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天气复习提纲资料
中国天气复习提纲 大气081班内部资料 1
教学大纲 第一章 东亚气旋与反气旋 (10学时)
§1 东亚气旋与反气旋源地和路径 §2 蒙古气旋、江淮气旋和黄河气旋 §3 北方气旋天气过程实例分析
本章重点掌握:我国的北方气旋和南方气旋发生发展的几类天气形势演变过程及天气特点。 第二章 寒潮天气过程 (18学时)
§1 概述和寒潮天气系统 §2 寒潮中期天气形势 §3 寒潮短期天气形势 §4 寒潮天气的预报 §5 寒潮天气过程实例分析
本章重点掌握:影响中国的强冷空气中期和短期几类环流形势演变过程及降温、大风的预报方法。
第三章 大型降水天气过程 (20学时)
§1 降水的形成与诊断 §2 大范围降水的环流特征 §3 降水的天气尺度系统 §4 江淮梅雨天气过程实例分析
本章重点掌握:降水形成条件;我国江淮梅雨、华南前汛期、华北雨季的主要天气系统及环流形势特征;降水的几种天气尺度系统。
考试题型分布 《填空题》 基本特征——源地、分类、路径、天气
高空锋区下具备锋面气旋生成发展条件:斜压性大,冷暖空气交汇处,温度平流强,涡度平流明显.东亚锋面气旋的源地和分类 ①北方气旋(45N—55N):蒙古气旋(生成于蒙古中部、东部);东北气旋(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黄河气旋(生成于河套、黄河下游);黄海气旋(活动于黄海地区)
②南方气旋(25N—35N):江淮气旋(生成于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湘赣地区);东海气旋(活动于东海地区) 东亚反气旋的活动地区和路径 A.活动地区:蒙古西部—河套地区;冬季反气旋可南下到华南沿海;夏季反气旋在河套以北(40N以北) B.移动路径:东亚反气旋的移动路径与进入我国的冷空气路径一致 ①西北路径:亚洲西北部—西西伯利亚—蒙古—我国。②偏北路径:亚洲北部—西西伯利亚—蒙古—河套; 亚洲北部—东西伯利亚—我国东北。③偏西路径:亚洲西部—巴湖—新疆—河套。④蒙古—我国 蒙古气旋的天气:大风 、降温 、降水少 江淮气旋的天气 1、江淮气旋是造成江淮地区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强降水、夏季暴雨系统
2、迅速发展的江准气旋并伴有较强的大风:暖锋前有偏东大风,暖区有偏南大风,冷锋后有偏北大风. 3.气旋东部出现平流雾、低云 黄河气旋天气 1、冬季波动型的黄河气旋——降水量小,产生大风,沙尘天气. 2、夏季倒槽型的黄河气旋——降水量大,暴雨天气系统. 我国锋面气旋形成的主要类型
中国天气复习提纲 大气081班内部资料 2
1)暖区新生;2)冷锋进入倒槽;3)静止锋上产生波动;4)蒙古副气旋
统计结果95%的冷空气都要经过70~90E,43~65N地区—寒潮关键区
极涡出现频数最多的地区:北美—极区—亚洲北部;西半球的频数比东半球多 寒潮出现的形势: 分类:①北方类寒潮:2个区;②南方类寒潮:4,5区;③全国类寒潮:2~5个区(必须包括3,4区)寒潮中期过程有三类: Ⅰ、倒Ω流型70%~80%;Ⅱ、极涡偏心型; Ⅲ、大型槽脊东移型 寒潮短期天气过程有三类:Ⅰ.小槽发展型;Ⅱ.低槽东移型;Ⅲ.横槽型 横槽型有三类:横槽转竖,横槽旋转,变形场锋生
寒潮天气系统:极涡、极地高压 、寒潮地面冷高压和寒潮冷锋 寒潮冷锋:强度—850hpa上20度/5纬距;700hpa上16度/5纬距 乌拉尔山暖高脊的形成:补充型、结合型、叠加型 寒潮预报包括哪些方面 ①寒潮的强冷空气堆积预报 ②寒潮爆发的预报 ③寒潮的强度和路径预报 ④寒潮的天气预报寒潮的强度和路径预报:寒潮强度的含义和表示方法、寒潮路径的含义和表示方法、寒潮冷高压强度与移动预报 寒潮大风预报:风与气压场的关系、摩擦作用对风的影响、温度层结对风的影响、变压场对风的影响、局地热力环流对风的影响、地形对风的影响
寒潮降温的预报:温度平流对气温的影响、垂直运动对气温的影响、非绝热因子对气温的影响
一般降水的形成条件: ①水汽条件—水汽输送到降水区。②垂直运动条件—降水区的辐合上升。③水滴增长过程 水汽条件的诊断分析:水汽含量及饱和程度.可降水量.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公式 垂直运动条件的诊断分析:用连续方程诊断垂直运动、用ω方程诊断垂直运动 地形和摩擦对降水的影响:地形的动力作用、地形的云物理作用、摩擦作用 发生暴雨的天气系统:锋面,台风,西南涡,西北涡
