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0级会计学专业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怎样理解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
任何一项资本品的价值都来源于它的生息能力。如果用现金流量贴现模式来考虑,即资本品的价格等于未来各期的预期收益的净现值,这个贴现率r就是资本的边际效率。只有当资本的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企业才会进行投资。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是:一方面随着投资的增加,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在短期资本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品的价格会上升;另一方面投资的增加必然带来产品供给的增加,在短期产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预期收益也呈下降趋势。根据上面公式可知,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凯恩斯主义认为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几种?
(1)交易动机。这是指为了应付日常交易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无论是厂商或家庭都如此。
(2)谨慎动机。这是指为防止意外支出,必须有一部分货币,如为了应付事故、防止失业和对付疾病等意外事件,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有时也称为预防动机。
(3)投机动机。这是指为了遇到投资能获得巨额利润的有利时机,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用于投资,包括兴建效益好的项目和购买获利多的证券等。
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需求,可用L1表示;投机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可用L2表示。L= L1+ L2
什么是凯恩斯陷阱?
凯恩斯陷阱的含义是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为无限大,人们不再投资或购买债券,而大量持有货币。
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有那些?
货币供给增加、货币需求减少(如物价下降) 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货币供给减少、货币需求增加(如物价上升)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举例:有关货币需求的计算
下面给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收入(美元) 货币需求量(美元) 利率(%) 货币需求量(美元) 500 100 12 30 600 120 10 50 700 140 8 70 800 160 6 90 900 180 4 110
(1)求收入为700美元时, 利率为8%和10%时的货币需求
(2)求600,700和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种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 (3)根据上述数据,写出货币需求函数的表达式
(4)根据(2)做出货币需求曲线,并说明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怎样移动?
(1)收入 Y=700,利率r=8时的货币需求L=140+70=210 收入 Y=700,利率r=10时的货币需求L=140+50=190
(2)收入 Y=600,利率r=12时,L=120+30=150 利率r=10时,L=120+50=170
利率r=8时,L=120+70=190 利率r=6时,L=120+90=210 利率r=4时,L=120+110=230
收入 Y=700利率r=12时,L=140+30=170 利率r=10时,L=140+50=190 利率r=8时,L=140+70=210 利率r=6时,L=140+90=230 利率r=4时,L=140+110=250
收入 Y=800利率r=12时,L=160+30=190 利率r=10时,L=160+50=210
第 5 页 共 11 页
5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0级会计学专业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利率r=8时,L=160+70=230 利率r=6时,L=160+90=250 利率r=4时,L=160+110=270
(3)从上述数据中可知,货币需求函数 L=0.2y+150-10r
(4)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举例:有关IS-LM曲线的计算问题。
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0.8(1–t)Y, 税率为t=0.25, 投资函数为I=900–50r, 政府购买G=800, 货币需求为L=0.25Y–62.5r, 实际货币供给为M/P=500, 试求: (1)IS曲线 (2)LM曲线
(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1)由Y=C+I+G,可知IS曲线为:
Y=0.8(1-0.25)Y+900-50r+800,化简可得: Y=4250-125r,此即为IS曲线。 (2)由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即 可得LM曲线:
500=0.25Y-62.5r,化简可得: Y=2000+250r,此即为LM曲线。
(3)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曲线 和LM曲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以通过求解IS和LM联立方程:
Y=4250-125r ?????????① Y=2000+250r ?????????② 得均衡利率r=6,和均衡收入Y=3500
什么叫M0和M1?
根据资产流动性标志,货币存粮可以划分为若干不同层次,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和铸币及辅币及通货最具有流动性,随时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投入流通。但并非所有现钞都计入货币供应量。要从发行的钞票中扣除各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及通货发行额减去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其剩余部分及“通货净额”才记入货币供给量,这部分货币供给量可作为货币供给的第一层次,一般用M0表示。
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通货(即通货净额)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称为M1,这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通货最具有流动性,而活期存款也可以随时提取,开出支票就可以当现钞用,不需要任何中间周转的手续,因此活期存款可看作现钞货币,它和通货一起就构成M1。
货币的供给可区分为M1,M2和M3, 为什么宏观经济学经常把注意力放在M1上?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在M1上是因为:第一,M1是中央银行最容易控制的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必须通过容易施加影响的货币供给来实现,而M2 和M3种有不少于银行系统没有直接联系,难以控制;第二,经济学研究货币对经济的作用,关键要研究货币的交换媒介功能,而M1是最直接和交换媒介相联系的。
除了利率的变化, 还有什么因素能带来货币需求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变化?
