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洵
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2期
摘 要:我校作为川内一所医学类专科学校,近几年,我校学生依托医学背景开展了以勤工助学、志愿服务、专业学习、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对社会实践活动本身的认识、实践内容创新性不足以及具体实施等方面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本文结合笔者在学校园团委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如何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感想。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技能;规划;责任感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然成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拓展、创新创造实践的重要基地,其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健康成长、就业创业等具有学校课堂教育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增强运用知识和利用专业技能回馈服务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即大学生遵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参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教育活动,达到参与社会生活、识国情知民意、培养形成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作用,可以说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式。我校团委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扎实深入开展了以勤工助学、志愿服务、专业学习、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发现社会实践活动因为社会需求、学校平台、学生认知及设计活动内容等一些原因,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的实效性都具有制约性,造成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内容结构单一、活动覆盖面低、活动创新不够等问题。
当前,我校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缺乏整体规划,为搞活动而搞活动,随意性较强,组织和规范化程度低,导致资源的浪费,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却不尽人意目的,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社会实践活动不停留在活动层面上,比如我校大学生每年在寒假、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缺乏活动前对学生的指导,同学们走向社会的“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等基本流于形式,对社会了解不深的同学们往往会觉得力不从心,不敢大胆的开展实践工作,由于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也会忽略实践能力的提高,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实际的“经济效益”,故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学校务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监督机制,做到活动有规划、有指导、有评价、有激励,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有专业技能的实践基地以及对实践成果的评价等保障措施,确保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和有效覆盖。
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将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到重要的位置,因为社会实践不仅仅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更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