model)是奎连(Quiilian),和科林斯(Collins)提出的。它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语义记忆模型。这个模型原本针对言语理解的计算机模拟而提出的,称作?°可教的言语理解者?±(Teachable Language Comprehender ),后来也说明人的语义记忆,并因其具有层次网络结构而被称作层次网络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不过它们是说明另一些概念的。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

这个网络的模型对概念的特征相应地分级贮存。在每一级概念的水平上,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而同一级的各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则贮存于上一级概念的水平上。由于上一级的概念的特征只出现一次,无须在其所有的下属概念中再贮存。这样的分级贮存可以节省贮存空间,体现出?°认知经济?±原则。 模型的验证:范畴大小效应 对模型的批评

(1)熟悉效应 对较熟悉的句子判断较快。(―狗是动物‖快与―狗是哺乳动物‖)

(2)典型性效应 对一个范畴或概念的典型成员的判断要快于对非典型成员的判断。(―鸽子是鸟‖快于―企鹅是鸟‖)

(3)否定效应 判断同一范畴的两个词比判断不同范畴的两个词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判断―铁杉-鹦鹉‖快于―铁杉-雏菊‖) (三)原型模型

在原型模型中,概念的内涵是按它与事物原型的相似性程度来进行心理表征的。事物原型的相似性是通过概念特征之间的重叠程度来表示的。

(四)激活扩散模型

激活扩散模型(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是科林斯(Collins)和劳福特斯(Loftus)提出的。它也是一个网络模型。但与层次网络模型不同,它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构,而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的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概念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的联系,连线的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愈短,表示联系愈紧密,两个概念有愈多的共同特征;或者结点之间通过其共同特征有愈多的连线,则两个概念间的联系愈紧密。

模型的验证:启动效应 (Priming Effect)

启动效应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产生的有利作用。

一 陈述性知识表征概述

这是以命题作为知识基本单元,企图说明复杂知识在长时记忆中的贮存和加工,并集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于一体。这些模型因其具有综合性,涉及的面也更广,这是那些简单模型所不及的。 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同时涉及图式、表象和心理模式。

二 命题表征

(一)命题的涵义

命题是指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组合而构成的事实,它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基本的单位。构成人类知识的基本单位是命题而不是概念。

22

如―两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就是力量‖。

安德森(Anderson)对命题表征作了以下三点说明:

第一,一个命题像一个句子,但是比句子更抽象。第二,命题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形成和组织的,每一个命题都具有形式化的结构。命题结构中一般包括执行行为的人、直接对象和接受者。 第三,命题为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关系项把两个概念(变元)联系起来,称为命题格式。

陈述句是命题最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 HAM 模型

HAM就是―人的联想记忆‖(Human Associative Memory )模型是Anderson 和Bower(1973)提出来的。它也是一种网络模型,但其基本的表征单元是将概念连起来的命题,而不是单个的概念本身。依照这个模型,一个命题是由一小集联想构成的,每个联想则将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或联系起来。

联想有不同的类型。Anderson和Bower区分4种主要的联想。这四种联想及其联结的方式为(1)上下文-事实联想,事实是指发生了什么事情,上下文是指何时何地发生了这种事情;(2)地点-时间联想,地点说明上下文的―何地‖,时间说明―何时‖,它们结合而成上下文;(3)主语-谓语联想,主语说明事实的主体,谓语说明主体的特性;(4)关系-宾语联想,这是构成谓语的联想,关系是指主语的某种行动或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宾语则指行动的对象。此外,还有(5)概念-事例联想,如家具-桌子。

用树形图可以很好地表明多种联想结合而成的命题,这种图形称为命题树。任何一个命题树必须通过连接才能获得一定的意义。它即可以表征语义记忆,也可以表征情景记忆。 三 图式(schema)

图式(schema) 认知心理学把命题、命题网络看作是知识的最基本的单位,由于对较大的、多层次重叠组织的知识难以解释,因此,认为整块的系统知识是由图式表征的。

图式是指人脑中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它涉及人对某一范畴的事物的典型特征及关系的抽象,是一种包含了客观环境和事件的一般信息的知识结构。在一个图式中,往往即有概念或命题网络结构,也包含着客观事物的表象。它就像是围绕着某个主题组织起来的认知框架或认知结构。它最早是由巴特莱特(Bartlett)提出的。

