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铝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铝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2:57:07

铝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新课程改革以后,探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领域中广泛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未知的知识领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最终构建新知识体系的综合过程。本节课是利用学生在对生活中铝制品的使用产生兴趣,主动积极地去探讨和研究铝有关的性质,体现的是“走进生活—性质探究—社会应用”的一种教学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资料,使学生对铝的广泛用途产生兴趣,然后展示一张学生家里普通使用的一种铝制品铝锅使用注意事项,让学生在细读注意事项的同时展开讨论,铝的这些用途可能跟铝的哪些化学性质有关,再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从而得出铝的化学性质,最后根据这些性质来解释铝在社会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按本节课的课表要求,通过实验探索,了解铝的重要化学性质,如与酸、碱反应,钝化现象等,从中感知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金属钠、镁性质之后学习的又一金属知识,学生对金属性质及性质探究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对铝性质的探究不仅是学习新知识,同时也是对旧知识的联系与应用。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本单元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铝的氧化物和铝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碱反应的特殊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为学习本节课中铝和强碱的反应打下了基础。同时,在初中的化学学习阶段中对金属通性的学习以及在上一专题中对金属钠、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物理性质和金属能和氧气、酸、盐发生反应等化学性质,这为学生推测铝的性质提

供了很好的知识准备。 (2)实验技能基础

高中阶段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不多,因此本节对于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要求不高,而且经过了专题一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会有一定提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实验验证猜想的条件;也可由学生提出实验猜想,教师完成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铝热反应的实验由于操作难度大,危险性高,则由教师完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2)了解铝的重要性质,铝与氧气、稀酸、强碱的反应规律,铝与浓硫酸、浓硝酸的反应规律。

(3)通过观察实验,了解铝热反应;

(4)通过亲手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实验方法设计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2)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铝制品的相关使用,体验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重点难点 铝和碱的反应产物以及反应实质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金属的知识,因此能顺利学习铝的金属通行,但铝和碱反应的性质是别的金属不具备的,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将重难点确定为:铝和碱的反应产物以及反应实质。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生活中铝的广泛用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铝产生兴趣。通过生活中铝锅使用注意事项,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铝的化学性质。再结合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接受新知识。在教学中给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探索机会和实践过程,且给予足够的交流和讨论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得出物理性质 观看生活中铝制铝锅的使用注意探究铝的化学性 → → ↓ → 品 事项 质 ↓

铝的用途 七、课前准备

学生:班级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收集资料,设计问题以课件形式展出。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引导学生总结铝的物理性质 图片展示各种生活中的铝合金制品,告诉学生铝是一种能为人类提供多方面重要用途的材料,小到我们的易拉罐,大到航天飞机材料主,那么这些用途主要利用了铝 认真聆听观看,并思考自己身边的铝合金制品 思考总结: 用作包装----良好的延展性 铝制炊具----良好的导热性 飞机制造----铝的密度小 认真阅读,思考并交流铝可能有的产生兴趣,进入课题 的哪些物理性质(引导学生总结思考)? 用作导线----良好的导电性 推进新课: 实验探究,了解铝的化【过渡】了解铝的用途及物理性质后我们进一步探究它的化学性质,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体会团队精神。 自主学习接受新知识。给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探索和实践过程 学性质 性质,设计实验。 铝锅使用注意事项: (1)铝锅轻便、耐用、加热快、导热均匀、 不生锈,但不宜用来烧煮酸性或碱性食物 以及过咸的食物,否则,炊具中的铝会大量溶出污染食物。 (2)清洗铝锅宜用热清水或热清水加清洁 【回答】:铝可能会与酸、碱等物质发生反应。 剂,不要用钢丝等磨损性大的东西擦洗。 【问题】从以上使用注意事项内容你们能获取哪些信息? 实验探究,了解铝的氧化学性质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都有两性,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那么铝的性质是否与它们相似呢?请大家设计实验来探究下证明你的推测。 【问题】 (1)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产生的气泡你认为是什么气体,如何验证? (3)从该实验现象你可得出什么结论?试着完成下列表格 与铝反应的物质 HCl NaOH 【板书】 1、与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2、与碱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 3H2↑ 又能与碱反应,因此铝制品使用时要尽量 【过渡】:铝的性质很活泼。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铝比铁活泼,那么我们来看看现实中铝和铁制品的使用情况。 【生活经验】投影: 铁门铁窗――锈迹斑斑,表皮脱落,铁在空气中生锈腐蚀 铝合金门窗――表面平整光滑,无生锈腐蚀现象 【问题】这个与金属活动顺序不符。铝怎么不像铁那样容易被空气腐蚀?铝难道不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你们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确认铝有没有被氧气氧化吗?铝和铁均为活泼金属,为什么铁容易生锈而铝却不易生锈?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设计实验: (1)铝与盐酸或硫酸反应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1】将一小块已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试管加入3ml的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2】将一小块已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试管加入3ml的4mol/L 的氢氧 实验结果:铝能与盐酸剧烈反应,说明铝是一种在金属活泼性排在氢前面的活泼金属; 铝能与碱剧烈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铝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思考,分析可能原因。 观察结果:铝在空气中表面可能被氧化了。 讨论、推测; 阅读:“铝在空气中氧化生成致密氧化保护膜??”书本P67页 由生活中的事例出发,体验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讲述】上述实验说明了铝既能与酸反应, 避免长时间盛放酸碱性物质,以免被腐蚀。

搜索更多关于: 铝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铝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新课程改革以后,探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领域中广泛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未知的知识领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最终构建新知识体系的综合过程。本节课是利用学生在对生活中铝制品的使用产生兴趣,主动积极地去探讨和研究铝有关的性质,体现的是“走进生活—性质探究—社会应用”的一种教学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资料,使学生对铝的广泛用途产生兴趣,然后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