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文学宋元期末考试重点打印版
? 变奇为常——审美趣味的转向
在创作主旨上,从立意歌颂理想变为着重暴露黑暗,从表现美转为表现丑。
在创作题材上,从描述英雄豪杰、神仙妖魔转向家庭生活、平凡人物。《金瓶梅》是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通过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的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明确的时代性,这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渐趋成熟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大发展,为此后的世情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题材世界,并使之成为此后小说的主流。
在小说史上的地位(过渡地位 几次转变)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创的小说,属于世情小说,它是对小说家小说的发展。它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1题材转向现实社会(寓意时俗)
小说描绘了生活中最平常的人、境、事,使全书渗透着“俗”的色彩,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近和向文学本位的复归。《金瓶梅》是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2、在创作主旨上,从立意歌颂理想变为着重暴露黑暗,从表现美转为表现丑。
《金瓶梅》把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世间丑恶的一面。它以西门庆这个暴发户家庭为中心,写出从官场社会的黑暗到市井社会的糜烂,精确地描绘出一个丑恶的世界。
3从重视情节转向重视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性格的丰富与立体化发展
在人物塑造上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金瓶梅》改变了人物的单一色调,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向
性格化人物的转变。出现了许多多色调的、立体的“圆形人物”。如潘金莲既狠毒、淫荡,又聪明、美貌等。 4网状结构的叙事手法走向成熟(影响了红楼梦)
5在语言艺术上, 口语化的市井语言。完全口语化采用市井语言,包括大量的俗语、谚语、歇后语等。人物的语言充满个性化。
明代诗文
茶陵诗派
前后七子(总的文学主张、代表人物及各自文学主张)
王世贞的文学主张体现在那部著作 其诗文集名称 王世贞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等,诗文集合计近400卷。 王世贞《四部稿》有《艺苑卮言》12卷,全面反映他的文学主张。
唐宋派(代表人物、主张 茅坤、归有光)
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抄》
归有光描写日常生活类得文章 以《项脊轩志》为例分析归有光的创作特点 归有光写得最出色的是那些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散文。其特色表现在:
? 题材上,写家庭日常生活,把生活琐事引入载道的“古文”中来,扩大了表现领域,标志着传统古文
已向世俗生活靠近。
? 感情真挚朴实,感人至深,极富艺术感染力。 ? 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
善于从眼前景、日常事落笔,抓住最不被人经意的、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来即事抒情,表现真挚深沉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语言清淡自然,不事雕琢
善于用平淡语、家常话叙事抒情,出语自然却余意无穷,具有“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的艺术效果。 《项脊轩志》:题虽写轩,实则怀人。借一轩以记归家三代妇女。睹物思人,悼亡念存,笔触清淡,感情极
13
真挚。
公安派
? 性灵说的主要内涵:
1)出于“童心说” 2)明确肯定人的生活欲望 3)有独特的个性表现 袁宏道的文学主张 主要体现在《叙小修诗》中 “独抒性灵,不修格套” 袁宏道——在三袁中成就最高,其文学主张: 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②主张表现自然之“趣”“韵”
③推崇 “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歌谣(《叙小修诗》)。
继承元白传统,语言平易,“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字”。
④将“性灵”玄虚化
竟陵派(代表人物、诗学主张、评价) 公安派与竟陵派的比较 公安派与竟陵派文学主张异同
公安派主张文随时变,反对盲目尊古;“独抒 性灵,不拘格套”。重个性,贵独创,强调表现自我,但由于不适当地强调表现自我,忽视反映社会内容,思想较为贫乏。语言上公安末流更是流于俚俗。 竟陵派也主张抒发性灵,反对拟古。但与公安派不同的是,它强调从古人诗词的精神中寻求性灵,倡导“幽深孤峭”的审美情趣。此派客观上对纠正拟古流弊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它缩小了文学的表现视野,将文学引向一条更为狭窄的道路
明代戏剧
徐渭《四声猿》总的思想内容、每篇思想内容 对音律、体制的突破
《四声猿》在思想内容上,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洋溢着狂傲的反抗思想。主要表现为: 1、蔑视陈规 2、张扬自我 3、猿啼之哀
体制音律上,有不少创新:一是写成最早的一部杂剧合集。
二是徐渭是大量写作短剧的第一个作家,或一出,或二出,或五出,长短不一,从此短剧大为盛行。
三是在音乐上或用北曲,或用南曲,不拘一格,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
