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成才的阶梯
银花中学导学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编号:yh2016-5-30) 七 年级 思品 学科 导学案 执笔: 蔡耀祥 初审: 审核: 授课人: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课题: 学习——成才的阶梯 第*课时(课型:***) 累计**节次 班级: 姓名: 小组: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塑造健康人格,培养高尚品德;能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学习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可以增长才干。 难点: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师寄语:生活像一首歌,只有学习才会识谱哼唱;人生像一本书,只有学习才能成就辉煌。 【课前预习】
1、游戏导入——名言接力话学习,进行“学”字打头名言警句接力。
例如: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学海无涯苦作舟;学问是苦根上结出来的甜果;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问改变气质;学习对于头脑,如同食物对于身体一样不可缺少;学无止境。
2、自读教材P38散文,思考:①读了这篇散文之后你有何感想?
②你读过哪些好书?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③结论:学习可以 。学习可以使我们明辨 ,塑造 ,培养 ,正确把握 。
3、自读教材P39,完成下列任务: ①结合自己实际,写出收获
通过学习,我获得了 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我掌握了 方面的技能。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处理和解决 方面的问题。
②读一读培根的名言,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③P39“读一读”和P40“相关链接”的材料说明了什么?
④结论:学习可以增长 。 学习是 、 的主要途径。 4、自读教材P40小文字“人类知识更新的速度”,思考:
①想一想:在今天的信息时背景下,我们怎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②教材P41页“相关链接”说明了什么?
③结论:学习才能适应 的要求。我们只要不断学习,才能具备 的能力、 的能力、 的能力和 的能力,才能跟上 的步伐,适应 的要求,为以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课内探究】情景一:有关猴孩
1799年,猎人们在法国某地区的森林里,发现了一个 年约10岁的小男孩。他光着身子,象猴子一样在树上蹿下蹦跳跃。人们逮住了小男孩,把他送到城里教化。
猴孩根本不会讲话,只能发出近似猿猴的声音。他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但水果等一类东西却使他欣喜若狂。他脾气极其暴躁,总想在室外睡觉。后来,他被转到一位著名的医生手中,准备对他\因材施教\,以便除掉他身上的一切猴习。可是一切努力都收效甚微,在医生的照料下猴孩虽然活了40个春秋,但它仍然不会讲话,不能同人类建立联系,也没有思想,到死时也仅能明白几个简单的意思。y
读了猴孩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如果这个小男孩同我们同学一样从小开始接受教育他还会这样吗? 第1页 共3页 打印日期:5/30/2016 7:54:20 PM
银花中学导学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编号:yh2016-5-30)
小孩出生后,如果不接触人类,缺乏交流,他就不会说话,也没有思想。人的高尚品德是后天的学习和生活逐步培养起来的。为了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们必须加强学习。
情景二:(有关青少年犯罪问题)
在青少年犯罪调查中发现: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为11.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为7.3%,而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则达81%。
思考:这一数据说明了受教育程度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有什么关系?
文化程度越低,违法犯罪越高。接受更高的教育,才能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可见,人生离不开学习,学习能影响人的一生。得出第一个学习的作用即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设计意图;通过猴孩的故事和受教育程度与犯罪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懂得高尚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培养的。通过学习还可以使我们明辨是非,塑造健康人格,正确把握人生。)
情景三:有关袁隆平的事迹
袁隆平常年在试验里,通过自己的研究、实践。培育了杂交水稻,每亩产量1000斤,以世界五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节约了外汇,促进了了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称赞他使用“一粒种子变了世界“和“一个名字创造了1000亿元价值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是如何成为著名科学家的?
通过自己研究、学习、不断地实践。
培根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修人善变。培根的名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想成为一个人才,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学习。学习使我们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学习可以增长才干。
情景四:有关许振超的事迹
许振超,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产业工人,通过学习成为青岛最优秀的工人,他创造的“振超效力”闻名世界,他的“无声响操作”更是一门绝活。他说过:“悟性在脚下、路由自己走”,“一个人可以不上大学,但不可以不学习。”他通过自己的奋斗,既使自己具备了一定的生存能力也使自己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并且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许振超是如何一步一步具备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的? 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
在今天的时代下,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具备哪些必须的素质?这些素质应从何而来?
