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7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7
(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 (分数:2.00) A.辩证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 √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是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而且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联系。在马克思主义恢宏的理论大厦中,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居于基础地位。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所以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A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不够完整,马克思主义哲学除了辩证唯物主义之外,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 3.以下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贡献的是( ) (分数:2.00)
A.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B.揭示了摧毁旧世界的道路 C.找到了建沿新惜界的阶级力量
D.描述了未来世界的具体细节和美好前景 √
解析:解析:中外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致力于救世济民的思想家——不论是中国持“大同”说的思想家,还是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各种各样人道主义学派,他们对美好的社会理想做出过种种设计和构想,但他们都没有找到解放人类的切实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趋势,不仅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更加美好的社会所代替的论断,而且指明了共产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主体力量和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ABC是马克思的贡献,而D是空想社会主义所做的贡献。 4.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导致这种自发性的根本原因是( ) (分数:2.00)
A.工人捣毁机器,烧毁厂房
B.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待遇 C.工人举行罢工,要求缩短工作时间 D.缺乏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
解析:解析: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引发了雇佣工人越来越激烈的反抗。在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和零散性。主要的形式有捣毁机器、烧毁工厂以及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缩短劳动时间等经济目的而举行的罢工。这些斗争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悲惨处境。所以,ABC是早期无产阶级斗争自发性的表现形式,D才是根本原因。
5.马克思1883年3月去世,安葬于英国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马克思最初的安葬地是公墓内一处偏僻的角落,甚至连墓碑暑15没有。后来,英国共产党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有关国家的共产党的捐助下,为马克思重修了新墓。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该名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 ) (分数:2.00) A.彻底的科学性 B.坚定的革命性 C.自觉地实践性 √
D.鲜明的阶级性
解析:解析:四个选项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属性,但只有C符合题意。所谓“解释世界”,是指理论研究;所谓“改变世界”,是指实践。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改变)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是( ) (分数:2.00)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 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 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D.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众多因素合力促成的结果。A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B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C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D不契合题干的设问。 7.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是指( ) (分数:2.00)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主义 D.辩证法 √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黑格尔虽然是唯心主义者,但他是无与伦比的辩证法大师。马克思批判和抛弃了他的唯心主义思想,汲取了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建了辩证唯物主义。AB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内容;C不属于黑格尔的理论,因为他是唯心主义。 8.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分数:2.00) 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解析:解析:ABC三项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是其政治立场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手段。 9.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分数:2.00)
A.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C.马克思主义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马克思主义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解析:解析:A是马克思主义的属性;C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D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10.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段表述所指明的辩证法的重要观点是( ) (分数:2.00) A.实践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 C.科学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及其相关的理解运用。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题干所引材料中的“否定”、“灭亡”等词,都是“变化”、“发展”之意。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经典著作设计出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选择题乃至分析题常用的出题形式,所以,考生应加以重视。尽可能地在复习中掌握一些经典表述。即使对该表述不熟悉,只要认真加以分析,也不难找出正确答案。ACD本身都是正确的说法,但与题干设问无关。
11.美术学院的老师带着学生们去户外写生。大家在凤凰古城的山坡上,描绘眼前古城山水的美丽风景。学生们给出的画作各不相同。老师点评说。面对同样的景物,我们画出不同的意境,表达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艺术的基本原则。“面对同样的景物,可以画出不同的意境,表达不同的感受”,其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分数:2.00)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景物\是物质,“意境”和“感受”是意识。所以“面对同样的景物,可以画出不同的意境,表达不同的感受”的意思,就是面对相同的物质,可以产生不同的意识。换言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的,而非直观的、机械的。所谓“能动性”是指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即意识会和物质不一样,具有相对独立性。所谓“直观性、机械性”是指意识与物质完全一致。四个选项的表述本身都是正确的,关键是要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A是意识的起源,B是意识的物质基础,D是物质的特性,只有C说到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故它是正确选项。
12.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位哲学家的这种观点属于( ) (分数:2.00)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B.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解析:解析: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三者的共性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非精神。三者的区别之一,是对“物质”的具体理解不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认识,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比如水、火、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将物质界定为物质的构成单位如“原子”。辩证唯物主义将“物质”定义为“客观”。提示一句,所谓“活火”,还包含了辩证法的思想。“活”即运动、变化的意思。 13.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观点属于( ) (分数:2.00) A.辩证法 B.不可知论 C.唯心论 D.形而上学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形而上学的特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方法论。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静止的、孤立的。题干所引用的言论,意思就是从古代和今天,世界没有发生变化。可见合乎题意的选项只有D。补充一句,考试中有时也出现文言文,所以平时要注意提高这方面的修养。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分数:2.00)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
解析:解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对哲学重要问题“世界是怎样的?”的不同回答,以上这三对范畴,在哲学出现以来就存在了,它们的对立与斗争贯穿着哲学史的始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前的历史观全部都是唯心史观。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是所谓“半截子唯物主义”。马克思将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领域,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所以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有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5.我国古代哲学家范缜讨论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时,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这是一种典型的( ) (分数:2.00) A.有神论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 C.辩证法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解析:解析:本题是案例型考题,考查对“物质”、“精神”的理解。范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题干中的“形”指的是人的形体、肉体,即物质;而“神”指的是人的精神、意识。“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鲜明地指出了人的精神对肉体的依赖性,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故选B。
16.马克思曾批评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而主张唯物主义应该成为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之所以认为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是因为费尔巴哈等人的观点是( ) (分数:2.00) A.历史唯心主义 √ B.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分离,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离。所谓“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即批判费尔巴哈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者,但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17.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 ) (分数:2.00)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以科学的实践观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作为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原因,或者说它超越旧哲学的根本性观点,即科学的实践观。考生需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即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ABC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性区别,所以不选。
18.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属于意识的是( ) (分数:2.00) A.心想事成 B.投石问路 C.杯弓蛇影 √ D.海市蜃楼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案例型考题,考查对意识本质的理解。物质就是客观;意识就是主观。“心想事成”的“心想”是意识,但“事成”是物质。“投石问路”是行为,行为即实践,属于物质。“海市蜃楼”是光影,属于假象。现象无论真假,都是客观,属于物质。“杯弓蛇影”是错觉的意识,属于主观,为意识,故选C。
19.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被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 (分数:2.00) A.人的观念就是物质
B.观念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 C.观念的形式是客观的
D.观念只是对物质世界的真实反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