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学》期末复习整理 docx
《生态学》期末复习整理
名词解释
微气候(Microclimate) P6:又称小气候,是小坏境中的气候,指近地而大气层中1. 5ni以内的气候,。 适合度(Fitness) P101: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最化特征,是分析估计生物所具有的各种特征的适应性, 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继续往后代传递的能力的指标。适合度(W)二基因型个体生育力5) *基因型个体存 活率(1)
1. 2.
3. 4.
适应性(Adaptation): 一个生物拥有的任何有助于生存和繁衍的可遗传特性就是适应性。
内稳态(Homeostasis) P13:生物体通过控制内环境,在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中保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被称为内稳态。
5.
耐受度(Tolerance):牛物能够应対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个物种大量个体所能够牛.存的最高和最 低环境条件,称为该物种的耐受限度。
生态位(Niche) P134: 一种生物在环境小所占有的位直,包括它所生存的牛?存条件、所利用的资源和 它所发生的时间。
生态学(Ecology) Pl:是研究有机体(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物质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是山物理和化学的环境因素所构成的非牛物环境。另参考非牛:物 坏境(abiotic environment) P209: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如C, N, C02, O2, Ca, P, K), 联系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质和腐殖质等)和气候或其它物理条件(如温 度压力)。
6. 7. &
9.
生物环境(biotic environment):指由其他生.物所构成的环境因素,影响着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 环境。
10. 种群(population) P66:是在一定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牛-物个体的集合。
11. 出生率(Natality) P70:牛物产牛新个体的能力。以新生子代数量占种群总量的百分比表示。 12.
存活率(Survivorship) P75:存活率是死亡率的倒数。对丁?一个特定种群,存活率的数据通常以存活 曲线的形式來表示;存活曲线表示的是在毎一个生活期存活个体所占的比率的対数值。
13. 生命表(life tables) P72:记录种群各年龄组数量变动的一种表格。 14. 无
15. 波动(fluctuations) P183:生物群落在不同年度之间,仅出现群落内部的明显变动,不产生群落的更 替现
象,这种变动称为波动。
16. 群落(communities) P154: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17. 群落边界(community boundaries):不同群落之间存在的界限,多数情况下群落之间都存在过渡带, 并导致
明显的边缘效应。 18.
群落结构(community structure):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其结构表现在空间上 的成层性,如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还包括在时间上的更替,形成了时间结构。
19. 生态系统(Ecosystem) P208: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牛物(牛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山于不 断地
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0.
种间竞争(Species competition) P129:扌旨两物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而产生的相 互竞争作用。
21. 多态现象(polymorphism) P99:由于在种群屮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种群屮一?种以上的表型,这 种
现象称为多态现象。
22. 同资源种团(Guilds):群落屮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23. 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 P170:对群落具有重耍、不对称影响的物种。这些物种从群落中消失会使 得群
落发生严重改变,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和多度变化。
24. 传递效率(Transfer efficiency) P214:生态系统能流过程中各个不同点上能量之比值,称为传递效 率。 25. 生态演替(Ecological succession):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可 分为原
生演替和次住演替。
26. 顶级群落(climax community) P191: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产生 保持
相对稳定的群落。
27.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P160: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遗传 多样
性、物种多样性和牛态系统多样性。
28.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I'可。 29. 竞争释放(competitive release) P136: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这就是竞争释 放。 30. 性状替换(character displacement) P137:竞争产生的生态位收缩会导致形态性状发生变化。 31? 贝格曼规律(Bergmann? s rule) P26: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
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32. 阿伦规律(Allen' s rule) P26:内温动物身休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33. 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on) P211:单位吋间、单位空间内,牛: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34. 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P218:在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 的有
机物质在内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35. 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P218: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 后生
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36. 群落净生产力(community net production)单位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被消耗者消耗后,积累的 有机物质的量
37. 流通率(flux rate) P245物质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移动量 3&
生物学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 P341 乂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牛一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
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39. 生态平衡(Balance of nature) 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 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40. 自养生态系统(Autotrophic ecosystem)牛态系统能量來源屮,H光能的输入量人丁?有机物质的输 入罐则属于自养生态系统。
41. 异养生态系统(Heterotrophic ecosystem)现成有机物质的输入构成该系统能量的主流则是异养牛 态系统。
42. 腐生性食物链(saprophytic food chain)以动物的遗体为基础,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示者与前者 为腐牛性关系
43. 捕食食物链(grazing food chain)以牛?产者为基础,后者与询者是捕食性关系,构成方式是:植 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如草原上的青草野兔狐狸狼
44. 碎食食物链(detrital food chain)以碎食为基础,碎食是由高等植物的枯枝落叶等形式被具它牛 物所利用,分解成碎屑,然后再为其它多种动物所食。构成方式为:碎食碎食消费者小型肉食动物大 型肉食动物 45. 寄生性食物链(parasitic food chain)以宿生与奇牛物构成,以大空动物为基础,继之以小型动 物、微型动物、细菌和病毒、后者与前者为寄生关系、构成方式为:哺育动物或鸟类跳蚤原生动物细 菌病毒
