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裕丹参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裕丹参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组织管理方案
为了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将在工程建设阶段采用如下组织方案,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建立单位专家组项目管理组系统总体技术组系统支持组质量控制组应用开发组秘书组
1.1.4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7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843.21万元,流动资金1103.40万元。
资金来源:申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一般项目中央财政资金4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200万元,银行贷款500.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5900.0万元。
1.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详见表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1 1.1 1.2 2 3 3.1 3.2 科目 项目报批总投资 建设投资 流动资金 年均销售收入 年均总成本 年均固定成本 年均可变成本 单位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指标 7000.0 5843.21 含资金占用费 1103.40 流动资金 8455.38 生产期平均值 6221.71 生产期平均值 875.37 生产期平均值 5436.33 生产期平均值 备注 裕丹参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 5 6 7 8 9 10 11 年均经营成本 年均利润总额 财务内部收益率 财务净现值 投资回收期 投资利润率 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盈亏平衡点 万元 万元 % 万元 年 % % % 5776.30 生产期平均值 2149.53 生产期平均值 32.56 6983.14 7.47 含建设期1年 31.35 31.35 28.5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考》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颁发。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7、《景药全书》明〃张景岳(公元1624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1959年)
8、《兰室秘藏》金〃李杲(公元124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7年)
9、《中药复方化学与药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10、《医用中药饮片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8月第11版) 11、《实用药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12、《中药炮制大全》(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13、《某某统计年鉴》2007
裕丹参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综合评价
1.3.1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该项目生产的保健品八味丹参茶及中药种植业符合国家重点支持发展产业政策,某某资源优势明显,自然条件优越,水质优良,规模化生产条件具备,产品用途广泛,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销售前景极为广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人类、泽及子孙后代的好项目,因此该项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市场前景看好。项目内部收益率远远高于目标收益率,财务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由于采取了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不大。总之,项目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1.3.2风险评估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基本无市场、政策、技术等方面的风险。
1.3.3带动作用
本项目通过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方式,可直接带动某某县及其周边县市上千人进行中药材种植,辐射范围大,带动能力强,并有力地推动了中药保健产品生产产业化。
1.3.4结论及建议
项目建成后,对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建议项目管理部门强化项目管理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体系,确保本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项目单位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做好自筹资金的融资工作,控制和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以实现预期效益。
第三章 建设条件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 2.1.1.1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 年本)第一类鼓励类 十一、医药 第14条“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和应用”。
根据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中药资源保护、资源修复、资源再生、资源更新与管理机制,使野生药材的采集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药材深加工是野生中药材采集和药材推广生产的最好方法,其产品质量与野生药材相似,为此,我们对仿野生裕丹参栽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其技术属全国领先水平(豫科鉴字[2002]第459号)。
2.1.1.2区域发展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中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科技自主创新道路。优先在优势区域建设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加快建立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大优势农产品科研经费投入,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需要,建立有效聚集长期追踪优势农产品技术需求的研发力量,组织相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依托重大工程和国家科技计划,力争在一些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尽快形成适应不同优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