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七:整体性与差异性 - 图文
2014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七: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大气、水文、土壤、植被(生物)。 例1:说明浙江安吉的自然地理特征。
2.整体性表现
(1) 。 (2) 。 (3) 。 例2: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12分)
例3:(2012年大纲卷)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12分)
1
二、差异性
1.自然带或植被名称
例4: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问题。
成都某校学生沿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 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林、草原、荒漠 2.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纬度地带分异: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 干湿度地带分异: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垂直地带分异: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例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右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 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1)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等
(2)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3)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是 。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3.垂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例6:右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届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判读方法(参考右图):
①判断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山地位于 半球; ②判定热量带:如图位于 ; ③判断带谱数量
④判断坡向:阳坡与阴坡;迎风与背风
注意:一般情况下,同一海波的阳坡(迎风坡)水热条件较阴坡(背风坡)好,但某些山地,同一海拔的阳坡是草地,而阴坡是森林。
2
例7:伊犁河谷地——西域的绿色走廊,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地方。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地处西天山的伊犁河谷兼有南北疆特点,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那里既有雄美的雪峰、冰川,又有俊秀的河川;既有恬静悠然的牧场,又有人神共织的农耕大地。 (1)描绘中国境内的伊犁河流域地形分布特点,并分析说明这种地形对伊犁河谷自然环境的影响。
(2)在山体的垂直变化中,有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森林草场交错带,树木只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阴阳脸”现象形成的原因。
4.地方性分异 作业题:
1.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问题。
(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甲>丁>丙>乙 C.乙>丁>甲>丙 (2)丙山可能是 A.南岭
B.秦岭
C.太行山 750065005500
B.丁>乙>丙>甲 D.丁>甲>丙>乙
D.武夷山 谱,读图完成问题。
高山冰雪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常绿灌丛草甸带亚高山针叶林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西坡干旱河谷灌丛带2.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1)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2)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A.干热北风 B.干热南风 C. 上升气流 D. 下沉气流 (3)该山可能位于
C. 较凉、较干 D. 较暖、较干
出
海拔/m4500350025001500东坡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
3.(2012年莆田质检)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
3
图6候要素分布范围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年均温分布范围最大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草原 C.阔叶林 D.针叶林
(2)图中植被分布能体现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热带雨林、阔叶林、针叶林 B.热带雨林、阔叶林、草原 C.阔叶林、草原、荒漠 D.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4.(2012年宁德模拟)图1为非洲部分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导致自然带由A→B→C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洋流 (2)关于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坡纬度低,自然带比北坡复杂 B.北坡热量较少,高寒荒漠带分布宽度大 C.南坡为阳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高 D.南坡为迎风坡,雪线比北坡低 5.(2011年南昌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写出A自然带名称及同纬度欧洲大陆西海岸的自然带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B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在我国南方也有分布,其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产生原因。
(3)在C海域科考时,发现其鱼类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在该海域航行时可能遇到的主要危害。
6.(2012年衡阳联考)2011年冬季,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如图中的M、N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N湖水位创60年历史新低,成为了“草原”。读图甲、图乙及表,回答下列问题。(20分)
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耕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其他 1978年 55.0% 19.8% 4.9% 15.4% 4.9% 2008年 40.2% 44.1% 6.2% 1.3% 8.2% (1)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2)试述N湖水位的变化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