二、简答问答
1 ?简述温度因子,光的生态作用
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4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 范围内才能正常牛长发育。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 其至造成死亡。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牛物带來 多方而的深刻的彩响。包括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冇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木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盂的全部能量, 都直接或间接地源r太阳光。太阳光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光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 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简述极端低温(Extreme low temperature),高温(Extreme high temperature),节律 性变温(Rhythmic temperature change)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1) 极端低温影响: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受害,这个数值便称为临界温度。在临 界温度以下,温度越低牛物受害越重。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屮的住物通过占然选择,在形态、牛理和行为 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
适应:①形态:植物的芽和叶片常冇油脂类物质保护,树干粗短,树皮坚厚;内温动物出现贝格曼规 律和阿伦规律的变化。②牛理:植物减少细胞屮的水分,增加糖类、脂肪和色索等物质以降低植物冰点, 增强抗寒能力;内温动物主要增加体内产热,此外还采用逆流热交换、局部界温性和适应性低体温等适应 寒冷环境。③行为:主要表现在迁徙和集群。
(2) 极端高温影响:温度超过生物适宜温区的上限后就会对生物产生有害影响,温度越高对生物的伤 害作用越大。如高温可减弱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使植物的这两个重要过程失调,还可破坏植物的水 分平衡。牛物对高温坏境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牛理和行为3个方面。
适应:生理上,植物主要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和盐的浓度,以及增加蒸腾作用以散热;动物则适 当放松恒温性,将热量储存于体内,使体温升高,等夜间再通过对流、传导、辐射等方式将体内的热虽释 放出去,一些小的内温动物以夜行加穴居的方式,避开沙漠炎热干燥的气候,夏眠或者夏季滞育、迁徙, 也是动物度过干热季节的一?种适应。
(3) 节律性变温影响:温度因子和光因子一样存在昼夜Z间及季节Z间温度差弄的周期性变化,称节 律性变温。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迁移、集群活动等有重要影响。
适应:①昼夜变温对许多动物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植物牛?长与昼夜温度变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对种子 萌发和植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形成植物的温周期现象。②变温对于植物体内物质的转移和积累具有良 好的作用。③牛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3?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The law of sum of effective temperature) P25
有效积温法则的含义是牛物在牛: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収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 育,而且牛物各个发育阶段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屮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可为农业规划、引种、作物布局、预测农时及防治病 虫害提供重要依据。全年的农作物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总冇效枳温进行安排,否则, 农业生产将是十分肓冃的。在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中,也要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总积 温进行预测预报。
4?阳、阴生植物的特点(heliophyte 或 sun plant、skiophyte 或 shade plant)
(1) 阳生植物适应于强光地区生活,光补偿点位置较高,光合速率和代谢速率都比较高。它们多生长 在路边、
旷野。树冠枝叶稀疏,树梢散开。茎通常较粗,分枝多,生长快,不耐阴。
(2) 阴生植物适应于弱光照地区生活,光补偿点位置较低,光合速率和代谢速率都比校低。它们多生 长与北
坡、阴暗湿润或密林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叶绿体基粒大,叶绿素含量 多,在弱光下才能正常发育。
5?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life tables) P72
常用牛命表主要有以下儿种类空:
(1) 简单的牛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的。
(2) 动态生命表是总结同一时间出生生物的死亡或存活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所作的生命表。这样一 组个体叫同生群(cohort),这样的研究叫做同生群分析。
(3) 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吋间对种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所作的生命表,假定种群所经历的环 境没有变化,可以考察种群的动态特征。一般用于难以获得动态生命表数据的情况下的补充。
(4) 综合牛命表与简单牛命表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牛率。
6?写出逻辑斯谛方程(logistic equation),并指出各参数的含义P79
dN/dt=rN(l-N/K)式中:N表示种群大小;t表示时间;dN/dt表示种群变化率;r?表示瞬时增长率, 即种群的增长能力;K表示环境容纳量,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度。
该方程积分式:Nt二K/ (1+rm式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a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
7?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生物种间关系十分复朵,有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主耍形式。
(1) 共生:两种牛物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工活吋更为有利,更有牛:活力, 相互依存着住活。按共居状况分为外共生和内共生。清洁鱼或清洁虾在鱼类的体表,以吞食病灶组织和细 菌等为生,兼为鱼类治病,这属于体外共生。鞭毛虫寄居在白蚁或其他动物的消化道里,消化纤维素供给 宿主,宿主则为其捉供营养和栖所,这属于休内共生。有些单细胞的藻类、细菌生活在原牛动物的细胞内, 并有物质交流,这属于胞内共生。共生是一种更加密切的、结合比较牢固的种间合作关系。
(2) 寄生:指-?种生物生活在另-?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 前者称寄牛物,后者称寄生。生物界的寄生现象十分普遍。在寄牛关系中,一般寄生物为小个体,寄主为 人个体,以小食人。而且人都为一方受益,一方受害,浜至引起寄主患病或死亡。同时寄生双方又互为条 件,相互制约,共同进化。寄生是生物种间的一种对抗性的相互关系。
(3) 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Z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例如, 兔和草类、狼和兔等都是捕食关系。在通常情况下,捕食者为大个体,被捕食者为小个体,以大食小。捕 食也是一种种间的对抗性相互关系。
(4) 竞争: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资源、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竞 争的结果,或对竞争双方都冇抑制作用,大多数的情况是对一方有利,:W—方被淘汰,一方替代另一方。 竞争也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种间对抗性和互关系。
(5) 中立作用:两种群之间在一起彼此没有影响或仅存无关紧要的影响。
(6) 偏利作用:一-种种祥因另一种种群的存在或生命活动而得利,而后者没有从前者受益或受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