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于投融资平台的集团管控模式研究
基于投融资平台的集团管控模式研究
摘要:集团管控模式是指集团根据下属企业的功能定位,基于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它从宏观上体现了管控的基础和方法论,是集团管控的核心。管控模式的选择不仅关系到集团管理的效率,也事关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投融资平台;集团管控;模式
一、投融资平台的集团化趋势和集团管控的必要性
1、投融资平台的集团化趋势
2010年以来,投融资平台经历着来自财政系统和金融系统的清理规范,各类投融资平台正在实现不同方式的整合,并在新形势下出现了两种集团化趋势。
(1)战略控股趋势。在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的改组改造过程中,除沿袭以往的通过土地等各类资产注入来扩张平台规模的“内生式”发展模式外,已经有平台向“战略控股”转化的趋势。通过全面的股权投资和资产经营管理,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和分工协作,共同实现地方政府投资拉动的战略意图。战略控股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领域综合化趋势。平台不再仅仅局限于城建领域,而是开始承担起产业升级的任务,并且通过增强资金与项目的纽带作用,发挥地方政府控制的资产与资本效率,有效隔离风险。
二是分工协作化趋势。随着平台资产和资源的集聚,专业化分工显得尤为必要,专业化平台逐步展开,例如,根据资产属性可以分为公益性资产运作平台、经营性资产运作平台等;根据产业类型可以分为基础产业投融资平台、工业投融资平台、农业投融资平台等。各平台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实现政府战略意图。
三是市场化经营的趋势。“战略控股”使得投融资平台正在试图摆脱平台成立之初被动承接各路资金、倒手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空壳”地位,在逐步弱化项目建设职能的同时,转以资产和资本经营作为发展方向。一些平台还承担其对地方产业项目进行整合的功能,通过地方性稀缺资源的整合,放大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持倍数。
(2)金融控股平台。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多数地方政府从单纯关注投资的拉动效应,转而注重发挥金融的集聚效应,其关注目光也从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开始转向手中控制的地方性金融资源领域,并相继出现组建“金融控股”平台迹象,整合地方性金融资源的融资潜力,构建出完全有别于既有城投公司模
式的全新政府类融资平台发展模式,并形成与“战略控股”相互呼应的格局。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性金融资源集聚方式构建“金融控股”平台:
首先,对地方控制的大型企业集团一般通过实施“控股化”重组,将其组建形成金融控股集团,或直接成立新的金融控股公司;其次,通过“换股”或股权划拨等方式,将分散在各地国资委等部门的地方性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及租赁机构的股权,整合成金融控股公司;最后,通过控股公司实施对地方金融资源的集中控制、管理,并通过对原有平台的参股、控股,将多元化的融资投向拉动地方经济所需的实体领域。
无论是战略控股还是金融控股,都是投融资平台集团化的显著形式,都是为了摆脱单一业务或职能所带来的困扰。集团化是投融资平台壮大资产、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向市场化组织的必然选择。
2、投融资平台集团需要管控
对于投融资平台来说,实现集团化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向、一条路径。更重要的是在集团化以后,如何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尤其是集团化管理水平,以实现对主业以及其他多元化投资单元的管理和控制。由此,集团管控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平台的集团化缺乏内涵,大多数只是各种资产资源的机械式组合,缺乏协同与互补,资产资源并未实现最大效应的增值与运作;
(2)在现有体制的束缚下,对平台治理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争议,游走于行政命令和市场化企业治理规范的两端;
(3)缺乏集团战略对各业务板块发展的统筹导向和引领,集团与下属子公司之间缺乏系统思考;
(4)政策和制度缺乏一致性、稳定性和规范性,以及管理团队能力胜任与工作难度强度的影响,从根本上导致了效率不高,协同效应不明显;
(5)参差不齐的人力资源状况构成平台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专业人才和资本运作人才匮乏。
二、投融资平台集团的管控模式
通过对管控模式的理解,要确定集团管控模式,必须从管控维度、管控界面与管控核决权限三方面入手。
1、关键管控维度
与其他行业相比较,投融资平台有着自己的独特性。要设计相应的管控模式,
必须充分把握关键管控维度。基于业务与组织特性,围绕融资与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投融资平台集团至少存在以下五个关键管控维度:
战略管控。随着宏观政策的调控与各种资源的整合,战略制定对投融资平台来说显得尤为迫切,战略管控不可或缺。
投资管控。投融资平台产生至今,从公益性业务到准经营性业务,再到经营性业务,业务体系不断丰富。业务的不断扩展需要良好的投资管控体系来保障。
资本运营管控。资本运营包括整合、上市、重组、兼并、收购等,新形势下的投融资平台在壮大发展过程中,资本运营显得异常重要。
人力资源管控。人力资源一直是制约投融资平台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在人员招聘、培训计划、薪酬政策等环节上都显得捉襟见肘。
审计管控。风险是投融资平台无法回避的话题。审计是规避风险的前提与重要手段。严格、规范、透明的审计管理制度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债务等风险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虽然本文列出了上述五大关键管控维度,但并不意味着其他管控维度可以置之不理。要设计一套有效的管控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组织,任一管控维度都需加以重视。
2、相应管控界面
根据上述五大管控维度,结合投融资平台的自身特点,主要管理模块如下表所示:
基于上述管理模块的管控界面,合理设计集团与子公司的权限划分,比如。在战略管理方面编制和实施中长期战略规划;在投资管理方面,集团与所属公司投资权限和跟踪考核投资项目执行情况;资本运营管控中制定或审批集团内外部企业资源整合、重组、兼并、收购等资本运作方案;招聘管理模块中审核、平衡,制定集团公司年度人员招聘配置计划;绩效管理模块中对集团公司员工、集团所属公司经营班子进行绩效考核;审计管理模块中,建立健全集团的审计网络,制定审计的工作制度,工作管理流程和标准及对子(分)公司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实施专项审计等。
3、管控核决权限
对投融资平台来说,上述管理模块可以划分为一系列主要管理事项,结合相关部门便形成管控核决权限,如下表:
4、投融资平台的管控模式选择和影响因素
对于投融资平台来说,选择某种管控模式,意味着以某种管控维度为核心,再辅以上述五个关键管控维度与相应的管控界面和管控核决权限,构成一个系统,对集团的发展进行管理与控制。三种管控模式如下图所示:
管控模式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公司战略、行业特点、业务风险、发展阶段等,这些因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对于投融资平台来说,应特别关注三个因素:资产特性、权属关系和高层管理人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