徐渭《四声猿》思想内容 《雌木兰》:花木兰代父从军,驰骋疆场。《女状元》:五代时 黄崇嘏考中状元,为官精干。 二作从文武两方面突出女子才干,表现出进步的妇女观。 ?《狂鼓史》:祢衡骂曹。宣泄由巨大压迫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愤懑不平之气。表现出悲愤激昂的气概,桀骜不驯、惊世骇俗的个性。 《翠乡梦》(月明和尚度柳翠):因果报应故事框架下包含着禅宗哲理与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写出了禁欲主义的虚伪和困窘,表达了对禁欲主义的批判。 徐渭《四声猿》艺术创造
1、音律、体制上的突破 2、词锋犀利、才气飞扬 3、戏谑成分 4、奇特构思 《浣纱记》 ?梁辰鱼(伯龙)第一个采用昆腔创作《浣纱记》,使昆曲由清唱变成舞台艺术,对昆曲的发展和传播起了重大作用。
?“以生旦爱情寄兴亡之叹”,通过江山与美人、责任与爱情之间的抉择,表现家国利益与个人幸福的矛盾,赋予个人爱情以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吴江派、临川派的理论主张、评价、代表人物 汤显祖
14
临川四梦 具体作品 命名缘由
牡丹亭 情理冲突 现代启示意义 时代思潮 《牡丹亭》的现代启示意义:
? 为了爱情、理想孜孜以求
? 对人性内涵的丰富性应有更深入的认识 ? 文学应该关注人的心灵世界 ? 传统文学经典的现代转换
? 高雅艺术走进校园,提高个人素养
时代思潮:个性解放。即体味、思索世俗人情和感性欲望的合理意义,充分肯定也积极追求世俗的生活、独立的个体和自由的个性。
情理冲突:体现了汤显祖“以情抗理”的主张和个性解放的时代思潮 (1)杜丽娘的情理冲突,深刻地展示了爱情作为人的自然本性与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即“情”与“理”的冲突。
作为“至情”化身的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充分展示了对人的感性情欲、自我生命的追求,冲突对象实质上是“理”所构建的严整社会秩序,是沉淀于社会心理深层的牢固传统意识。 (2)、幻境与现实的对立冲突,是汤显祖对理想的赞美,对现实的挣扎与反抗,但也正是这对立冲突,隐含着汤被“理”深深束缚的心态以及由之而来的困惑。
清代戏剧
南洪北孔 《清忠谱》的具体内容 苏州剧作家群 李玉与苏州作家群
李玉
? 早年有 “一笠庵四种曲”(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 入清后有《清忠谱》《千钟禄》(又名《千忠戮》) 《桃花扇》 悲剧结局的美学意义 作为一部历史剧,它是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桃花扇》艺术成就
1、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处理使得作品忠实于历史,又高于历史,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作品描写的是明末“南京旧事”,“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其中主要人物、主要事件都有历史依据。但为了更高的艺术真实作者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之上,又敢于突破历史真实,通过对人物、情节有加工、改动,将历史人物典型化。
A、侯方域形象的塑造及其结局有改动;
B、关于李香君的一些描写与史实有出入,或出于虚构。(与侯结识时间;却奁;骂筵) C、史可法的“沉江”与史实不符。 2、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
①整体构思: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诗扇既是侯李定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象征
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巧妙利用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联系起来)。 ④结局不落生旦团圆俗套
《桃花扇》剧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既不是伦理的原因、也不是情感的原因造成的。
《红楼梦》
9、《红楼梦》
15
1)作者:曹雪芹。 2)版本系统:《红楼梦》现存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仅流传前八十回的,保留脂砚斋评语的脂
评系统(抄本系统),另一个是经过程伟元、高鄂整理补缀的、删去所有脂砚斋评语的、并续写完成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系统(刊本系统) 。
3)思想意蕴:
(1)由一家而写尽天下,由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落而预示封建末世的衰落
① 社会人生悲剧
贾府的极度奢华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基础之上,康乾盛世的回光返照无可挽回的衰败;《红》以悲剧时代、悲剧事件、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风格等深邃内容的组合,展开了社会人生的悲剧世界。 ②宝、黛、钗爱情婚姻的悲剧; ③大观园众女儿的悲剧(青春悲剧)
(2)反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反对走仕途经济道路。 (3)主张婚姻自主。
(4)提出女尊男卑、人人平等。 (5)曹雪芹的理想社会、理想世界。 4)艺术成就: (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高度成就。红楼梦》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以高度的写实精神突破了传统
的窠臼,据事实陈,不敢穿凿。
(2)塑造了生动而丰富的人物群象。逼真地展示了人性丰富性及其在不同生活状态中的复杂情形。
①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如王熙凤的泼辣中藏着奸诈,探春是泼辣中体现着严正,黛玉孤高中又对生活和爱情充满追求。
②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如对林黛玉形象的塑造,多次通过心理刻画深刻细致地展示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显示了其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
