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土壤学复习提纲

环境土壤学复习提纲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2 22:23:11

绪论部分

土壤:土壤是历史的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不均匀的聚积层,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土壤肥力:土壤具有供应与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圈特点:整体性、地域差异性、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资源性及其有限性。

土壤退化:指在各种自然、特别是认为的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土地利用、环境调控等土壤属性下降或伤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和后果。 土壤环境问题包括:①土壤污染②土壤荒漠化③土壤盐渍化④土壤侵蚀

化学定时炸弹:指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使长期储存与土壤中的化学物质活化,而导致突然爆发的灾难性效应。包括积累阶段和爆炸阶段。 土壤环境的特点:多界面多组分以及非均一性、复杂多变

土壤污染的特点:①隐蔽性与滞后性②积累性与地域性③不可逆性④治理周期长⑤后果严重性

土壤污染源:污水灌溉(城市污水、工业污水或混合污水处理率和排放达标率低) 固体废弃物(尾矿、矿渣、污泥和城市垃圾,通过扩散、降水、淋滤)

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农药生物、光解和化学降解缓慢如有机氯;化肥的①合理 施用和过量施用②含有毒物质

大气沉降物(被污染的大气、酸沉降、汽车尾气)

土壤污染的类型: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和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土壤污染的防治 ①土壤污染源的追踪

改进水质和大气质量、坚持灌溉水水质标准、农用污泥标准和其他环境标准并设立防治

1

土壤污染的法规和监督体系。 ②监测网络的建立

?定期对辖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检查,建立系统的档案资料

?编制土壤环境污染物目录,按照优先次序调查、研究并制定实施对策 ③污染土壤的修复: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施用改良剂、农业生态工程措施

土壤质量:包含了土壤维持生产力、环境净化能力、对人类和动植物健康的保障能力。是指在由土壤所构成的天然或人为控制的生态系统中,土壤所具有的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人与动物健康而自身不发生退化及其他生态与环境问题的能力,是土壤特点或整体功能的综合体现。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壤的生命力、生产力和清洁度(土壤质量的保持与提高。)

土壤质量的评估:A土壤肥力质量(a土壤性质 b作物 c灌溉水水质)

B土壤环境质量: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壤自身性状对其持 续利用以及对其他环境要素,特别是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性,是土壤环境“优劣”的一种概念,它与土壤遭受污染的程度密切相关。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法(多采用,如简单指数法、叠加指数法、带有权重的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等)、模糊判别法、灰色聚类法、T值分级法。如何将总量与可提取态相结合是重要研究内容。 计算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

环境土壤学

①环境土壤学是研究自然因素在认为条件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影响以及调控的一门学科 ②环境土壤学从环境科学和土壤圈物质循环的角度与观点出发,着眼于土壤质量的保护、利

2

用和改善,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协调关系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③土壤环境学的两大特征:一是它的一门交叉的界面学科,二是在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生物小循环与地质大循环结合交点上兼有生命与非生命学科的双重内涵

④研究内容:主要研究人为条件和自然因素下引起的土壤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土壤-水-植物-动物-环境-人类这一系统现在或潜在的冲击、对策与修复

具体:一、土壤环境的现状及其演变(土壤、植物的元素背景值,有机化合物的类型与含量、动物区系、微生物的种群和活性等生物多样性资料。对外源污染物的负载容量)

土壤元素背景值:指未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及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化学元素的组成及其含量。土壤背景值较为真是的反应了一定时间空间、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土壤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土壤的重要属性和特征。研究土壤环境背景值可以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影响评价提供科学衣服,为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和土壤环境标准服务。

土壤环境容量:一定缓环境单位或一定时限内,土壤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能保证土壤质量,又不产生次生污染时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二、化学物质在土壤环境体系中的反应行为

包括迁移、转化、效应、归属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吸附解吸、氧化还原、沉淀溶解、配位、催化、异构化、光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 三、土壤环境与人体健康 四、认为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冲击 五、土壤环境工程

环境土壤学的研究特点:①分析测试技术要求高②宏观与微观将结合③充分发挥模型与模拟的作用,不断提高研究成果在宏观决策与实践中的应用。④要求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和研究群体。

3

酸雨对土壤的影响

什么是酸雨区?

年均降水pH值高于5.65, 酸雨率是0-20% , 为非酸雨区; pH值在5.30--5.60之间, 酸雨率是10--40% , 为轻酸雨区; pH值在5.30--5.60之间, 酸雨率是10--40% , 为轻酸雨区; pH值在4.70--5.00之间, 酸雨率是50-80%, 为较重酸雨区; pH值小于4.70, 酸雨率是70-100%, 为重酸雨区。

酸雨率:一年出现酸雨的降水过程次数除以全年降水过程的总次数。

酸雨的离子组成最关心:SO42- 、NO3-、 Cl- 、 NH4+ 、 H+ 。测定钾钙钠镁 酸雨的化学特点:①酸度大,pH值4-5,酸沉降H+主要来自于H2SO4,HNO3.②阴离子中(SO42- +NO3-)与Cl-摩尔比高。0-1,2-10。③总元素组成S与N摩尔比高。小于1,1-2 我国酸雨的分布特点:

(1)区域分布:四个岛状的区域

(2)酸雨化学成分: 酸雨区降水pH<5.6的频率在70%以上,在多处发现极端pH为3. S/N>1; SO42- 、NO3-摩尔比在5-9之间,均比国际资料高的多, Ca 2+、Mg 2+浓度也较高. (3)降水酸度有明显的季节性:pH冬季低,夏季高

(4)我国酸雨存在明显的扩展性: 区域扩展 \\酸度增强。 酸雨的形成

致酸物质来源:自然有火山喷发、土壤和湿地排放、海洋排放,人为有燃煤、燃油、冶炼 碱性物质NH4的来源(天然):一是有机物分解,二是森林火灾。

4

搜索更多关于: 环境土壤学复习提纲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绪论部分 土壤:土壤是历史的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不均匀的聚积层,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土壤肥力:土壤具有供应与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圈特点:整体性、地域差异性、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资源性及其有限性。 土壤退化:指在各种自然、特别是认为的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土地利用、环境调控等土壤属性下降或伤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和后果。 土壤环境问题包括:①土壤污染②土壤荒漠化③土壤盐渍化④土壤侵蚀 化学定时炸弹:指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使长期储存与土壤中的化学物质活化,而导致突然爆发的灾难性效应。包括积累阶段和爆炸阶段。 土壤环境的特点:多界面多组分以及非均一性、复杂多变 土壤污染的特点:①隐蔽性与滞后性②积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