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2.2有余数的除法(二)》教案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
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二)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余数比除数小,亲身体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道理,能正确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难点: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以及余数大小范围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数学归纳能力。 ■ 教学建议
教师分别提要求,学生操作并写算式,然后交流、讨论。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棒、三角板、课件、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
15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还剩几根?
学生自由回答:每份5根,没有剩余。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
教师:如果是1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从能够分完入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二)探究新知
1.学生们小组合作,亲自动手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交流自己的想法。 可能有这些想法:
(1)1根1根分,每份是4根还剩2根。 (2)4根4根分,每份是4根还剩2根 …… 学生口头列式 教师板书:
17÷3=4(根)……2(根) 学生打开书填写在书上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亲手摆一摆、分一分,并互相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余数比除数小的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2.教师进一步提要求:如果17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学生再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指2-3名学生说一说,并列出算式。 板书:
17÷4=4(根)……1(根)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
学生打开书填在书上。 教师:平均分成5份、6份呢?
学生独立完成这两个问题,并填在书上。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列算式。 教师:还可以怎样分?
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通过上面各题,除数和余数的大小相比较,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电脑显示)。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有了独立完成的能力,效果让学生在做,才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三)巩固新知 1.课件显示“算一算”。 学生们把得数填完后,汇报 2.课件显示出得数。
教师:观察上面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两边的余数都是一样的,都是从1到5”。 设计意图: 从小棒抽象到算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达标反馈 1、议一议
教师:通过上述几道题,我们可以知道:一个数除以6,它的余数可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
能是哪些数?最小的余数是几?最大的余数是几? 小组内讨论,交流出结果。
2、你能自己试着写出一组一个数除以7的除法算式吗? 学生自己完成 3、练一练
教师提出要求和问题
学生独立摆一摆,完成这题,并把算式填在书上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更加深了学生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小结 1.谈谈自己的收获
2.教师总结归纳:学生一定要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道理,能正确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初步数学归纳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阐述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然后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完成这节课主要内容教学。 (六)布置作业 一、填空。
1、有11棵树 ,每2棵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棵。 11÷2=□(份)…… □(棵)
2.有13块橡皮,平均分成4份,每份( )块,还剩( )块。 13÷4=□(块)……□(块)
3、有9支铅笔,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 )支,还剩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