③环境、住所烘托人物性格(人境合一、情景交融)。善于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氛围里,来烘托内心情绪。如黛玉的住处潇湘馆,环境气氛有力地衬托着黛玉的孤高性格和悲凉的情绪。
④诗词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真正成为人物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 黛玉之诗,凄惋悲凉。其系列诗作,将悲剧性格诗化了。
⑤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炉火纯青。如黛玉语言犀利尖锐,宝钗语言委婉浑朴,晴雯的语言锋芒毕露 一针见血,凤姐语言则油嘴滑舌、粗俗诡谲。
(3)构思奇特、情节完整而结构宏大。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感情和婚姻纠葛是小说的中心线索,把众多人物和复杂、纷繁的事件组织在一起,人物与事件交错发展,构成了一个宏大而严谨的艺术结构。 (4)语言上寓简洁于繁密,绚丽中见朴素。标志着古代小说语言的最高成就。
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合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经过作家的高度提炼加工,形成了形象生动、流畅准确、有感染力的文学语言。
(5)日常生活描写的典型性、倾向性(小中见大,平处见奇)《红楼梦》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同时有充满了诗意朦胧的美感。 (6)社会意义
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旨在揭露贾、薛、王、史等封建大家族的腐朽和罪恶,因其是整个即将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写照。 宝黛爱情
悲剧之因与意义
1、家族利益 2、宝黛叛逆思想 3、黛玉的性格、身体、外貌 宝黛爱情的意义:
宝黛爱情描写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1)突破了“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套子,描写了青年男女在长期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上的真正爱情。 (2)突破了以往爱情故事中“淫邀艳约”、“偷香窃玉”的庸俗描写,歌颂了纯洁爱情。 (3)突破了“夫贵妻荣”的大团圆结局,创作了宝黛的爱情悲剧。
16
这些描写,闪烁着初步民主主义的思想光辉,开拓了爱情题材的一个新领域。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 黛玉
一、捧心西子病态美 二、以自尊掩饰自卑
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蔽饰她内心的自卑。 三、小心眼背后有坦诚 四、追求真爱
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
林黛玉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弱多病,生性孤傲,才华横溢,敏感多疑,天真率直,蔑视功名权贵。
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敢于突破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平等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对爱情非常的执着,然而又非常的腼腆,带有中国古典的含蓄美。是一些自由主义文人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的化身, 宝玉的思想性格: 一、对传统观念的否定
1、拒绝走“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 2、否定封建科举制,鄙弃功名利禄 3、反对“忠”“节” 宝玉反封建的局限:第一,不彻底性第二,依附性第三,虚无颓废思想 二、对不幸少女的尊重与同情
理论上表现为对男尊女卑、贵贱有别的等级观念的否定;行动上表现为对贾府的丫头、女戏子及妾的尊重与同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本性的尊重、平等观念
对女性的爱恋中 也存在一些局限:1、有贵族公子少爷的习气 2、有“爱红”的毛病,泛爱式的痴情。 三、叛逆爱情
四、宝玉形象的典型意义
认为科举应试之路是沽名钓誉的,提倡平等的关系,提倡人性的解放。敢于追求自由的爱情。却也带有一定的世家公子的不好的习气,是典型的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薛宝钗——封建淑女典型
形象: 四德俱备(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的完美的淑女贤妇,全面符合封建统
治阶级的正统标准。忠实信奉封建正统思想,特别是信奉封建正统思想给妇女们所规定的那些道德规范。
性格: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品格端方,行为豁达。有着“温良恭俭让”的品德。会做人,关心弱者 尊敬
长者,与长辈、平辈、奴仆关系相处极好。
22回,依贾母喜好点戏、点甜烂食物。37回,帮助史湘云设螃蟹宴。 思想本质:笃信、维护封建思想。
例: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之路。 黛玉行酒令脱口念出闺阁禁书之文句,宝钗事后提醒。 ?宝钗对宝玉并非全无感情,但与宝玉在人生理想、生活态度上大相径庭。 ?宝钗的悲剧,表现了正统力量的衰微。 8、明清小说题材分类: (1)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2)花妖神魔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 (3)市井人情小说:《金瓶梅》《红楼梦》 (4)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 (5)侠义公案小说:《儿女英雄传》、《荡寇志》、《三侠五义》。
1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