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路环境
公路环境保护及环境影响评价
姓名:刘皓 学号:201287250318
摘要:正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公路建设也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公路建设、营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怎样处理好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般而言,公路环境问题分为三个阶段,即设计阶段环境问题、施工阶段环境问题和营运阶段环境问题 通过学习完《道路工程环境》这门课程,通过阅读一定量有关道路环境文献,提出对公路环境保护及环境影响评价 关键词:公路;环境;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科学 1.1环境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 环境不仅向人类提供维持生存的物质,同时也提供了人类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发展的机会。人类同时也在通过自己的劳动利用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不断地创造
和改善人类居住生活环境。是指人类的生存空间。它是指主体以外的且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 各种实体或社会会因素。 1.2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 环境要素的特点 1.2.1最少限制律
整个环境的质量不是由诸环境要素的平均状况决定的,而是受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环境要素所控制。 1.2.2 等值性
任何一种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当它们处于最差状态时才具有等值性。
1.2.3 环境的整体性大于诸环境要素的个体之和。 所有环境要素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1.3 环境的功能特性
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系统内外存在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和交换。 1.3.1 整体性
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其保护,从整体上看是没有地区界线、省界和国界的。 1.3.2 有限性
人类环境的稳定性有限,资源有限,容纳污染物质的
能力有限,或对污染物质的自净能力有限。 1.3.3不可逆性
人类的环境系统在其运转过程中,存在两个过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后一过程是可逆的,但前一过程不可逆。 1.3.4 隐显性
除了事故性的污染与破坏(如森林大火、农药厂事故等)可直观其后果外,日常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对人们的影响,其后果的显现,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1.3.5持续反应性 1.3.6 灾害放大性 2环境问题
2.1环境问题的产生
产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范围逐渐增强和扩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突出。 2.2 环境问题
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按照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主要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 是由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的。如火山喷发、 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3环境保护 2.3.1环境保护的内容
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们身心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污染影响下产生遗传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求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2.3.2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建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第一,肯定了人类有权通过发展不断改善其生活条件,以有益于人类自身的健康生活,以及满足人类不断扩大的各种物质需求。但是,人类的这种追求必须是在保持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来实现的。人类不应当凭借自己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达到一时发展的目的。
第二,在承认了当代人的发展权力的同时,也承认后代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