凯恩斯的理论认为,除了利率的变化,收入的变化也会影响货币需求,人们收入越高,他想持有的货币越多,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简单。除了利率的变化,以下一些因素也能带来货币需求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变化:
第一,货币交易需求很多发生于购买金融资产,而不是商品和劳务,而金融资产(如股票)的交易量并不一定与收入变化同方向变化。例如,人们预期股市要上扬或下跌,交易量可能大幅增加,这时货币需求量的变化不一定与收入成正比。
第二,交易不一定需要货币,信用方式支付就可以大大减少对现金或活期存款的需求。
第三,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可以大大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从而大大促使货币对收入比率下降,即降低货币需求。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无论货币当局怎样扩大货币供给量,人们也不会购买证券,而情愿持有货币,即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出现无穷大的局面。这种状态就叫流动性陷阱状态。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第 6 页 共 11 页
6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0级会计学专业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在Keynes货币理论中,宏观的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是这样的: Ms- r- I- Y
但是,在流动性陷阱的时候,不管政府的货币供给量如何改变,均衡利率都不变,则投资与产出自然也不会变化。所以说,在流动性陷阱阶段,宏观货币政策无效。
什么是挤出效应?
由于公共支出增加,引起市场利率上升,从而使私人投资成本增加,私人投资量下降的现象称为挤出效应。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什么?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 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即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也就是说,总支出水平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该模型认为要实现均衡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G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率s与资本——产出比率v之比;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会出现停滞;短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一致。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有那些来源?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可以有三个来源,一是人口的增加,二是人口中就业率的增加,三是劳动时间的增加。
*什么是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提出的反映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
资本可以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其中,物质资本又称为有形资本,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为无形资本,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
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可以有三个来源,一是人口的增加,二是人口中就业率的增加,三是劳动时间的增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是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发展。资源配置的改善主要指人力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企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的成本下降与收益增加,知识的进展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新工艺的发明与采用等。
在不同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有何不同的影响?
在不同的资源利用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即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分为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可以增加;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长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供给也不会增加。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价格水平不变;总需求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而价格水平也不变,即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动。
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价格水平也上升;总需求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也会下降,即总需求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的变动。
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由于资源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所以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价格水平上升,而国民收入不会变动;同样,总需求的减少也只会使价格水平下降,而国民收入不会变动,即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而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
总需求分析的基本假设前提是什么? 在进行总需求分析时,有三个基本假设前提。
第 7 页 共 11 页
7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0级会计学专业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即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是不变的。
第二,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第三,价格水平是既定的。
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如何有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的问题,因此,发展不仅有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的问题,而且还有适应这种增长的社会制度及观念、意识的变化问题,它所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辨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加。理解经济增长定义,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时间。增长必须在两个时点基础才能进行比较,而这两个时点的长短对增长幅度有决定意义,经济学家往往把经济增长的时间含义确定为一个经济周期,即经济从衰退到繁荣的一个时间循环。 其次,经济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变动率作为衡量指标。而且,衡量经济增长所使用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是以不变价格测算的,从而使得物价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不产生影响。
此外,衡量经济增长不仅要看经济活动的总量增加多少,而且要看某一时期平均每人生产的产量增加多少,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实际国民收入或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社会制度、人口素质、经济结构等许多方面的优化。
*索洛模型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基本含义是: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变化率 决定于人均储蓄量sf(k)和按既定的资本劳动比配备每一新增长人口所需资本量nk之间的差额,因此,要使人均资本拥有量有所增长,就必须使人均储蓄量大于配备每一新增人口所需要的资本量,即资本存量的增加必须快于劳动力的增加。
另一含义:一个社会中的人均储蓄量s f(k)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增加 ,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装备,这被称作“资本的深化”;二是用于为每一新增人口提供平均的资本装备nk,这被称作“资本的广化”。
*怎样理解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
(1)在新古典理论分析中,假定规模报酬不变。这个假定是不准确和不符合实际的。这个假定的实质是技术水平不变,这是不可能的。
(2)在新古典理论分析中,假定技术进步为外生变量。把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必然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技术进步必然带来很大偶然性,技术的使用不需要付出成本,并且直接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观点相悖。
这种局限性使得新古典增长理论已经不适合技术进步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于是产生了把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与传统增长理论的区别
第一,罗默将技术看作是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它是一个内生而非外生的因素,技术整体的增长与投入的资源成正比;
第二,技术能够提高而不是减少投资的收益,这正是发达国家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原因;
第三,技术和投资存在一种相互刺激的关系,投资使技术更有价值,技术反过来又使投资收益更高,这种良性循环能够长期提高经济增长率,而传统增长理论认为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第四,罗默认为垄断能够刺激和引导各公司去进行技术研究,因而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而传统增长理论则认为“完美的竞争”是规范准则,垄断是离经叛道。
经济周期的成因有哪些?
消费不足理论、心理因素理论、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理论、太阳黑子理论、政策循环理论、创新理论。
*加速原理的局限性是什么?
(1)加速原理只是简单、笼统地分析了国民收入与投资的关系,而没有作更详细的区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国民收入与投资的关系更为复杂。
(2)加速原理分析中假设技术不变,因而加速数是固定不变的,这样的分析只考虑了资本量上的变化,而忽视了新投资提高资本产出比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
(3)加速原理所指出的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的加速作用并不能在所有条件下都充分发挥出来,它只能在经济中
第 8 页 共 11 页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