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24页最新精简版)
★ 田汉发表《咖啡店之一夜》。剧本描写农女白秋英被盐商儿子遗弃的故事,揭露和谴责了资产阶级在恋爱问题上以
金钱和地位为中心的丑恶本质也是中国话剧史上较早描写工人和资本家斗争的一个剧本。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二个十年)
第八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重要
30年代,是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即1927-1937年。这时期,文学重心移到了上海,文学队伍重新组合,文学性
质有了新的因素,文学创作有了新的变化和收获。 一、无产阶级文学论争与“左联”的成立
★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1、1927年4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产; 2、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3、革命文学倡导者的主要错误4、鲁迅、茅盾同创造社、太阳社的争论
⑴革命文学的提倡与论证
一、革命文学口号的提出 二、主张的偏颇
1革命文学提出以农工大众为对象,语言接近农工大众。2 否定五四文学革命,以小资产阶级作家为革命对象。把鲁迅、茅盾、3说明主张者患有“左”倾幼稚病。三、论争1、李初梨发表《艺术与社会生活》,针对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理论的偏颇和错误的批判,2、太阳社和创造社对谁先提出口号问题也展开了论争。
⑵ 左联”的成立与活动
一、成立背景
1929年秋,中共要求停止论争,加强团结,派沈端先、冯乃超、冯雪峰与鲁迅联系,筹备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尊鲁迅为“盟主”。
二、“左联”的成立
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上海成立,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的行动纲领。鲁迅在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鲁迅是左联的实际领导者。 三、“左联”的活动
1、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 2、设立国际文化研究会 3、设立文艺大众化研究会,4、后来发生“两个口号”的论争。 ★左联”的主要文学活动:
1成立马克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2“左联”自觉地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的联系及文学大众化的推广。 3“左联”努力建立自己的文学阵地,扩大自己的文学队伍。 4“左联”逐渐摆脱了革命文学普遍存在的幼稚病,标志其创作走向成熟。5马克义文艺思想与民主主义文艺思想的创作互补,丰富和繁荣了左翼文坛。
⑶左翼文艺思潮与民主主义文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论争
1、20年代末30年代初,梁实秋等人坚持文艺的普遍人性与左翼作家的阶级性的论争
2、30年代初以胡秋原和苏汶(杜衡)为代表的 “自由人”和“第三种人”,与左翼文学队伍关于“文艺自由论”的激烈论争。 3、以沈从文、朱光潜为代表,强调“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较为典型地反映了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不同层面。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 第一节 概说
1、三十年代,经过五四的准备,2、主要派别有:左联、东北作家群、新感觉派、海派、京派、通俗小说等。 3、主要特征:小说的艺术性进步很大 。摆脱了文言文和外来语的影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作家。
第二节 丁玲 张天翼
一、丁玲 处女作《梦珂》,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实践《讲话》的成果。特点:她的作品是个人叙事和社会批判的结合。
★ ★ ★ ★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梦珂》这部作品的笔法虽简单稚嫩,但已显出了作者独特的女性意识。
《莎菲女士的日记》。,记叙了莎菲女士的一段生活和苦闷情绪,在人物心理描写上独树一帜,青春期躁动的女性心理被写得细腻而大胆。小说采用日记体写成,
二、张天翼 《包氏父子》最优秀,《华威先生》最有名,儿童文学《大林和小林》。特点:讽刺。讽刺某些人的某些缺点。 他的小说以讽刺与幽默擅长。写得最多的是小市民和某些知识分子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揭示现实的虚伪与丑恶,
5
抨击畸形社会的弊病,《包氏父子》即是他的代表作。
★ ★
《包氏父子》是张天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名篇,它们反映了张天翼讽刺小说的鲜明特色。
在文体上采用了速写体”,的速写式艺术手法,正适应了当时中国的时代特点与青年作家们的艺术要求。
《华威先生》这部漫画小品式的中篇小说,是抗战前期著名的暴露国统区弊端的讽刺文学。
★ 张天翼
★ 张天翼的幽默性情和讽刺禀赋与俄国讽刺文学的影响自然而有机的结合,现实主义文学观照生活的视角与他熟悉的生活体
验相结合,促使他走上现实主义讽刺文学创作的道路,造就了他以一个幽默讽刺小说作家的形象出现在中国文坛。
★ (一)人道主义精神观照下的社会病态人生(二)、以小见大的表现方式(三)、\含泪的笑\的讽刺艺术风格
第三节 新感觉诗派
★ 30
年代上海的一个小说派别,新感觉小说取材上海都市的畸形与病态,手法多样新颖,丰富了小说的表现手法,促进了都市文
学的发展,是海派文学中一个较有成就的流派。
★ 主要作家:
★ 施蜇存集子《将军的头》、《梅雨前夕》、《善女人行品》。 ★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的短篇较早用感觉主义写成。