华南前汛期降水环流特征三种类型:两脊一槽型、两槽一脊型、多波动型
低空切变线:华南切变线(春季)、江淮切变线(6—7月)、华北切变线(7—8月)、高原切变线(夏季) 低空低涡分类:西南涡—四川、西北涡—青海、高原涡
高空冷涡的天气:①低温天气。②不稳定降水。③降水日变化明显。 江淮切变线的形成和分类 ①形成:南北向的西风带短波槽在带状副高北侧顺转成东西向切变线。 ②分类:冷锋式切变,暖锋式切变,静止锋式切变(江淮). 影响我国降水的几种天气尺度系统: 高空低槽、地面气旋、各种锋面、低空切变线、低空低涡、高空冷涡、低空急流
影响我国大降水的几种行星尺度系统:西风带长波槽、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热带环流
《名词解释》 寒潮: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寒潮标准:过程降温大于或等于10度,温度负距平绝对值大于或等于5度,则为寒潮. 过程降温:日平均气温最高值—日平均气温最低值 温度付距平:最低日平均气温值—多年旬平均气温
寒潮地面冷高压:寒潮冷高压中心强度在1050hpa以上,在寒潮全过程中冷锋后的地面高压为冷高压;高压前部有强冷平流,后部暖平流,中心区温度平流趋近于零.
极涡:极区上空长期稳定的冷性深厚的气旋式涡旋称为极涡.
中国天气复习提纲 大气081班内部资料 3
极地高压:极地高压是中高纬度的阻塞高压进入极区的深厚暖性高压.
可降水量:单位面积上空整层大气的水汽全部凝结降至地面的降水量称为可降水量.
水汽通量源地的水汽是通过水平气流被输送到降水区,其输送量的大小用水汽通量表示。 梅雨:夏初长江中下游的连阴雨,是温度高的阵雨、暴雨
低空切变线:低空风场上具有气旋式切变的不连续线称为低空切变线
西南低涡形成于四川西部700(850)百帕,具有气旋性环流的闭合小低压,直径在300到400公里。 低空急流600—900hpa之间水平动量集中的气流带, 风速≥12米/秒.
东北冷涡我国东北地区附近具有一定强度(闭合等高线>2根)、维持3~4天、有深厚冷空气(厚度300~400米)高空的气旋性涡旋。
高空冷涡:大尺度天气系统、比较深厚的系统如:东北冷涡、华北冷涡
《简答题》 蒙古气旋形成的地面形势和高空形势 Ⅰ.蒙古气旋形成的地面形势(形成过程)
①暖区新生类——最多,背风坡暖区内——低压形成,冷空气越山——冷锋进入低压,高空槽前暖平流——暖锋锋生,形成锋面气旋
②冷锋进入倒槽:暖性倒槽向北发展——低压形成,冷锋越山进入倒槽——冷锋,高空槽前暖平流——暖锋锋生,形成锋面气旋
③蒙古副气旋类,两股冷空气嵌形作用——低压,高空槽前暖平流——暖锋,冷空气越山——冷锋,与先前锋面气旋相连形成气旋族
Ⅱ.蒙古气旋形成的高空形势(500hpa)
1)、两槽一脊型 2)槽前纬向气流型,西西伯利亚--疏散槽; 3)北脊南槽 以上三型共同特点:
①蒙古西部为疏散槽——等高线和等温线均为疏散状,正涡度平流强; ②蒙古西部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为发展槽 ③锋区和冷暖平流均较强
江淮气旋形成的地面形势和高空形势 Ⅰ.江淮气旋生成的地面形势 1)静止锋上的波动:当江淮流域有近似东西向的准静止锋面时,如果上空有低槽移来并处在高空槽前.
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减压作用,低压形成;高空槽前暖平流—偏南气流使锋面北移,静止锋东段转为暖锋.高空槽后冷平流—偏北气流使锋面南移,静止锋西段转为冷锋.
2)倒槽锋生气旋:西南倒槽发展东伸—形成低压;地面变性高压东移入海后,由于高空南支锋区上西南气流将暖空气向北输送,地面减压形成例槽并东伸;这时在北支锋区上有一小槽从西北移来;在地面上配合有一条冷锋和锋后冷高压;倒槽东部出现暖式风切变—暖锋锋生;由于高空暖平流不断增强,地面倒槽进一步发展并在槽中江淮地区有暖锋锋生并形成了暖锋;西风带发展小槽东移—冷锋进入倒槽. Ⅱ.江淮气旋生成的高空形势
1)槽脊型(500,700):高纬(450N以北)长波槽脊无发展,稳定——无强冷空气南下;中纬(30~400N)有发展短波槽东移——形成锋面气旋.