较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交流的能力、创新探索的能力、敢于竞争的能力以及不断发展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和素质都必须靠学习才能得来。得出学习的第三个作用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学习。 【能力提升】
1、为什么说“学习是成才的阶梯”?(你是怎样认识学习对我们的意义的?或者学习的重要性的?)
2、关于“金钱和知识哪个重要”的主题班会上,很多同学都谈了自己的看法。
小进:当今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钱比什么都重要,不少人说,缺少什么都没事,就是别缺少钱,可见钱比知识重要。
小珊:金钱是很重要,但是也有很多东西是钱买不到的,如知识、健康、友谊等。可见,近期也不是万能的。但是,知识却可以创造财富。因此,只是比金钱重要。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当堂达标】
第2页 共3页 打印日期:5/30/2016 7:54:20 PM
银花中学导学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编号:yh2016-5-30) 一、单项选择题: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对这首诗的正确理解是:
A、早晨的时光是最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 B、应当抓住学习的宝贵时间,时光不等人 C、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勉励自己和他人 D、少年时光是最完美的,要抓紧时间玩 2、我们要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更多,登上新的知识高峰,实现新的自我超越,就必须 A、考上名牌学校 B、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C、遇到好老师 D、使自己初中各个学科的成绩都优秀
3、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少年时数学成绩并不好,读中学时,数学通过补考才及格,他是经过长期刻苦的自学而成才的。至于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爱迪生、达尔文等,少年时代都并不聪明,他们的成才,全在于后天的勤奋苦学,悉心钻研。他们的成才经历说明了( )
A.科学家全部都不是天才 B.读书学习都能使人成为自然科学家 C.学习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 D.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决定一切
4、64岁考生周勃生走进设在佳木斯大学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场。从1987年第一次报考硕士研究生到现
在,他已经走过了25年的考研路,先后16次进入考场。周勃生之所以要坚持考研学习,是因为他认识到了 ( )
①考研究生是人生的唯一目标 ②学习可以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③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④学习是改善工作环境的唯一途径21教育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我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
的小康社会。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数以亿计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建设者。从这个角度讲学习是( ) A.人类的基本活动 B.个人成长的需要
C.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 D.将来参加祖国建设的需要
6、快报网:一个来自陕北农村的女孩张翠,因为自小身患顽症而手脚残疾。然而,命运的不幸却并没有打垮她和她的家庭。在母亲的贴身陪伴下,她奋发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张翠之所以不放弃学习,是因为她认识到( )①学习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②学习才能挣大钱,过幸福的生活
③学习是将来参加祖国建设的需要 ④学习才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吸纳人类积累的智慧和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
1、国外某大学的一群机械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充满自信地参加毕业典礼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考试前,一些人谈论他们现在已经找到了工作,另一些人则谈论他们将会找到的工作。带着经过4年的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征服整个世界。
这场即将到来的测验,他们知道只是很轻易的事情, 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当他们注意到只是5道评论类型的考题时,他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2-1-c-n-j-y
可是3个小时过去了。当教授开始收考卷时,没有一个学生完成,有的学生甚至连一道题也没有做完。 不过教授的那句话倒是让人记忆犹新:“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4年的工程学学习,但关于这个学科仍然有很多的东西是你们还不知道的。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日常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将通过这次测验,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也还只是刚刚开始。”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业永无止境。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不断地继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时刻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发展自己。
2、材料一:一位摄影记者写到:“在一个偏远的地方,我看到一群成年人,一副无所事事的懒散样子,眼神都是呆滞的,原来他们没有上过一天学。我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帮助他们,我只能拿着相机摄下那些七、八岁仍然背着草筐、拉着山羊的孩子,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
材料二:中学生中曾流行的一首改编的歌曲:“起的最早的是我,回家最晚的是我,作业最多的是我,书包最沉的是我,学习最苦的是我、还是我。”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回答: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学习?
①学习是个人成长的需要。学习使我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个性,最终促使我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②学习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当今社会,个人能力与收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水平越高、能力越强的人,收入与生活质量也会相应的较高。 【(师/生)自主反思】
第3页 共3页 打印日期:5/30/2016 7:54:20 PM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