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从中国儒家教育看李约瑟难题 - 辩证法结课论文
习。虽然后来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国已经有一些人士开始醒悟,中国的科技太落后了。但是等他们意识到该重视自然科学的时候,中国早已落后于那些西方国家了。在该期间有一件事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清末清政府送了一批幼童到美国留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其中就有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可是后来清政府怕这些幼童受西方文化影响太大,对统治不利,就又把这些幼童召回国内,这也反映了伸手儒家思想影响的清政府统治者的愚昧。
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期,一些学者开始主动去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并且一些统治阶级也加深了对自然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但是在这段时期,中国更多地是处在连年战争的形势,即使有人学,但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科学的发展还是受到了一些限制。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政府和人民意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他们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所以,在教育中就加大了自然科学的课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不仅中国,整个世界都意识到了自然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各个国家都致力于发展自己的技术。邓小平同志曾称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家也创办了一些科学技术和理工大学,大力发展科技人才。当时最流行的那句话“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表明了科学技术对我国的重要性。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儒学在排斥自然科学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那是跟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关系,虽然这个因素可以用来回答李约瑟难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科学越来越重要,我们却慢慢发现很难找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来回答李约瑟难题。也许原因是
多方面的,但是儒学也绝不仅仅是唯一的影响因素。比如有学者从文化竞争模型给出另一个解答:中国小农经济的资源限制和保守倾向,阻碍了劳动分工和科学文化的多样发展。中国以前人多地少,却认为人口少,所以各个王朝建立的一个首要任务是鼓励生育;而西欧人少地多,他们却认为生活的空间狭小,要向外扩张,这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另外从文化竞争模型可以看到: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所以关于李约瑟难题,最重要的是我们能找到其中的原因并致力去弥补,我们不能把焦点全部放在挖掘原因这一层面,我们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不要等到我们找到原因的时候,技术又落后了人家一大截,所以,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差距就要去追赶,而不是过多地关注其它方面,或许这也是我们在回答李约瑟难题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