穆时英,(1912~1940)称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 ★ 浙江慈溪人。被人称为“鬼才”作家。小说集《公墓》,转而描写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小说集《白金的女体塑像》、《圣
处女的感情》、,是现代派的代表性作品。
★ 穆时英的都市小说,通过带有都市味的意象直接表现都市的现代性和殖民性。
★ 穆时英在《公墓》,于塑造群像,不屑于表达自己对于民族、历史的沉思。但穆时英独具慧眼,从这些小人物身上,看到
了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危机和人的异化。
★ 穆时英的小说创作,偏嗜病态多变的城市生活。他能细腻地洞察出都市人的精神信仰危机及人在都市生活浸透下的异化。
在他看来,大都市在美仑美奂的浮华表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危机:物质崇拜,道德沦丧,信仰危机,
★第十章 茅盾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
★沈德鸿,字雁冰,浙江人,《幻灭》《动摇》《追求》合称《蚀》三部曲,表现抱着美好幻想参加革命的知识女性的悲剧。写有小说和《买豆腐的哨子》等散文。另有论文《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
★ 1930,参加“左联”活动。1932-37
创作进入鼎盛,代表作《子夜》在这时写成。
★ 抗战期间有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 ★ 抗战胜利后,写剧本《清明前后》。
第二节 《春蚕》和《林家铺子》
★ 茅盾企图在《子夜》中大规模地反映中国社会,《春蚕》《秋收》《残冬》构成“农村三部曲”。
★《春蚕》的主题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民族资本家转嫁危机造成的农民破产,同时预示了农民的出路。
第三节 《子夜》
一、《子夜》的写作意图
★
茅盾小说《子夜》,通过描写生活在大上海的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及生活方式,表现出都市的现代性和殖民性。又
包含了民族特征和丰富的历史内涵,表现出了茅盾在都市意识下的民族人文关怀,以及他作为左翼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子夜》的人物形象
★
茅盾塑造的都市人物群体,最引人注意的有三类人物
1、结构宏伟。2、心理描写突出。3、环境描写出色。
三、《子夜》的艺术特点
★《子夜》,采用了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俯视视角,把客观写实、政治讽喻、社会分析和严谨的写实细节混合在一起,显示出茅盾在广阔的时
代、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结构故事情节,概括复杂斗争生活的艺术才华,也从侧面表现了作家描写都市宏大的叙事观。
同时,茅盾也是一个擅长心理描写的作家。这些心理描写,无疑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表
现出了茅盾追求着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
第二节 茅盾的特殊贡献
一、 “史诗性,社会分析小说” 二、文学批评 三、翻译作品
6
1, 在题材方面,他对反映社会全面貌的、现实的、重大题材贡献卓著。 2, 在主题方面,他的小说能正确地揭示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3, 在人物塑造方面,在整个社会的 政治、经济关系中表现,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命运沉浮,展开对社会的剖析。 4, 在结构方面,他的小说采用网状结构,复杂严谨,气势恢弘。
★批评家的茅盾要先于小说家的矛盾。★茅盾创作艺术的独特性在于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艺术典型,揭示中国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
★第十一章 老舍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
★舒庆春,字舍予,北京,创作丰收,《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著名;重要作品《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赶集》、《樱海集》等。典型代表作《骆驼祥子》。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小说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乱,在艺术上表现出幽默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 骆驼祥子
一、主题 作品反映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农民工的生存命运与精神毁灭的悲剧结局,否定了靠个人奋斗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提出了个体劳动者的出路问题。
★ 《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长篇《骆驼祥子》,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
了特殊的贡献。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更体现了人是随环境变换而改变的动物,可谓是最不堪一击的。人性的丑恶在此暴露无遗。 二 祥子形象
三 祥子悲剧的原因 ★第一,社会没有提供成功之路。第二,婚姻的失败。第三,更重要的是,祥子走的是个人奋斗的道路。他走得越远则陷得越深。
第三节 老舍的独特贡献
一、“市民世界”:老舍作品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北京市民社会,被称为“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
二、“京味儿” ★作品人物众多,形象鲜明,“京味”十足,是抗日战争年代北平众生相,大力歌颂了民族气节,艺术水准极高 ★第十二章巴金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
