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10月历史选考试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收徒讲学”与西汉“设立太学”办学性质的不同,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说明保和殿成为儒生向往的“天子堂”的原因。(6分) (2)在历史的变迁中,科举制留下深刻的烙印。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4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34.(10分)【加试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认识
法西斯主义的危害,避免历史悲剧重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的经济惩罚转嫁到了德国人民身上。成千上万从前线回来的军官们流落街头,他们不时怀念着帝国往日的荣光,“钢盔团”、“前线战士同盟”等右翼武装团体,得到了国防军部的津贴。之后,经济危机使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而当时的德国政府对此束手无策。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上述情势,乘机兴风作浪。
——摘编自黄玉章等《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在希特勒看来,战争不仅是夺取“生存空间”的手段,也成为维护“优等种族”的目的。为“彻底解决”犹太人,德国不仅进行了大规模屠杀,更建立了遍布各地的死亡集中营、毒气室、焚尸炉。尽管纳粹分子企图销毁证据,但是这些遗址仍保留下来,并成为曾经发生的历史悲剧的重要见证。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主要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二直接关联的“历史悲剧重要见证”的遗址的名称,并说明其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法西斯主义的实质。(6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第9页(共11页)
2015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A 11 B 21 C 2 A 12 B 22 B 3 D 13 C 23 D 4 C 14 A 24 C 5 D 15 D 25 D 6 C 16 A 26 A 7 C 17 D 27 D 8 A 18 C 28 C 9 D 19 B 29 B 10 C 20 D 30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2分)
(1)明太祖(朱元璋);内阁制度;强化君主专制。
(2)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1982年颁行经全面修改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32.(8分)
(1)减少关税与贸易障碍,取消歧视性待遇,促进自由贸易。 (2)中国应加入WTO。
有利于中国经济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出口,利用外资;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成果。
第10页(共11页)
33.(10分)
(1)不同:一为私学,一为官学。目标:培养学生“成人”,培养“君子”。 原因:保和殿是举行殿试的地方,殿试是科举制最高一级的考试。 (2)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倾向于①儒生因科举而地位提升,但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士人醉心功名利禄,
导致专心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倾向于②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读书风尚,有益于形成重学风气。以考选官,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合理性。
34.(10分)
(1)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军国主义沉渣泛起,经济危机
的冲击,当时的政府软弱无力,纳粹党的蛊惑宣传。 (2)奥斯维辛集中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建造的规模最大的集中营和
灭绝营,是纳粹实行种族灭绝的铁证。 实质:对外侵略性与种族灭绝性。
此资料来源于:中
第11页(共11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