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形势下的PE发展实录
还需要由这伙管理人,在统一的规划或者是统一的战略下,去管理其他类型的基金,使创投这种基金也好,私募股权投资的基金也好,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健康发展。比如说二级市场,假如说二级市场不得到发展,一级市场的基金就没有人接盘了。如果创头基金,除了管创投基金以外,还管理私募和公募的市场投资基金,这可能会使这个行业健康发展。
比如说考虑新型的地产基金,新型的地产基金,主要的商业模式是产权换股权,使这些投资机构在投资企业要钱有钱,要房子有房子,还有新能源的运行基金,支持这些被投企业发展,还支持整个国家的节能减排建设,还包括并购基金,我们在投入过中发现有很多并购的机会,一开始这些企业做不了,如果有基金能够支持他们的发展,它和传统意义上的并购基金上有一些打法的创新。我觉得未来相关的基金都会发展起来,来支持创投基金作为一个核心基金更加好的、更加健康的、更受人欢迎的去得到一个发展。谢谢。
方风雷:靳海涛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PE本身是金融创新的产物,PE本身也需要不断地金融创新,我们去年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PE的多元化发展问题。比如说上市公司可不可以做,其实都是本来不应该做这些行政性限制,这是LP跟GP的契约,投证券市场的基金也可以做PE的。各位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问他们。下面请赵令欢发言。
赵令欢:大家好,我是来自弘毅投资的赵令欢,弘毅投资是联想控股旗下的管理做PE投资的一个管理公司。联想控股是柳传志在那儿做董事长、总裁,除了PE这块,联想底下还有一个培养科技转换和企业家的,叫联想之星的孵化器。
弘毅投资起步比较晚,2003年成立,现在同时管着一个系列的美元基金,一个系列的人民币基金。我们主要是关注后期的成长性公司和国企改制重组性的投资。我在这种场合,过去一年半以来,一直在中国的PE市场有几个特性:第一,起步晚。第二,发展速度快。第三,空间大。今天就老生常谈,再谈一遍。空间大这个事,实际上不管近期的波动怎么样。它来源于中国企业有两个重要的特性:第一,中国的企业处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早期。所以随着经济的成长,企业会成长。它唯一的区别是说这个企业成长还是那个企业成长,或者一个企业是不是一直成长,还是成长到一段就夭折了。什么意思呢?这里面有很多好的PE可以帮助企业一路成长。还有一个,不管咱们国家的企业现在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有一个通病或者一个共同的弱项,就是他们的资本结构里面,本金不足,借贷过高。这个结构实际上会逐渐优化的,优化到本金和债务相对平等。这里面有很大的空间。所谓本金无非就是金融补充的方式,上市之前由这些私募的股权基金来补充,一直培养到可以取信于公众,在公众市场上融资金。
说这个空间很大,我看到以后中国的PE大概有几个重要的趋势,我们在研究。第一个,比较现实,中国的PE市场经过过去几年热闹之后,逐渐开始回归理性,标志很多。比如说热闹的创业板,平均PE从100多倍到60多倍,再眨几次眼睛就到了30多倍,这是一个健康的趋势,因为一个发烧、发热的身体持续不下去,也不是一个健壮的身体,而一个理性的身体是可以持续的。当然过去还有人说全民PE,PE实际上还是一个由专业团队来管理,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很多技能帮助企业长期发展的这么一个行业,所以它大部分活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当然大家有一个认识过程,我觉得现在大家也开始了这个认识过程,随着公众市场的烧往下退,很多去年专门为上市公司配IPO做的基金可能会吃亏,什么亏到再重新回来做PE。你遇到这件事很痛苦,但是对于行业来讲,又是一个健康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回归理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健康的趋势。
还有一个,中国的PE行业也是最近越来越像行业了,它的起步比较晚。最近从立法的角度,到我们自身完成我们产业链的角度,行业整个要素在快速的得到补充。就在三年前,我和吴尚志,和方会长还在说,PE热闹起来了,但是乱哄哄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搞一个自治的协会,现在光协会都有几百家了。但是我们从立法的角度,早上吴行长讲了,今天坐在台上的,有GP,也有母基金,所以这个产业链在快速完善,包括有很多母基金就是为了中国PE发展而设的。
