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传输系统的分析与仿真(D.L.K.5-14)
4.3.4.2 语音信号的高通滤波 .................................................................................. 26 4.3.4.3 语音信号的带通滤波 .................................................................................. 26 4.3.4.4 语音信号的带阻滤波 .................................................................................. 27 4.4 语音信号的输出 .................................................................................................... 28
5 总结 ................................................................................................................. 30 参考文献 ............................................................................................................. 32 致 谢 ................................................................................................................. 33
Ⅱ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毕业设计
1 绪论
语音是语言的声学表现,是人类交流信息最自然、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用现代手段研究语音处理技术,使人们能更加有效地产生、传输、存储、和获取语音信息,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语音信号处理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广泛的研究。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语音信号处理是一门比较实用的电子工程的专业课程,语音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和利用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语言相互传递信息是人类最重要的基本功能之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功能,它是创造和记载几千年人类文明史的根本手段,没有语言就没有今天的人类文明。语音是语言的声学表现,是相互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最常用和最方便的交换信息的形式。
语音信号处理是研究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同时又是综合性的多学科领域和涉及面很广的交叉学科。
通过语音传递倍息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最常用和最方便的交换信息的形式。语言是人类持有的功能.声音是人类常用的工具,是相互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手段。因此,语音信号是人们构成思想疏通和感情交流的最主要的途径。并且,由于语言和语音与人的智力活动密切相关,与社会文化和进步紧密相连,所以它具有最大的信息容量和最高的智能水平。现在,人类已开始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用现代手段研究语音信号,使人们能更加有效地产生、传输、存储、获取和应用语音信息,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让计算机能听懂人类的语言,是人类自计算机诞生以来梦寐以求的想法。随着计算机越来越向便携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人们越来越迫切要求摆脱键盘的束缚而代之以语音输人这样便于使用的、自然的、人性化的输人方式。作为高科鼓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语音信号采集与分析从理论的研究到产品的开发已经走过了几十个春秋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正在直接与办公、交通、金融、公安、商业、旅游等行业的语音咨询与管理.工业生产部门的语声控制,电话、电信系统的自动拨号、辅助控制与查询以及医疗卫生和福利事业的生活支援系统等各种实际应用领域相接轨,并且有望成为下一代
1
彭凯华: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传输系统的分析与仿真
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可见,语音信号采集与分析的研究将是一项极具市场价值和挑战性的工作。我们今天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拓就是要让语音信号处理技术走人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不断朝更高目标而努力。
语音信号采集与分析之所以能够那样长期地、深深地吸引广大科学工作者去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除了它的实用性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始终与当时信息科学中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且一起发展。语音信号采集与分析是以语音语言学和数字信号处理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学科,与心理、生理学、计算机科学、通信与信息科学以及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学科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语音信号采集与分析的研究一直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为许多处理的新方法的提出,首先是在语音信号处理中获得成功,然后再推广到其他领域。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中期形成的一系列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和算法,如数字滤波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等是语音信号数字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基础。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语音信号处理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进入70年代之后,提出了用于语音信号的信息压缩和特征提取的线性预测技术(LPC),并已成为语音信号处理最强有力的工具,广泛应用于语音信号的分析、合成及各个应用领域,以及用于输入语音与参考样本之间时间匹配的动态规划方法;80年代初一种新的基于聚类分析的高效数据压缩技术—矢量量化(VQ)应用于语音信号处理中;而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描述语音信号过程的产生是80年代语音信号处理技术的重大发展,目前HMM已构成了现代语音识别研究的重要基石。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ANN)的研究取得了迅速发展,语音信号处理的各项课题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同时,它的许多成果也体现在有关语音信号处理的各项技术之中。
语音信号的采集与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已经有很长的研究历史[1]。但是它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是从1940年前后Dudley的声码器(vocoder)和potter等人的可见语音Visible Speech)开始的。1952年贝尔(Bell)实验室的Davis等人首次研制成功能识别十个英语数字的实验装置。1956年Olson和Belar等人采用8个带通滤波器组提取频谱参数作为语音的特征,研制成功一台简单的语音打字机。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Faut和Steven的努力,奠定了语音生成理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语音合成的研究得到了扎实的进展。 20世纪60年代中期形成的一系列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和技术,如数字滤波器、快速博里叶变换(FFT)等成为语音信号数字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在方法上,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以往的以硬件为中心的研究逐渐转化为以软件为主的处理研究。然而,在语音识别领域内,初期有几种语音打字机的研究也很活跃,但后来已全部停了下来,这说明了当时人们对话音识别难度的认识得到了加深。所以1969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Pierce感叹地说“语音识别
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