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四单元+第18课项羽之死+Word版含答案
第18课 项羽之死
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史册,当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地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也许你做了鬼雄,跨着随你投江而死的乌骓,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轰轰烈烈的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
美字体
赏美文 英雄项羽 乌江自刎——长达四年的双雄之战结束了。一个曾经称霸天下的英雄就这样化为一缕青烟,一道灰飞烟灭的,还有他的地位、名望以及财富。他心爱的女人也用利剑抹向粉颈,远处传来乌骓马痛苦的嘶鸣。多年的艰辛,无数的希冀,沙场的奋勇,都在乌江边变得缥缈,他努力过,但终究挽回不了鸿门宴的失误。一代霸主,面对江东,仰天长啸,红尘旧梦,由残转空。一道鸿门,离霸上相距不过四十里,却成了霸主与君主的距离。 江 东 弟 子 多 才 俊 , 卷 土 重 来 未 可 知 巨鹿之战是项羽胜利的顶峰,在巨鹿之野,他勇猛过人,破釜沉舟,力挽狂澜,可谓声威大震,而垓下之围是项羽悲剧的收场,四面楚歌响起之时,烟火几重便铸就了千古遗恨,无颜再过江东。项羽由盛转衰的关键点便是鸿门宴,宴会上,项羽一时的妇人之仁,竟然放走了刘邦,让刘邦拥有了反攻项羽的时机。项羽自以为刘邦会感激自己,从而为自己效力,并认为小小刘邦不足挂齿,万没料到,那一瞬,成刹那,放虎归山留后患,桃花飞尽,项羽的江山一个转身就成了寂寞的喧哗。从逃离宴席的那天,甚至更早,刘邦就有着称帝王的想法,而赴宴后,刘邦对项羽其人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他是一个耳根子软、好面子、讲义气且骄傲自大的人,完全把住了项羽的心思,还愁什么楚汉之争,所谓知己知彼,必然百战百胜。 虞姬倾城颜,轻轻吟蒹葭,无奈十面埋伏,江山长卷只能驻青史留念,江东弟子壮,啸啸西风紧,可怜一脉乌江,金戈铁马只能化黄沙漫天。可叹项羽,随着波涛声被大汉帝国埋葬,可这并不是一时的偶然,因为他的性格早就注定了如此的结局。优柔寡断,从来不是成大事者的风骨,项羽听了曹无伤的密告,便马上大怒,要出兵打击刘邦,可项伯两句人情话,他又立刻允许善待沛公,反反复复失了威严;刚愎自用,从来都不是成君主者的品格,“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但项羽,沽名钓誉,妄自尊大,“默然不应”,错失除掉沛公的绝好机会;妇人之仁,从来不是成帝业者的智慧,项羽对刘邦,毫无警惕之心,在刘邦一副委曲求全的可怜相前,他更是硬不起心肠,事后,一双白璧,就抹去了刘邦不告而别的无礼之举。这些为人处事哪里像一个国君该有的态度,一场鸿门宴就为项羽日后的失败埋下了好几处的伏笔。鸿门之酒,本欲苦人家,怎奈结果,咫尺天涯,换做了自家。 绵绵乌江水,繁华三千,幻灭一瞬间,一位气盖山河的英雄就这样长眠了,这是项羽第一次战败,也是最后一次战败,霸主终究败给了君主,一把悠悠寒剑结束了一把铮铮铁骨,只剩乌江千年吟咏: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垓下(gāi) .数阕(è) .B.麾下(huī) .田父(fù) .C.自度(duó) .溃围(kuì) .
D.重创(chuàng) .怜而王我(wànɡ) .答案:C
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直夜溃围南出 .B.项王则夜起 .
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解析:D项,名词用作动词。A、B、C项为名词作状语。
乌骓马(zhuī) .美人和之(hè) .五千骑(qí) .斩将刈旗(yì) .能属者(zhǔ) .瞋目叱之(chēn) .披靡(mǐ) .绐曰(dài) .
解析:A项,“阕”读què;B项,“骑”读jì,“父”读fǔ;D项,“创”读chuāng。
答案:D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D.我何面目见之。 ..
解析:A项,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句中指土地方圆;B项,山东:今义:山东省。句中指山的东面;C项,左右: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句中指侍卫人员。
答案:D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不利兮骓不逝 .B.项羽乃复引兵而东 .C.然今卒困于此 .D.马童面之 .
解析:C项,卒:终于。 答案:C
5.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项王乃大惊曰 .②平明,汉军乃觉之 .B.①以故汉追及之 .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C.①汉围之数重 .②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D.①吾为公取彼一将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
解析:A项,副词,于是、就/副词,才。B项,因此/介词,把。D项,介词,给、替/语气词。
答案:C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荟哀之,乃.
逝:奔驰 引:率领 卒:却 面:面对
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及荟秩满,与文育还都,见于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文育,字景德。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谓弘让曰:“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及夕,各引去。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灊遗而遣之。葬讫,会庐安兴为南江督护,启文育同行。累征俚獠,所在有功,除南海令。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
后监州王劢以文育为长流参军,深被委任。劢被代,文育欲与劢俱下,至大庾岭,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文育曰:“足钱便可,谁望公侯。”卜人又曰:“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其夕,宿逆旅,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旦日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遣人迎之,厚加赏赐,分麾下配焉。
(选自《陈书》,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 哀:同情 .B.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 善:赞许 .C.及夕,各引去 引:退却 .D.劢问其故,文育以告 故:缘故 .
解析:B项,“善”应解释为“友善、与……交好”。 答案:B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赋役?兄姊并长大,困于.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立名文育?舍因.B.?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遣之?文育以告,劢乃.C.?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D.? ?嬴而不助五国也?与.
解析:C项,都是连词,于是。A项,介词,表示被动,被/介词,比。B项,连词,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