还有一件事情,中国前几年是资本的净输入,过去几年很快中国在输入资本的同时,很快变成了一个资本赋予国,但是现在我们谈不上一个资本输出国,主要是没有输出的能力和渠道。这几个趋势,实际上对在座的PE同行来讲,都是特别利好的消息。回归理性,实际上对我们长久的健康的活下去是很重要的。否则的话,它的行业本身动荡不定,实际上会影响我们的发展。
第二,我们这个链从法律到监管,到上下游不断地完整,会让我们的效率变得比较高。早上大家说了一个现象,历史比较长的一些在中国做的PE管理公司、VC管理公司,现在遇到一个现象,因为他们历史比较长,所以融外资特别容易,因为历史长,外资的LP都盯了他们十几年,都想进中国。反而投外资现在有点问题,因为现在有人民币的信息,但是融人民币又很困难,因为整个规范、制度都不健全。
所以这些现象,随着我们整个产业链的完善,实际上会增加我们的效率,也使这个行业会发展的比较好。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重大的机会。特别是咱们现在有这么多外汇储备,有这么多人民币。现在在国内没有足够的地方去配置。而国际上有很多,大家都知道可以配置的地方,我们现在也有正确的渠道和团队,这个对在座的从业同仁应该是一个认真思考的重大战略机会,因为这个速度会发展的很快,人民币会逐渐国际化。我相信加上这几条,我们这个行业今后的空间大,还是有很多新的事情可以去做的。谢谢。
方风雷:赵令欢讲的很好,两条:第一条,我们现在对领导,特别是金融监管部门对直接融资认识还不够。十七大政府报告讲,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其中既包括股票类融资,也能够保证股权类的投资。为什么重视不够?还是贷款方便。我跟银监会也说过,现在搞小额贷款公司,现在又搞中小企业的担保公司,说那么半天,都是在债的方面,中小企业根本问题是股本金不足。PE进来有好处,第一是增加股本金,第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第三帮助它熟悉和进入资本市场。应该鼓励这块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最好的产品之一就是股权投资。第二,十二五规划讲了很重要的两个平衡,一个是利用外资和走出去要平衡。第二,是进口出口平衡,这两块都关系到中国对PE发展的国际化问题。随着人民币国际化,随着中国经济走出去,PE应该在这个方面国际化。这里面又牵扯到一个国家政策调整问题,在中国走出去,现在基本上采用这种国家外汇储备的各种形式的投资,包括财政性的支持,央企的支持以外,能不能也采取一些市场化的方法,通过委托投资的方式,利用PE这种形式做海外投资,实际上有很多很好的案例,我觉得应该引起决策部门的重视。下面请吴尚志发言。
吴尚志:谢谢。大多数的观点可能以前也讲过,我就站在今天这个时点上,谈一谈对现在PE行业发展的一些看法。
首先,刚才杨向东讲了,从国际配置来讲,我是4月份参加的高盛全球资产配置会,5月份
参加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30周年的年会,都有一种感觉,全球投资人说今天投资新兴市场好,新兴市场里中国最好。我坐在那儿,我觉得做事挺难的。
第一,增长。我们也觉得有增长空间,大多数发达国家是没有的,今天中国还有一个很好的增长。第二,规模。中国这个规模,净增GDP增长跟美国一样,那就是创造了新的机会。这个量就会出现世界级企业。我们今天工业的集中度还是很低的,所以大企业收购兼并,增加集中度的机会非常多。从一个十年的观点来看,因为我们是做长线的,这个机会从全球来看是最好的,我们也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
第二,风险。经济周期,我自己是从95年开始做这行,02年到鼎晖,三个周期:亚洲金融[3.30 -2.37%]危机,然后网络股破灭,还有国际金融危机。所以怎么能够自律、审慎把握机会,08年危机的时候,某种程度上,由于策略是投了最好的企业,所以金融危机来的时候,才有很好的整合机会。没有金融危机,你就没有行业整合了。反过来,我们一定会成熟,经过各种各样的事情,作为一个PE机构会更加成熟,从自己投资理念来细分,细分不是说做一件事,作为一个机构可以作为一个平台,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这样,我们会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加长期的、可持续的给投资人赚钱。这是从我们自身来讲。
第三,人民的财富,今天不是没有钱,有钱。但是为什么过不来?我觉得其实很重要的是刚才吴行长讲的,我们需要一个法规。法要清晰,税务要清楚,监管最好能宽松和支持。其实基金对基金很重要,基金对基金是把财富通过一个合理的生态,形成新的机构投资人,叫母基金也好,或者是海母基金也好,希望他们结合起来,通过法律的鉴定,变成一个投资人,这些事是中国今天能不能形成规模基金重要的市场化新的机构投资人,这个至关重要。今天的基础就是立法,没有这个,我觉得很难很难,没有这个就形不成一个合理的生态,没有合理的生态就没有新的投资人,没有新的机构投资人就形不成规模。
