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最新模拟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doc
C.以吾获罪于孔子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吾不知所以裁之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为政有方,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 B.齐人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 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重用孔子是个错误。 D.康子未遵“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2)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3)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
(四) 古文翻译语段(14分)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①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②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③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18.(1)吏甚患之,辞而请归。(4分)
(2)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此臣所以辞而去也。”(6分)
(3)微二人,寡人几过!(4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8. D (D.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死:死亡。(为??效死)) .9. B 10. A 11. D 12. A 13. C
14.D(这里的“诫”是“叮嘱”的意思。勉励与“以孔子为招”意思不附。)
15.C(因为,A项前者表被动,后者动词,给予;B项前者于是,后者才;D项前者代词,后者结构助词,的)
16.C(不是“没有重用”,而是“用之不终”。) 17 .(10分)
(1)在路上出行的男人和女人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3分) (2)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哪能算迟吗?(4分)
(3)从前我们先君任用他没有善始善终,最后被诸侯耻笑。(3分)
18.翻译: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心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请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他们每次准备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不时的拽啊摇啊他们的手肘。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他们好好写字。?鲁国国君说:?怎么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笑话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办法来提醒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就会使他无法按照他自己的办法治理了,肯定有很多次了。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 参考译文
定公十四年,(前946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人生的)乐趣在于能凭借显贵的地位仍谦虚地对待别人’吗??于是就把扰乱政治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有别,在路上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都邑,不必向管事的官吏求情送礼,都能给予他们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齐国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有人说:?孔子主持政治,鲁国一定会称霸,一旦称霸,我
用心 爱心 专心
国离它最近,我们会先被吞并。何不先送给它一些土地呢??黎鉏说:?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少女,又挑选一百二十匹毛色光鲜的马,一并送给鲁君,这些女乐文马陈列在鲁国都城南面高门这个地方。季桓子建议鲁君假装外出环游,暗中去看女乐文马。鲁国君臣整日前去观看,对国事就懈怠了。孔子于是离开鲁国。季桓子叹息道:?先生是因为接受齐国那一队女乐的缘故怪罪我啊!?
到了(前941年)秋天,季桓子病重,乘辇车望见鲁城,长叹一声说:?过去这个国家差一点儿兴盛起来,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没有兴盛。?回头对他的继承人季康子说:?我要是死了,你必然会当鲁国的相国。当了相国后,一定要召回孔子。?几天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办完丧事,季康子想召孔子回来。公之鱼说:?从前我们先君任用他没有善始善终,最后招致诸侯耻笑,现在又任用他,如果仍然半途而废,这样会再次被诸侯耻笑的。?康子说:?那么召谁合适呢??公之鱼说:?一定召冉求。?于是派人去召冉求。冉求准备前往,孔子说:?鲁国派人召回冉求,不是一般的使用他,将会重用他。?就在这一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家乡的弟子志向高远而行事疏于谋略,他们富于文采,我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教育他们。?子赣知道孔子想回鲁国,送冉求时,叮嘱过?你如果被重用了,设法把孔子招回去?的话。
2008年哈九中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后永以事被考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 . . . . 用心 爱心 专心
B 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C 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 D 请托无所容 鱼,我所欲也..
. . .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乐恢“廉直介立”的一组是( )
①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②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③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④而忿其不附己
⑤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⑥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让县
令
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 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放纵,
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C 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
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 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 . . . . . . . . . . . . . 第Ⅱ卷(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 . . 11.阅读下列文言文,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姥逼劫于路者,喝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8 C(乘机、根据) 9 C 10 B 11.
①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 ②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 . .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l0题。
某御史家人,偶立市间,有一人衣冠华好,近与攀谈。渐问主人姓字、官阀,家人并告之。其人自言:“王姓,贵主家之内使也。”语渐款洽,因日:“宦途险恶,显者皆附责戚之门,尊主人所托何人也?”答曰:“无之。”王曰:“此所谓惜小费而忘大祸者也。”家人曰:“何托而可?”王曰:“公主待人以礼,能覆翼人。某侍郎系仆阶进。倘不惜千金贽,见公主当亦不难。”家人喜,问其居止。便指其门户曰:“日同巷不知耶?”家人归告侍御。侍御喜,即张盛筵,使家人往邀王。王欣然来,筵间道公主情性及起居琐事甚悉,且言:“非同巷之谊,即赐百金赏,不肯效牛马。”御史益佩戴之。临别订约,王曰:“公但备物,仆乘问言之,
用心 爱心 专心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