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教师版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教师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2 22:55:59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学什么:

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句,背诵名句名段。

2、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3、学习课文叙议结合、前后照应、详略得当的写法。 怎么学:

一、引导预习,自主质疑

1、借助课本注解、《学业质量模块测评》及其他工具书,掌握重点词句,理解文意,了解作品及作者并批注在课本相应位置。

2、反复朗读,加深理解,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预习中我的疑难与困惑。 二、互动探究,展示交流 (一)基础积累

1、整理本文实词的一词多义:

?道: ①有碑仆道 ②何可胜道也哉 ③道芷阳间行 ... ④传道授业解惑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 ⑥策之不以其道 ...?文: ①其文漫灭 ②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③文过饰非 ...?得: ①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此余之所得也 ③往往有得 ... ④未得与项羽相见 .

?观: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 ②非常之观 ..?胜: ①何可胜道也哉 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

2、归纳本文的古今异义词:

?非常之观 古义: ;今义:副词,十分,很 ..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 ;今义:另提一事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今义:基数词,国庆节 ..?于是余有叹焉 古义: ;今义:就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 ; ..

今义:在某方面有较深学问的人 3、总结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始舍於其址 ?名之曰“褒禅”。 ..?有泉侧出 ?问其深 .. 1

?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而其见愈奇 ..?则其至又加少矣 ?火尚足以明也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常在於险远 ...⑴后世之谬其传 .4、解释下列加点虚词

?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 ④质于齐,兵乃出 ..

?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吴广以为然 ..③有穴窈然 ④然视其左右 ..?其: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④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⑤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⑨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相: ①无物以相之 ②悔相道之不察也 ..

③儿已薄禄相 ④及时相遣归 ..

?而: ①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②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④而人之所罕至焉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4、整理本文存在的特殊句式: 1、省略句: ? 而卒葬之(“葬”后省略“于”) ? 有碑仆道(“仆”后省略“于”) ?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以”后省略“之”) ?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随”后省略“之”) ?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以”后省略“之”) ? 然力足以至焉(“焉”后省略“而不至”) 2、判断句: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表示判断) ?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表示判断)

2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表示判断) ? 此余之所得也(“??也”表示判断)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关系的判断句) 3、状语后置: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这两个句子都是“于”和它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 4、文言固定句式:

? 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 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二)文本探究(小组合作,探讨交流,要求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1、游记类散文的特点是通过记叙或描写游历时所见山川风物来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此文中,哪里是记叙?叙写了什么?哪里是议论?讲了什么道理?完成下列内容。

(1)、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全文五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写 ,这是文章的 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二部分(第三、四段),写 ,这是文章的议论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部分

(2)、 研读第一段

学生齐读第一段,同时思考:介绍“褒禅山”的语句有哪些?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和仆碑上的文字?

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 者 认 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

(3)、 研读第二段

先点名诵读第2段,然后齐读,思考:此段中用对比手法介绍了前后两洞,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从那些方面进行了对比?作用是什么?

① 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② 前洞“ 记游者甚众 ”与 后洞“ 来而记之者已少 ”、“其 至又 加少”对比;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

通过这些对比,下文转入议论便水到渠成,有了很好的伏笔。

(4)、研读第三、四段 用原文填空

第3段集中抒发了自己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和体,这是全文的重心,段首

3

一句承上启下,自然地转入议论以古喻今,可见今人若要有收益,也必须有这种坚毅的探索精神,因为 要看到这种奇景异观,只有具备 、 和可以辅助的 这三者,才能达到预期的境地而在这三个条件中, 是最根本的 ,即使未达到目的,也可以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便是作者游览华山的心得体会,它具有十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第4段,与第1段仆碑 和 问题相照应,由山名读音的以讹传讹,联想到 的以讹传讹,触目伤怀,产生无限感慨,“何可胜道也哉!”作者从个别问题提升到对普遍现象的认识,因而提出 ,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深思而慎取”,如此立论,正是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实精神

第三、四两段都是由生活中具体的小事阐明了悟出人生哲理,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5)、读第5段,游记的结尾,是古代游记的惯用格式,即交代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

作记时间,从而收束全文 再如《醉翁亭记》的结尾也是这样 (6)小结: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本文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文章前面 ,后面 ,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并且 ,结构严谨,行文缜密,文中的记游内容是 的基础和事实依据; 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的记游处处从后面的议论落笔,为议论作铺垫;后面的议论又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赋

予记游内容以特定的思想意义,记叙和议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3、归纳本文主旨

这篇游记叙述作者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文章因事见理、叙议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结构严密、前后照应。

4、此文在内容剪裁上有什么特点?对自己的写作有什么帮助? 三、疑惑展示与探讨(针对预习或互动中的疑难重点探究) 四、自我总结织网

五、对点训练、迁移提升 (一)按原文填空

4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 ),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 ),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

);尽吾志也,( ),( ),( )?此余之所得也!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豕涉河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古书,非司马迁作)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已亥涉河也。”(《吕氏春秋·察传》)

译文: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到晋国去,路经卫国时,听到一个人正在读史书:“晋国的军队三豕涉河。”子夏就去纠正他:“你读错了,不是三豕是已亥,因为已与三、亥与豕字形相象。”后来那人到晋国核对,晋国军队果然是已亥年过的河。

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人们就往往用“三豕涉河”或“三豕渡河”,来形容文字上出现错别字而且错得很可笑的情况。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原因】 在甲骨文中,“三”字和“己”字的字形和现在一样,只是因为在当写在竹简或兽骨上时,竖划容易和材质的纹理混淆或有时写到边沿,所以发生这样的错误。后人吸取了这一教训,宋体字的竖划因此比横划粗。

至于“豕”和“亥”就比较复杂了。在小篆中,“豕”是“象毛足而后有尾者”(《说文解字》);而“亥”字是“二首六身”(《左传》)。但在金文中,两字就差不多了。这也许是十二生肖中猪(豕)配亥的缘由。

(三)《游褒禅山记》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所感,把______和__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__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_______”和“______ ”的道理。请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谈谈你的收获。(写成200字左右的片段)

5

搜索更多关于: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教师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学什么: 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句,背诵名句名段。 2、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3、学习课文叙议结合、前后照应、详略得当的写法。 怎么学: 一、引导预习,自主质疑 1、借助课本注解、《学业质量模块测评》及其他工具书,掌握重点词句,理解文意,了解作品及作者并批注在课本相应位置。 2、反复朗读,加深理解,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预习中我的疑难与困惑。 二、互动探究,展示交流 (一)基础积累 1、整理本文实词的一词多义: ?道: ①有碑仆道 ②何可胜道也哉 ③道芷阳间行 ... ④传道授业解惑 ⑤于是废先王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