2)切变线型(700,夏季)长江中下游—江淮切变线;西南涡沿着切变线东移—低涡下方诱生江淮气旋 寒潮三类中期天气过程 寒潮中期过程有三类:Ⅰ、倒Ω流型70%~80%;Ⅱ、极涡偏心型 Ⅲ、大型槽脊东移型 Ⅰ. 倒Ω流型的演变特点
1)初始阶段:大西洋暖高脊和阿拉斯加暖高脊向极地发展(或两脊打通),极涡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各一个中心(偶
中国天气复习提纲 大气081班内部资料 4
极型),东半球呈现两高脊挟持一个极涡中心——东半球倒Ω流形成.
2)酝酿阶段:东半球倒Ω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建立暖性高压脊,亚洲极涡加强并南压,——东亚倒Ω流型形成.
3) 爆发阶段(短期过程):中纬长波槽脊的急速发展东移或以横槽形式,引导冷空气向南爆发,形成寒潮.东亚大槽重建,寒潮结束.
Ⅱ. 极涡偏心型的演变特点:
极涡中心偏于东半球(偏心型)——东半球倒Ω流型形成——东亚倒Ω流型建立——乌拉尔山暖脊强烈发展东移,推动冷空气向南爆发,形成寒潮.东亚大槽重建,寒潮结束. Ⅲ.大型槽脊东移型的演变特点:
北半球长波槽顺序东移,槽后冷空气南下,引发寒潮.东亚大槽重建,寒潮结束. 寒潮三类短期天气过程的基本特点和特点比较 ㈠:寒潮短期天气过程有三类:Ⅰ.小槽发展型;Ⅱ.低槽东移型;Ⅲ.横槽型 Ⅰ小槽发展型寒潮过程的基本特征:
1)冷空气源地——新地岛以西的洋面(巴伦支海)
冷空气路径——西北路径(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蒙古—我国)
从关键区侵入我国的路径:①西北路径为主(全国类寒潮)。②东路冷空气次之(北方类寒潮)。
2)乌拉尔山有长波高压脊发展建立,脊前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
3)寒潮爆发过程—由脊前不稳定小槽边东移边发展,在贝湖地区发展成长波大槽,槽后带有强冷空气南下,引发寒潮.
4)东亚大槽重建过程——北半球长波一次调整过程 Ⅱ.低槽东移型寒潮过程的基本特征:
1)冷空气源地——冰岛以南洋面(欧洲西海岸)
冷空气路径——①西方路径+西北路径 。②西方路径+北方路径 合并叠加 从关键区侵入我国的路径:①东路冷空气为主(北方类寒潮)。 ②西北路径次之(全国类寒潮) 2)欧洲弱脊东移到中亚地区发展成长波脊,脊前西北气流引导高纬新冷空气南下补充.
3)由于西北或北方新冷空气叠加合并,使西来低槽在贝湖地区强烈发展成长波大槽,引导寒潮爆发. 4)东亚大槽重建过程——北半球长波一次调整过程
Ⅲ. 横槽型有三类:横槽转竖,横槽旋转,变形场锋生
横槽转竖型寒潮过程的基本特征
a)冷空气源地--新地岛以东的洋面(喀拉海或新西伯利亚海)
冷空气路径--北方路径(东北路径):太梅尔半岛-亚洲北部-蒙古-我国;可以不进入关键区,自北向南影
响我国;冷空气强,全国类寒潮.
b)西伯利亚阻塞高压与横槽稳定建立,高纬呈“北高南低”天气形势,冷空气在横槽内聚集,缓慢南压. c)阻高西退(或崩溃),横槽转竖,冷空气爆发性南下(一天影响全国)形成寒潮. d)东亚大槽重建过程--北半球长波一次调整 变形场锋生型寒潮过程的基本特征
a)500hpa东亚倒Ω流型形成后,极涡中心南下到亚洲高纬的贝湖地区,亚洲北部形成纬向低压带.40-45
呈纬向极锋锋区,锋区上多短波槽东移带下一股股冷空气.
b)低层(850 hpa、700hpa)在河套地区形成变形场.c)东西两股冷空气汇合,在河套形成锢囚锋缓慢南下,持续降温形成寒潮d)若有南支槽配合-冷空气可影响我国南方. 横槽旋转型寒潮过程的基本特征
a)东亚倒Ω流型形成后,极涡在西伯利亚为强大稳定的冷低中心,向西伸出一个个横槽,冷空气来自亚洲
东北部
b)极涡西侧的长波脊稳定维持(不是阻高),有移动性小高脊东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