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诗歌专题复习学案—语言风格(教师版)

诗歌专题复习学案—语言风格(教师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5:36:31

诗歌专题复习学案

考点二 语言

课案三 语言风格

【学习目标】

1.理解辨识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

2.熟练掌握语言风格鉴赏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考点探究】

1.(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①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抓住前人对此词的评论“飘逸”进行具体分析,二要对“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进行具体分析。在这两句中,“阆山”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而“阆苑”则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词人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可谓想象奇特,使得词作虚实结合,富有浪漫色彩。在这两句中,“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使得其境界分外开阔,展示了词作的飘逸之姿。另外,词人以“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以“楼高”句设想将来,也使得本词的语言灵动飘逸,别致脱俗。 参考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2.(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3分)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豪放派的特点,从意象与意境两个角度分析。“大鹏”“丹凤”“北海”“太阳”都体现了开阔的特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前面的意象结合又形成了刚健有力的意境。

参考答案: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规律总结】 1.提问方式

(2013·湖北卷)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两

句作简要赏析。

1

(2013·天津卷)“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2011·湖北卷)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2.答题思路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考查都是给出风格特点,让考生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解答这类题目不要求揣摩个别词语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求考生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角度入手,结合诗歌主旨,扣住题目所给的关键词,品味整首诗所呈现的语言风格。 3.答题步骤:

(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2)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步骤1)

(3)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步骤2)

(4)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步骤3) 【当堂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 城 刘 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海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答: 参考答案: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 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步骤1)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步骤2)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2

【巩固练习】

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形象。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 祈 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桑条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抒写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第四句写朱门忧春阴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寻欢作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出诗外。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一、二两句简要叙写送别的结果,三、四两句是对朋友的询问和期待语言不作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感情真挚。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杨万里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世称杨万里的诗歌风格除了新鲜奇特外,还有更主要的特色就是诙谐幽默。试以这首诗为例,简析之。

答: 参考答案:诗题是写行人登山,极平淡的一件事,不说人登山之难,而说山与人争高,要写山高,却先说山低;要写山上,先写山下;要写登山难,先写望山易;先是人看山,后是山与人赛,最后是登山,山胜人。脚高山更高,这实际是暗示登山者急于翻山的迫切心情,叫人读后忍俊不禁,表现出一种幽默诙谐、轻巧俏皮的艺术风格。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复习学案 考点二 语言 课案三 语言风格 【学习目标】 1.理解辨识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 2.熟练掌握语言风格鉴赏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考点探究】 1.(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①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①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