★ 李尧棠,字芾甘,
五四时接受无政府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影响。重要作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
三部曲》(《家》《春》《秋》)、 《人间三部曲》 (《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
第二节 《家》
一、 思想内容
《激流三部曲》展示的生活激流 作品描写成都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 “家”是封建统治的象征。 二 人物形象
三艺术特点1、抒情性作家满怀热情歌颂青年,笔底奔流感情,表现出巴金式的热情与抒情。2、人性美。作品重在写人的心灵美3、主要受《红楼梦》的影响,同时借鉴了外国文学的艺术。
★ 第三节《寒夜》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特定时期下小人物的挣扎影像,作品通过他们生存挣扎,家破人亡的悲剧,揭示了战争环
境中正直善良的小人物的生存困境。作品的艺术成就相当高。
★十三章 沈从文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
★ 沈岳焕,凤凰县人,作品宏富,小说、散文俱佳,《边城》和《长河》是代表作。以写湘西著名。作品的总主题是人性。
第二节 湘西世界及其对照
★ 沈从文用小说和散文构造了文学的“湘西世界”。沈从文的美学观念里还有“神性”
:“爱”与“美”=最高的人性。
★ 沈从文自称“乡下人”。当他看城市人,便发现了种种不符合人性的现象,这都是商业化的结果,于是他讽刺和鞭挞。
第三节<<边城>>
★沈从文只好用理想的方式再造人生形式了,《边城》和《长河》是理想人性的颂歌。★《边城》以诗一样的语言和画一般的风景抒写一曲田园牧歌。★ 贯穿小说的是一条扑朔迷离的爱情线索
第四节 沈从文的艺术贡献
7
一、一个充满人性美的“湘西世界”。这是原始古朴无法实现的幻想。 二、多种小说文体的创立。沈从文被称为“文体作家”,他把小说文体扩大了。
第十四章 30年代诗歌 第一节 概述
★30年代的诗歌,有两大潮流,一是左翼诗歌,二是现代派诗歌。 一 中国诗歌会
左联诗歌组发起,1932成立于上海,蒲风、穆木天、创办《新诗歌》,故有“新诗歌派”之称,1937年4月中国诗人
协会成立,宣告解散。该会以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大众化为主旨。代表诗人除发起人外,有王亚平、柳倩等。 二 现代派诗歌 1、后期新月社
1928年徐志摩在上海创办《新月》,开启了后期新月社。它不再仅坚持新格律而有更宽的道路,开掘内心世界,强调情诗的创造,有别于中国诗歌会注重外部世界的叙事诗创造。 三 现代派
1932施蛰存办《现代》而得名。卞之琳编《水星》呼应,推动现代诗潮。戴望舒编《新诗》把现代诗推向高
潮。 “现代派”本无组织,其诗特点是聚焦内心世界,抒发自我情绪与感觉。抗战后,诗人群急剧分化。
四 其他诗人 1、殷夫1909-1931:左联五烈士之一,诗集《孩儿塔》《伏尔假的黑浪》。2、艾青1910-1996:《大堰河——我的保姆》 3、田间1916-1985《:未明集》《中国牧歌》,充满激情和战斗精神,节奏短促。 4、臧克家1905-2005:《烙印》《老马》《当炉女》《难民》著名,锤炼字句,凝练含蓄,有古诗美。
第二节 戴望舒、卞之琳
一、
戴梦鸥,杭州人。《雨巷》显示了由新月派向现代派的过渡,《我的记忆》成为现代诗派的起点。其诗多写爱
情苦闷和个人忧郁。诗人在抗战中被关在香港监狱,诗作表现为爱国主义。 二 《雨巷》
《雨巷》诗人获“雨巷诗人”称号。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作。1、三个形象:“我”、姑娘、雨巷; 2、诗意蒙胧与主题多解。 三 卞之琳:江苏海门人,“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的现代主义诗人。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汉园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雕虫纪历》等。
四、《断章>★这是表层画境,深层的哲理是宇宙万物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关联,相互依托,人与人、与自然应和谐相融。
第十六章 30年代的戏剧 第一节 概说
★戏剧大众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国防戏剧★主要作家田汉、洪深、曹禺、夏衍、熊佛西、李健吾等及其代表作品。 (一)戏剧大众化
1.国统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阐明社会的矛盾,引导大众发生一种革命的热情来反抗奋斗,达到革命的目的”。 (二)戏剧的职业化★欧阳予倩对戏剧职业化道路推动很大。
(三)几个重要的戏剧作家★洪琛、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洪琛:名洪达,字浅哉,江苏武进人,是中国到国外专攻戏剧的第一人。他创立了中国话剧的正规表演、导演体制。作品有:《赵阎王》、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洪琛的戏剧创作思维侧重理性化,具有概念化倾向。洪琛积极倡导“国防戏剧”,创作有剧本《走私》、《咸鱼》、《飞将军》、《鸡鸣早看天》等作品。
第二节 曹禺
一、生平和创作★ 曹禺1910-1996,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剧本《胆剑篇》、《王昭君》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与《日出》一同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牢固地确立了曹禺在戏剧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其他作品还有《蜕变》《艳阳天》《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二 四大剧作★曹禺剧作写出了人的生存困境,在困境中,人无论如何“挣扎”,都不能摆脱“宇宙”的“残酷”。 (一)雷雨:有“三一律”的特点。矛盾冲突激烈,背景渲染细致,语言诗化。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