认知心理学把物质客体的图式,如房子、桌子、客厅等称之为框架(frame),把顺序性事件的图式称之为脚本(script)。

图式的特征

鲁姆哈特(Rumelhart)和奥荣尼(Orlony)在1997年概括出图式所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 1、图式中含有变化。如不同车具有不同的特征。

2、一个大的图式可以包括其他的小图式。如大学包括教室、教师、图书馆等。 3、图式可以按层级组织起来,也可以嵌入到另一个图式之中。如公共汽车的图式可以嵌如司机、乘客和座位等图式。 4、图式具有抽象性。 四 脚本

在人的长时记忆系统中,存储着许多从事各种活动先后次序的序列知识,认知心理学把人所从事的某些典型活动,按先后次序所作出的有组织的认知,称为脚本。

脚本是由塞克(Schank)和艾贝尔森(Abelson)提出的,并用它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典型事件序列,以及人类行为的某些相对固定的模式。因此,脚本是用来表征某个典型系列事件的图式,如乘飞机、饭店用餐和看电影。

23

五 表象

(一)表象的涵义

曾经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在人脑中的反映。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也是人脑表征客观环境与事件知识的形式之一。

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利用已存贮的有关客观世界的表象,这已早为人所知。如古老的记忆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表象把要记忆的项目联系起来。在一百多年前高尔顿曾研究被试对他自己在头脑中看到的图画的报告。托尔曼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白鼠在头脑内形成有关它们的环境的认知地图的概念。但许多的行为主义者认为表象是一个内省的概念,对客观心理学毫无用处。表象的研究未受到重视。

20世纪60年代,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表象的研究重新活跃。

关于表象的实质和功能的争论

一方:表象是一种类似知觉的信息表征,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自己的作用。

另一方:表象没有独立的地位和功能,不能用来解释心理现象,信息是以命题来表征的。 (二)心理旋转

最初的实验是谢帕德(Shepard)和梅茨勒(Metzler)在1971年的心理旋转实验为代表。经典的实验是由库柏(Cooper)和谢帕德(Shepard)完成的。他们每次让被试看一个字母R。R字母按正和反两种方向呈现,而且每次呈现时其角度发生程度不同的旋转。被试的任务是确定每次出现的刺激字母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心理扫描

库斯林(Kosslyn)等人认为,表象与现实客体的知觉相似。视觉表象中的客体同样也有大小、方位、位置等空间特性,也是可以被扫描的。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们在实验里要求被试构成一个视觉表象并加以审视,如同利用内部的眼睛来扫描,以确定其中的客体或其空间特性,记录所需的时间。这就是心理扫描实验。 距离效应 大小效应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包括了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两个方面。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

第一节 语言概述 一、语言的特征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由基本词和语法规则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

词是一种符号,是声音和意义之间的一种匹配,标志着客观环境中的一定事物。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头脑中的心理词典至少存有6万个词汇。人脑中存储在心理词典中的词可以临时创造并能够自我理解。

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与其他符号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它具有社会性和生成性。语言的社会性是指语言符号与其表征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语言的生成性是指个体运用有限的语言规则,所产生出无限多的句子,包括自己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新句子。

语言中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结合在一起构成短语和句子,词还可以相互组合成更多的词组、句子和短语。语法规则赋予了每个词的组合的确定意义,这些规则为人类提供了最重要、最有效的交际工具,使人能够表达和理解无数新异的思想和感情。 人咬狗——新闻价值 狗咬人——生活常识

语言的特征:语言的丰富性和语言的意义性

24

搜索更多关于: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特点:存储的技能与经验一般比较固定。 一、长时记忆中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 量:存储的刺激信息的数量会随着时间 的消失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质:所存储的信息出现不同形式的变化。简略和概括;完整、合理、具有意义和更易于理解;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更为突出和夸张。 二、长时记忆中信息存储的检索 第八章 知识的建构和表征 一 知识的获得 人类的知识是通过建构获得的; 人类知识的获得包含着重构过程; 人类知识获得过程的制约性; 人类大多数知识是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逐个获得的。 二 知识建构过程 人类知识的建构:刺激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与组织的过程。 知识的心理表征 :知识的人脑中的存储形式和呈现方式,是以抽象概念为形式来存储和组织信息的具有内在联系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