我非常认同刚才赵令欢讲到的,我看这个行业,从人员,从理念,比我们很多传统行业要国际化,要更容易国际化,只要政策开了,我相信这个行业,中国人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是可以变成一个中国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行业,只要政策能够支持,钱有,就是口子怎么开,要市场化的开,给全国中国人民赚钱,成为一个合理的渠道,我认为中国这个行业,不但在国内能够取得竞争优势,甚至在一段时间成为全球性的竞争行业。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讲,适当有点前瞻性还是很有好处的。谢谢。
方风雷:他提了一个规模问题,现在中国PE发展,公司多,机构多,人多,规模不够,过去10年基本上每年差不多100多亿美元,加起来最多去年也就1000亿人民币,什么是基本规模呢?就是两条:一个是按照美国、欧洲的标准,基本上跟股票市场的IPO市场价格差不多,就是说在中国每年也得形成5000亿的PE投资。按照美国标准,GDP的2%,平均也有1.5%,这是基本规模。现在规模太小,影响不了,直接融资上不去,如果金融监管部门、宏观决策部门,把这个量化,特别是中央金融机构能够带个头,像保险公司,干脆立一个规就行了,70%就得委托投资。要不然5%也好,百分之多少也好,你出不来。比如说社保这块有一个规定,10%。比如说人劳部那块管的还有2万亿,如果也规定个10%,商业银行起码按照美国标准,你得也3%,贷款加PE这种形式对支持中小企业很重要。央企也一样,这几大块都有10%或者15%的概念,其实对于它自己的资产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看看这次金融危机,加拿大没有出事,加拿大很重要的就是有两个指标,存贷比例规定
不许超过70%,美国、欧洲存贷比都是120%、140%了。还有就是另类资产投资是30%。我们的金融配置当中基本上都是债券类的产品,我们基本上百分之百债券类产品。我们有的金融机构投资为什么买冰岛政府债券,为什么买雷曼债券呢?现在很多数据都支持了,这类产品,说是稳定,实际上长期回报没有过3%到4%。这样流动性好,其实应该是同质类的投资者,真正出了问题也跑不了,都是金融机构投资。在中国现在金融资产配置中,应该明确规定有另类资产类投资、股权类投资,这样实际上对金融资产投资的效益有非常大的改善和提高。这个法修了以后,一系列的调整应该做出来,否则的话中国的LP不仅是孤独,而且永远没有规模,这个对整个金融资产配置是绝对不利的。
赵令欢,中国的并购基金现在规模多?发展期如何?尤其对拟上市公司的并购政策将放开吗?
林向红,中国母基金今后主要的投资人是机构还是个人?请问PE目前的无序竞争和疯狂使得中国PE不成熟,像行业洗牌是否提前到来?请您预测这一洗牌趋势,时间和节点。
中国的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法律障碍包括哪些?请列举说明。您对立法部门有何建议?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七大战略新型发展已经明确,未来五年是最有影响力的五年,在此期间我们投资股权有什么投资机会?如何发掘?应该迎接什么挑战?
请问杨总,您提到凯雷目前很重视新兴市场国家在巴西、南非成立基金,能否谈谈具体情况?
弘毅赵总,人民币国际化会成为人民币生值的助推器吗?
如何处理好中国PE发展与行业自律关系,还有PE股权投资如何退出,有何看法?现在证监会 和国家发改委 都争相作为PE的监管机构,你们有何看法?PE除合伙人,对人才储备、人才结构有什么要求?外资作为普通合伙人参股设立股权基金可行吗?需要商务部 批复吗?设立流程是什么样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持续下跌,新股大面积破发,PE选择投资企业标准会发生变化吗?可投资企业数目会增加吗?最近民间资金很紧张,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江浙,因资金断裂而破产,请问PE机构在募资环节有什么感受?到底是流动性过剩?还是资金紧张?
赵总,你如何看待未来平行基金的发展?
赵令欢:刚才讲了并购投资到底有多大?这个统计有不同的口径,中国较批是一个大范畴,其中有基金型PE,还有三户型PE。还是以基金的方式做组合,专业管理的,像台上的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公司。去年统计大概是千把亿交易量里面。真正做传统意义上的并购,降的比例不是特别大,国企改制,有的时候可以控制性的收购。现在逐渐开始有创业者往二代传的时候,二代不大愿意接,或者不大愿意让二代,从而有一些并购的机会。我估计真正的这种形式,在国内不会超过几百亿这样的规模。
结合刚才第二个问题,关于人民币国际化,是不是对中国PE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我觉得是特别大的一个机会,中国创造出这么多财富,没有地方放这个钱,钱往哪儿走,哪儿的价值就很高。这个本身不是说明这个东西价值有这么高,的确是这个钱有外汇管制,它出不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