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年春“名师大课堂”学习心得
2013年春“名师大课堂”学习心得
龙圩镇中心校 董海珍
2013年3月23日,满怀激动和期待,来到了首府南宁,参加2013年春“名师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南宁体育馆座无虚席,这里是知识的殿堂,这里是精英的荟萃,让我们打开眼界,受益匪浅。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黑龙江赵昭老师执教的《匆匆》, 老师解读文本的功力令人佩服,用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到大海的水的课件激起学生强烈的震撼,再联系课文感悟可谓深刻;老师顺着学生的学习,导学、品情、悟理,由学生生成灵动的课堂,这样的功力非短时间可以成就,要千锤百炼。课堂的设计看似不刻意,却处处透着匠心,这是无招胜有招的语文教学之道。
赵老师一改其他老师的谈话式引入,而是引导学生背诵由赵老师自己编写的颇具哲理又浅显易懂的小诗:“早晨是上眼睑,晚上是下眼睑,两眼一眨是一天!正月是左脚板,腊月是右脚板,两脚一跨就是一年!人生如此短暂,人人都是利箭,在追求的箭靶上,你射中了几环?”三节小诗由老师逐节念出,看谁能记住,马上背出。老师的语言加动作的激励,孩子们劲头十足,积极性极高,背完一节期待下节的挑战,就这样三节小诗念完,孩子们会了,我们也会了。再完整呈现,“这首小诗的名字叫《人生》,那人生的名字叫什么?”(学生静默,若有所思)“人生的名字叫遥远。遥远的名字叫什么,遥远的名字叫等待;等待的名字叫什么,等待的名字叫岁月;岁月的名字叫什么,岁月的名字――叫匆匆”。 全场掌声雷动,学生若有所得。
随即板书课题。“勿匆”比较两个字,“匆”和“勿”只差一点,(说时补上勿的点变为匆)咱们写匆时可别匆忙忘了这一点。(多巧妙的引导,字词深入人心。)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了解吗?出示作者简介,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快速记忆,30秒之内完成后抽查。(任务下达后,“滴答滴答”的课件,计时开始,学生聚精会神,全场观众屏息凝视。)30秒后,两段文字孩子们真的背出来了,太了不起了!(精巧的细节设计,彰显教学的智慧。)
朗读指导不露痕迹。初读课文后,赵老师让孩子们来读你读不好的句子。以学定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读到:“??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理解“头涔涔”“泪潸潸”都是三点水旁,但分别是汗水和泪水,怎么读?——头涔涔泪潸潸,会很高兴吗?那再读一遍。后面细读课文时再读到这句时,见他擦拭着渗出额头的汗珠引读,至情至性的话语打动人心??细读环节就这样抓住“头涔涔而泪潸潸”等关键词体会不经意间匆匆而去的惋惜无奈,珍惜时间的理念也就悄然植入学生的心田。
第二节课是安徽省王倩颖老师上的二年级的《浅水洼里的小鱼》,这堂课是一个非常儿童化的故事,体现的是人文情怀的美。二年级以识字和培养语感为重点,王老师用贴近孩子的语言打动了所有的人。她上的课,体现了年级的目标,识字,写字。采用了多种手段构建了音、形、义的整体,比如:捡、扔,做动作;突破了:“扔”音和义的联系,还有通过图片识记生字,还有随文······王老师在教学的
过程中,做到毫无痕迹穿插其中学习,孩子的自主识字能力得到了锻炼。
另外,给我印象深的,还有课堂中指导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进行句式的训练,也非常成功。用“在乎”说一句话,“我的妈妈在乎我。”“我的爸爸在乎我。”答案几本相同时,王老师开始引导学生,除了爸爸、妈妈,还有谁在乎你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得到发散。用“------也许---------,甚至------”补充说话有一学生说到“在这里听课的人也许有上百条,甚至上千条。”整个会场一片哄笑。王老师就引导他了:“这鱼讲一条条,这人也成一条条的啦?”学生立刻懂得说“在这里听课的人也许有上百人,甚至上千人。”
这节课,还有很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孩子的朗读训练。这节课,王老师抓住了一个朗读训练点,采用抽读——示范读——配乐读,充分的给孩子创设情境,然后充分地给孩子表现的机会,整个课堂情感真挚,学生的朗读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贾宁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这是一节设计巧妙的课,在学生需要的地方,老师的点拨和指导恰到好处。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详略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五年级学生阅读的任务:读中感悟、写批注、悟写法等。丰满的内容在巧妙的处理之下显得张弛有度。
在课堂上,教者给予了充足的时间由学生读课文,自学课文,有了感觉后再读课文,配乐读课文,教师引读。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对比,贾老师引导学生对比地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写作方法。为了课堂书写十分钟,在
学生有了读的感觉后,运用平时积累的词语写一段话的实践活动。
但纵观一上午的课,本人不是很喜欢这节课,课堂比较传统,整节课好像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缺少一些意外的生成,有斧凿的痕迹。
江苏淮安实验小学的刘广祥老师,在《姥姥的剪纸》中,指导孩子朗读感受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时,先找出具描写的句子——“剪只公鸡能打鸣,剪只母鸡能下蛋,……”,进而体会读这句话时感觉怎样?生说,师小结生动、有趣、顺口,生带着这感觉读句子;接着联系生活实际,学着课文的描写说说:“剪只……”,引导学生说话,对比文中的语句,再次体会姥姥技艺的高超,出神入化,再读句子;然后课件欣赏剪纸工艺,第三次读句子,孩子非常准确地表达出对姥姥高超技艺的赞美。
这一次听课还有一处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激励性的评价。这几位老师都非常注重激励性评价。在他们的课堂充盈着“你真会读书”“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等等诸如此类的评价。但是,这种评价并不是泛泛停留在表面,而是根据孩子们的表现,给他们“量身打造”的。我们的课堂评价常常会走两个极端,要么就不做点评或者随便点评;要么就一味表扬,一味鼓励。这种点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且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老师关注到了他,老师在鼓励他。主持人在点评王倩颖老师的课时讲了这么一句话:“在课堂中特别要注意评价的语言,评价既是对前一个学生的表扬,也是对下一个学生所说的要注意的问题。”由此可见,评价的语言的重要性。
每堂课听后,发现有很多的闪光点值得学习和借鉴。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