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数学应试策略
高 考 数 学 应 考 策 略
单县一中高三数学组 2016.6.1
同学们,今天距离高考虽然还有几天的时间,但这几天对你们来说
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重要。十年磨剑,一朝试锋。考生能否梦想成真,这几天的恰当安排的确需要策略。下面谈些建议,仅供同学们参考。
一、劳逸结合、调整心态。在这最后几天里,每位同学都应有一个科学的学习与休整计划,一方面学习不宜“过劳”,根据自身状况,在保持每天认真学习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一些室内或室外的文体活动,以调整和放松心情,保持愉快的心境;另一方面也不要“过逸”,不要觉得复习差不多了,就彻底放松,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这最后的几天作息时间不要大变,要把心理与生理的生物钟调整到合理状态中。
二、梳理知识、查缺补漏。可以利用这几天反思一下自己学习中的问题,
梳理知识、查缺补漏;应多看基础知识要点,多动笔练习,多动脑思考,少做综合性较强的题、少做难题,少做技巧性强的题。
三、掌握技巧、临场应变。考试的过程是紧张劳动的过程,既有体力上的,又有心理上的。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熟练的的解题能力,还取决于考试中的良好精神、心理状态。是否充满必胜信念?是否冷静沉着?自信心和优良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心态可以确保水平的正常发挥.
1
四.通览全卷,迅速摸透“题情”。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建
议拿到卷子以后看一下,看看考卷一共几页,有多少道题,了解试卷结构,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和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
五.答题顺序:从卷首依次开始。一般地讲,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最后攻坚。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气氛。但也不是坚决地\依次\做题,一份高考试卷,虽然大致是先易后难,但试卷前部特别是中间出现难题也是常见的,执着程度适当,才能绕过难题,先做好有保证的题,才能尽量多得分。
特别说明:有的考生因为分值问题喜欢从卷末难题开始做,老师们是极不
赞成这种做法,因为一般卷末的题比较难,除了个别水平特别高的学生外,多数同学都没有做好该题的把握。很可能花了不少时间,也没有把这个题满意地做完。你这时的思绪多半已经被搅得很乱,又由于花了不少时间,别的题一点没有做,难免心里发慌,以慌乱之心做前面的题,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六.高考答题策略.有人曾形象地说:高考是“失误”的比较。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在题目都会做的情况下,的确是谁的失误少,谁就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因此考生在考试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审题与解题的关系。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
2
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尤其应用性、探索性问题,更应该反复读题审题,切记!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如“跳步”、“缺步”、“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得分却少得可怜;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3、快与准的关系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却得不到分。 4、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考试过程中在答题时,尽量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在做解答题过程中,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从特殊情形入手,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参量为常量,化较弱条件为较
3
强条件,等等。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程度上,通过对“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对探索性问题,可以先回避结论的肯定与否定,不过早追求结论的“是”与“否”、“有”与“无”,可从一开始,就综合所有条件,进行严格的推理与讨论,则步骤所至,结论自明。
5.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数学高考题的容量在120分钟时间内完
成大小21个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所以,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说,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
6.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
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因为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总之,考试中应抱着“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
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的必胜信念,相信你们一定能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