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自考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试题及答案 - 图文

全国自考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试题及答案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2 23:28:36

A.艺术 B.宗教C.政治 A.人的价值追求 15.具体劳动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16.价值规律是

D.哲学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B.人的政治立场 C.人的情感态度 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

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1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20.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生产相对过剩

B.需求绝对减少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21.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

A.年利润量/年预付可变资本 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 C.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可变资本 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 22.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

A.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B.董事会、理事会、职代会 C.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 D.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 24.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

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 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

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 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 25.“过剩资本”的出现是

A.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 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 C.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 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A.黑格尔 B.圣西门 C.费尔巴哈 D.李嘉图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共产主义

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社会

30.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 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

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农业资本

23.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

D.流通阶段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32.除了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还有 A.质量互变规律

B.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3.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在真理观上的错误在于否认了

A.真理和谬误的严格界限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 D.真理的绝对性 35.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36.简单商品经济中包含的各种矛盾有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37.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来自 A.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 B.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 C.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 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38.级差地租I形成的条件有 A.不同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C.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多少

B.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D.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效率

D.信息社会

3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方式主要有

A.国家购买一部分私人企业的股票 B.原国有企业出卖一部分股票给私人 C.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兴建新的企业 D.原国有企业全部私有化 40.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灭的“三大差别”包括

A.工农差别 B.城乡差别 C.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 D.干部和群众的差别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 42.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43.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

44.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45.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O分,共20分)

46.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47.什么是绝对地租?它产生的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答案部分

全国2008年10月

一、BCCDA DACBA DBCBD BCACD DCABD CABBA

二、BCD ABD CD ABCD ABC ABCD ABD AB ABCD ABC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答:实践是1、认识的基本来源,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其内容是: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4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不变资本是指那些基础设备等所花费的资金.可变资本是一种花费在工人们的工资.

(1)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阐明了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并不是由他垫支的全部资本创造的,更不是由其中的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即工人的劳动力创造的,从而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形成的实际过程,使剩余价值理论更加完善和科学。(2)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真实程度。既然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因此在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时,不应当拿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更不应同不变资本相比,而是应当同可变资本相比。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又叫资本主义剥削率,能准确地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3)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及其历史趋势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正是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为基础,提出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此基础上,他又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再生产理论和剩余价值的分割理论,这些对于研究并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及其灭亡,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首先,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4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47.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答:(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各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2)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

(3)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 (4)通过资本转移使各部门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率升降,使各部门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

(5)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全部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资本总量的比率,一定量的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全国2009年1月

一、AAADC DACBB DCAAD CBCDB AACBC DABCA 二、BCD ABD BD ABC ABC ABC ACD BCD ABCD ABC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见教材16-18页。

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①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把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于一身,是因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具有一致性。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通过科学性来保证。

(5)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42.简述意识的本质。 见教材82-84页。

答: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可以看出,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43.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见教材257-261页。 答:(1)由于形成级差地租的具体生产条件不同,使级差地租具有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有两个:一是不同的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级差地租Ⅱ形成的条件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就是与土地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业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级差地租不是来源于土地本身。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44.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见教材273页。 答:(1)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2)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说来垄断利润的来源大体有:①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②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③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海外利润;④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45.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见教材360页。 答: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概括地说就是: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 (2)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 (3)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

(4)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5)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造就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 (6)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行消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见教材138-139页。

答:邓小平总结了新的科技革命以来生产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这是一个反映时代精神的科学真理,它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A.艺术 B.宗教C.政治 A.人的价值追求 15.具体劳动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16.价值规律是 D.哲学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B.人的政治立场 C.人的情感态度 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 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1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