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设计) 定稿
工序 退浆 煮练 漂白 丝光 染色 添加物 淀粉酶或硫酸 氢氧化钠 清洁剂 双氧水 次氯酸 氯 碱 氢氧化钠 染料 表面活性剂 元明粉 保险粉等化学试剂 退浆废水 煮练废水 漂白废水 丝光废水 染色废水 废水及组分 稀浆 染料分解物 表面活性剂 油 蜡 颜料 表面活性剂 废染料 表面活性剂 化学剂 整理废水 废化学剂 表面活性剂 整理 化学剂 淀粉 树脂 甲醛等化学剂 2.2.1 退浆废水
退浆是用化学药剂将织物上所带的浆料退除(被水解或酶分解为水溶性分解物),同时,也除掉纤维本身的部分杂质。退浆废水是有机废水,呈淡黄色,含有浆料分解物、纤维屑、酶等,废水呈碱性,PH值为12左右,COD和BOD5含量约占印染废水的45%左右。当采用PVA或CMC化学浆料时,废水的BOD5下降,但COD很高,废水更难处理。PVA浆料是造成印染废水。 2.2.2 煮练废水
煮练是用烧碱和表面活性剂等的水溶液,在高温(120℃)和碱性(PH=10-13)条件下,对棉织物进行煮炼,去除纤维所含的油脂、蜡质、果胶等杂质,以保证漂白和染整的加工质量。煮练炼废水水量大,水温高,呈深褐色和强碱性(含碱浓度约为0.3%)。煮练废水中含有纤维素、果酸、蜡质、油脂、碱、表面活性剂、含氮化合物等物质,其BOD5和COD值较高(每升达数千毫克),污染物浓度高。 2.2.3 漂白废水
漂白工艺一般是用次氯酸钠、双氧水、亚氯酸钠等氧化剂去除纤维表面和内部的有以杂质。漂白废水的特点是水量大,污染程度较轻,BOD5和COD均较低,属较清洁废水,可直接排放或循环再用。 2.2.4 丝光废水
丝光是将织物在氢氧化钠浓溶液在进行溶液处理,以提高纤维的张力强度,增加纤维的表面光泽,降低织物的潜在收缩率和提高对染料的亲和力。丝光废水碱性较强(含NaOH3%-5%左右),多数印染厂通过蒸发浓缩回收NaOH,所以丝光废水一般很少排出,经过工艺多次重复使用最终排出的废水仍呈强碱性,BOD5、COD、SS均较高. 2.2.5 染色废水
染色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是染料和助剂。由于不同的纤维原料和产品需要使用不同的染料、助剂和染色方法,加上各种染料的上色率不同和染液和浓度不同,使染色废水水质变化很大。染色废水一般呈强碱性,水量较大,水质中含浆料、染料、助剂、表面活性剂等,废水色度可高达几千倍,COD较BOD5高得多,COD一般为300-700mg/L,BOD5/COD一般小于0.2,可生化性较差。 2.2.6 印花废水
印花废水主要来自于配色调浆、印花滚筒、印花筛网的冲洗废水,以及印花后处理时的皂洗、水洗废水。由于印花色浆中的浆料量比染料量多几到几十倍,故印花废水中除染料、助剂外,还含有大量浆料,BOD5和COD都较高。印花废水水量较大,污染物浓度较高,当印花滚筒镀筒时使用重铬酸钾、滚筒剥铬时有三氧化铬产生。这些含铬的废水毒性大,要单独处理。 2.2.7 整理废水
整理废水水量较小,其中含有纤维屑、树脂、油剂、浆料、表面活性剂、甲醛等。整理废水数量很小,对全厂混合废水的水质水量影响也小。
2.2.8 碱减量废水
由涤纶仿真丝碱减量工序产生,主要含涤纶水解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其中对苯二甲酸含量高达75%。碱减量废水不仅PH值高(一般大于12),而且有机物浓度高,COD可高达7-9万mg/L,高分子有机物(未分解的聚酯低聚物)及部分染料很难被生物降解,此种废水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
2.3 印染废水的特点
(1)数量庞大。印染废水的排放量很大,欧洲统计织物和排放废水的重量比是1∶150~1∶200。我国约为1∶200~1∶400。我国纺织工业废水为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第六位,其中80%属印染废水。
(2)可生化性差 。印染工艺过程中排放的废水所含的有机污染物,主要以人工合成有机物为主,由剩余染料(染料的上染率一般为80%-90%,因此染色加工过程中的10%-20%染料排入废水中)和大量助剂(匀染剂、渗透剂、柔软剂、油剂等)产生。有些染料、染料母体及染料降解产物在自然界中是致癌和致突变的,废水毒性较大。其共同的特点是BOD5/COD值均很低,一般在0.1-0.2,可生化性差,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使BOD5/COD值提高到0.3左右或更高些,以利于进行生化处理。
(4)碱性大。印染废水中的碱减量废水,其COD值有的可达10万mg/L作用,PH值大于12。因此必须进行预处理,把碱回收,并投加酸降低PH值,经预处理达到一定要求后,再进入调节他,与其它的印染废水一起进行处理。
(5)成分复杂。印染废水含有未反应的染料、颜料(涂料),带有浓重的色泽,还有未反应的助剂,以及反应后的生成物和织物上的脱落物。更严重的还有致癌和致畸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毒性的重金属等。
(6)变化无常。废水中的各种成分的组合、性质等,随着市场变化、季节更换、供应更迭等而呈无规律变化。
(7)治理困难。印染废水属工业废水中较难治理的一种。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目前大多数采用的生物—物理治理方法只能达到基本排放要求。虽然在色度上略有下降,但对有机物质只是分解成较小物质,对这些分解产物性质很难控制也很难掌握,无法保证对环境不产生危害。
(8)处理经济负荷沉重。现行处理方法占地面积大,投资多,治理费用高昂,以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据估计,废水治理后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则治理费用基本与城市自来水价格相等。如果要达到废水回用要求,治理费用则更高,故实际运作起来相当困难。
2.4 印染废水的污染与治理现状
2.4.1 印染废水的污染现状
我国印染行业企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其生产工艺中高科技含量较少,生产设备较落后,生产效率较低,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浪费情况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欧洲加工1kg布通常产生200升废水,而我国加工1kg布产生的废水量约500升,是国外的2-3倍,能耗是国外的3-5倍。纺织印染业污水的排放,使得全国各大江河流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人民的生活饮用水受到了严重威胁,三江(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均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因此印染行业废水的综合治理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2.4.2 印染废水的治理现状
70年代后期及整个80年代,在行业所属的大中型印染企业中兴建了一批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这些处理工程的兴建明显减少了印染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大多数处理工艺均是以好氧生物处理作为处理流程的主要处理单元;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纺织产品结构的变化和生产废水中难降解物质的出现,很多印染企业对废水处理装置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主要开发了以新型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为主的处理方法,如表面加速曝气法、鼓风曝气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法等处理工艺,逐步形成了以好氧生物处理为主的多种处理方法,这种生物法处理技术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国内废水处理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棉印染废水中出现的难降解物质,其中以浆料聚乙烯醇为代表,还逐步开发研制出了厌氧(水解酸化)一好氧串联处理的低能耗生物处理技术,对减少这类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滞留,彻底解决染料这一类工业废水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对生物絮凝、生物吸附、生物固定化技术、高效菌种的培养、新型高效反应器等生化处理方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逐步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工程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