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核心制度
3.1、讨论前明确目的,护士长或分管床位的护士准备好病人及相关资料,通知相关人员参加,做好发言准备。
3.2、讨论会由护理部或护士长主持,分管床位护士汇报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效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参加人员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 4、护理病例讨论重点
4.1、讨论疑难、重大抢救、特殊病例:根据面临的疑难、特殊问题及时分析、讨论,提出护理方案,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4.2、讨论罕见、死亡病例:结合病人情况,总结护理实践的成功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护理实践能力。
4.3、病例讨论应做好记录,讨论资料归于业务技术管理档案中,作为业务技术考核内容。
十三、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换药车或输液车上的无菌器械、罐、槽、盘等,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2.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一次,无菌物品抽样做细菌培养,每月一次,并有报告,结果存档。治疗室用的擦布及墩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3.病室各房间应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布套扫床,一床一套;每日擦小桌,一桌一布,均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
4.每周至少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5.患者用过的口服药杯应浸泡于含氯制剂溶液中,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6.注射器使用后将针头弃于锐器收集盒中,注射器放入黄色垃圾袋中。 7.餐具每餐后必须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隔离的患者必须使用一次性餐具。
33
8.患者均使用一次性便器。
9.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并做空气培养。 10.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70%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溶液中,每日更换消毒液一次,每周清洗消毒一次,由专人负责。
11.门诊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使用过的棉棍、棉球要集中放入医用拉圾袋中,以免污染环境。
12.婴儿使用的餐具如小杯、小匙等,需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13.床单元隔离:
13.1.隔离患者有条件时住单间,病室内或病室门口要备隔离衣,悬挂方法正确。
13.2.清洁区挂避污纸,以便随时使用。
13.4.隔离单位门外应设泡手盆,内盛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250mg/L健之素)溶液。
13.5.患者专用体温表、药杯、便器,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餐具,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13.6.隔离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应用含溴或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2000mg/L )浸泡消毒,血压表、听诊器等用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13.7.保持室内良好的新鲜空气流通,必要时在有条件的病室可保持负压状态。
13.8.脏被服放入有隔离标志的黄色袋中,送洗衣房单独消毒后再洗涤。 14.凡患者有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被服均要进行消毒处理,所用敷料放入专用塑料袋烧毁。
15.口腔科护理中要求一律使用一次性漱口杯,口腔科牙钻针单支包装后必须经过高压灭菌方可使用,做到一人一钻针。
16.对呼吸机螺旋管、呼吸气囊、气管套管、氧气用的湿化瓶、牙垫、舌
34
钳、开口器等使用后应严格消毒灭菌,所有接触过口腔的用具,必须用乙肝有效的消毒方法处理。
17.各种内镜使用后必须认真分类清洗,彻底消毒,对乙肝患者应固定内窥镜,用后进行严格消毒。
18.诊疗、换药、注射、处置工作前后,认真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19.转科、出院、死亡患者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20.医疗垃圾与生活拉圾分类放置,并有标志,生活垃圾放入黑色袋中,医疗垃圾放入黄色袋中,做到每日清,医疗垃圾应及时送到医院暂存地。
十四、护理缺陷管理制度
(一)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2.各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 3.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6.报告程序
6.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报告值班医师、病区护士长、由病区护士长当日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报护理部,并交书面报表,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护士长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并上报护理部。
6.2 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分管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重大事件的报告时
35
限不超过6小时。当事科室应在6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7.护士长应负责组织对缺陷、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对发生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及方案。护士长将讨论结果和改进意见交科护士长,科护士长要对科室提出改进意见,并在一周内连报表送护理部。不论是院外带入压疮或院内发生压疮,一旦发现,均需填写“压疮报告单”。
8.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讨论,提交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9、免罚及奖励
9.1、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经护理部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
9.2、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给予奖励。 9.3、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护士给予奖励。
10..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
11..护理事故的管理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参照执行。 (二)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1、护理投诉:凡医疗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引起病人或家属不满,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反映到护理部或有关部门转回护理部的意见。
2、护理部设专人接待护理投诉,建立投诉记录本,认真记录投诉事件的发生原因、分析、整改及效果。
3、接待投诉人员要认真倾听投诉者意见,耐心解释,避免激化和引发新的冲突。
4、护理部接到投诉后,及时调查、核实,并反馈有关部门的护士长,所在科室应认真分析事发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及时整改。
3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