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形的视觉印象2
形的视觉印象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第二课时,通过对物象的基本比例关系的掌握,借助几何形对物象形态特征进行解析,并在了解产生动势原因的基础上,尝试对某一简单物象进行夸张、变形处理,在练习中教师应尽力引导学生关注形的动势与表现。 教学目标:通过对物象的基本比例关系的掌握,借助几何形对物象形态特征进行解析,并在了解产生动势原因的基础上,尝试对某一比较简单的物象进行夸张变形处理,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引导学生关注形的动势及表现。 教学重点:物像的基本形体和结构及其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基本比例关系的掌握,物象进行夸张、变形处理。 课业类型: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知识,演示3张图片(关于形的视觉印象3种方法)
教师总结:视觉印象我们观察的深入程度有关,也跟我们的审美情趣有关。客观物象的轮廓在平面上呈现出外形, 演示一张正负形图片
教师总结:画中“形”的封闭性特征和正负形的关系。
二、导入教学: 现代绘画之父保罗·塞尚曾说:“在自然里的一切形体都可以归
纳成球体、立方体、圆柱体。在这种单纯的基础上学习绘画,人们才能画出一切想画的东西。”事实上,绘画中找“形”的方式可以归纳为空间分析与平面比较两种,即用几何形体对物象进行理解和通过比例来把握物象的形体关系。
三、课件展示一些罐子、瓶子、水果等景物,教师把这些景物用简单的几何形体
归纳描绘出来,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子课本p10瓶子(指出1/2,1/3是我们常用的比例)。
四、在展示图片小孩
,让学生自己分析,请他们自己作答。
再课件展示:展示一些古希腊黄金分割的图片和展示传统中国画中的“丈山
尺树、寸马分人”和“立七坐五蹲三”、“三停五眼”等均是对绘画比例关系的经验总结的图片。
教师总结:绘画中找“形”的方式可以归纳为空间分析与平面比较两种,即用几何形体对物象进行理解和通过比例来把握物象的形体关系。(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作品中物象的基本形和不同比例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探究绘画中如何利用比例和基本形来加强对形的塑造和观察。为学生创意性的绘画表现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一)、展示一些经过处理夸张的形如p10人物素描跟正常的人头对比。可以
看出画家故意拉宽人物头部,故意用让人看起来不舒服的处理的方法,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现代人病态的。膨胀的、痛苦的心理。
教师总结:通过对基本形和比例的非常规应用,我们还可以完成对客观物象
的超越,让我们获得表达内心感情的自由。对本来对象进行不同程度的夸张彪形,这里的夸张变形并不是脱离主体妄作臆造,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与审美趣味的相得益彰,更加凸显事物的本质特点,使画面形象更加形象,来表达更加深刻和强烈的感情。(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对对象的夸张变形,来表达内心的感情)
(二)、在欣赏一些夸张变形的作品p10人物 贾克梅蒂(给人一种孤独感),还有一些漫画的变形图片。(设计的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形的夸张变形,举一些漫画的图片,为了下面讲漫画肖像做铺垫) (三)、展示一些关于肖像的漫画图片,
教师总结:肖像漫画以极度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人物,使其——特征突出、性格鲜明,增强诙谐感.(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肖像漫画的作用)。 既然讲到肖像漫画,如何夸张、变形呢?就是抓住特征进行夸张。 1、 抓住脸形特征:方脸、圆脸、长脸。用图片进行讲解。 2、 抓住五官当中最感人处进行夸张:例如大鼻子、牙齿。
最后教师总结:肖像漫画表现方法:夸张、变形。如何夸张:把握人物个性特点抓住脸形、五官特征。(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如何对人物肖像进行夸张,为下面自己的创作打下基础。)
教师总结:对于绘画中的形和比例问题,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不同意图的绘画表现需要不同的形和比例尺度,绘画中的形和比例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比例是画家用以观察的方法,形体与比例是我们在绘画中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与归纳物象的“形”的特征的观察方式,而不是尺度。 八、展示图片p11向日葵与大地之歌,让同学欣赏
向日葵:金黄色的葵花姿态各异,好像正在演绎着生命激扬的舞蹈 大地之歌:流淌的山是因为山体每一部分都是不同动势的形,当把这种 不同动势串接成弯曲流转的轨迹,山便像条河一样流动了。
教师总结:形象是具有方向性的,不同方向的形象具有不同的动势趋势;形象的不对称感,让我们感受到形象角度的偏离,这种偏离,也会让形象产生一定的动感。复杂的形象,我们可以将它们分析成多个形的组合体,运动中的复杂形象,它的各个局部形的动势趋向、角度偏离各不相同,而呈现出一种节奏美。单个的形象成组厚,会形成它整体的动势趋向。 欣赏图片p11教皇英诺十世和静物p11
教皇英诺十世:根据它简体的形,他们是侧身坐的,他的每一部分的形态,其实是不对称的,具有一定动势的。
静物:静物不静,静是相对的,静物也存在着动势。
教师总结:因为形象是具有方向性的,不同方向的形象具有不同的动势趋势,所以每一幅画都有一定的动势。
九、总结:1、对物象的基本形和比例关系的掌握,借助几何形对物象形态特征
进行解析,再根据基本型和比例,尝试物象进行夸张变形处理,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
2、形象具有方向性,所以每一幅画都有它自己的动势趋向。 十、课堂作业 P10思考与交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