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泰安地区2019年中考生物第一部分基础过关第1课时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练习(含答案)
第1课时 生物和生物圈
考能提升 题组一 泰安模拟题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够使动物和植物患病 C.能够繁殖后代 D.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某项探究活动,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该实验说明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生长 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植物生长是不是需要水分 D.该实验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3.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常用方法。生物活动课上,同学们调查发现校园里有雪松、桃树、月季、蚯蚓、麻雀、葫芦藓、蘑菇等生物。下列四位同学的调查总结,正确的是 ( ) A.按形态结构分,雪松、桃树、月季、葫芦藓、蘑菇属于植物
B.葫芦藓、蘑菇都利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 C.葫芦藓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能够真正适应陆地生活 D.月季与桃树的共同特征比月季与雪松的共同特征多
4.关于谚语、俗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说明植物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
B.“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蕴含的食物链:蝉→螳螂→黄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是指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B.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树的叶纷纷落下,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了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和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可以理解为每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存在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相同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
7.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的消费者中,哪种生物灭绝一定会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 ( )
A.乙 B.丙 C.丁 D.己
8.(2018泰安样题)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和部分生物间的能量(单位:100 kJ/m/年)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字母序号表示不同的生物)。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2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是A→B→D→E→G B.除图示生物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该有非生物部分 C.若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G D.从A→B→C→G能量变化可以看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
9.“桑基鱼塘”是桑茂、蚕壮、鱼肥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如图所示),对该系统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
A.物质可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C.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减少 D.各级产物均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1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A→B→C可表示一条食物链
B.②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 C.A表示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C是消费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 二、非选择题
11.为了探究“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相关实验,请根据图示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为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方案,图中的大圆代表圆形纸盘,其中的A区是实验开始时放入鼠妇之处,在甲、乙、丙、丁四组中,起对照作用的一组是 (填图中代码),它能与其他组形成 个对照组。
(2)图2表示在图1中的A区放入20只鼠妇后,对丁组鼠妇每2分钟统计一次,记录较上次增加的鼠妇数量,共记录了6次。从第 分钟开始,该组区域内鼠妇的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 (3)兴趣小组的同学重复进行3次上述的操作后,分析得出了结论。你认为他们重复操作3次的目的是 ;通过本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因素)对鼠妇的分布都有影响。
(4)从生态因素类型方面考虑,上述实验中探究的是影响鼠妇分布的哪类生态因素? 。鼠妇能够选择并移动到适合自己的环境中生活,这种现象属于生物的哪种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