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一遍过专题38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制备(选择题)(含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一遍过专题38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制备(选择题)(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6 7:33:52

但其官能团不同,应该用红外光谱法鉴别,A项错误;B. 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作为标准液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进行滴定,用高锰酸钾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待测液乙二酸呈酸性,同样要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用待测液润洗酸式滴定管,B项错误;C.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会将溶液中的亚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根离子,干扰实验,C项错误;D. 氨水与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AgNO3溶液遇氨水先出现浑浊,继续滴加氨水后沉淀会溶解最终形成银氨溶液,而氨水与硝酸钾无明显现象发生,因此可以用逐滴加入氨水的方法鉴别KNO3、A1?NO3?3和AgNO3溶液,D项正确。 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对应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A 操作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将B 气体通入盛有少量酸性溶液中 与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溶液紫色褪去 气体产物有乙烯 与C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得到澄清溶液 存 向盛有少量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裂化汽D 油,充分振荡,静置

【答案】D

【解析】A.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吴黄色,只能证明含有Na,不能判断是否含有K,A错误;B.乙醇容易挥发,故产物中一定含有乙醇的蒸气,且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不能证明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产生了乙烯,B错误;C.向AgNO3溶液在滴加过量氨水,是由于发生反应:Ag+NH3?H2O=AgOH↓+NH4, AgOH+ 2NH3?H2O=[Ag(NH3)2]+OH+2H2O,产生了络合物,C错误;D.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能够与溴水中的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卤代烃,两层液体均显无色,因此裂化汽油不可用作溴的萃取溶剂,D正确。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的分解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

+

现象 火焰吴黄色 结论或解释 原溶液中有,无 发生消去反应,且能大量共上、下层液体均近无色 裂化汽油不可用作溴的萃取溶剂 5

A.实验前通入N2的作用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 B.②、⑥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均是为了检验CO2气体 C.装置中试剂X为NaOH溶液,固体Y为CuO固体

D.将①中所得固体溶于KSCN溶液,可以检验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D

【解析】A.反应装置中含有空气,若不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会将草酸亚铁分解产生的FeO氧化为Fe2O3,影响实验测定,因此该操作合理,A正确;B.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为了检验FeC2O4·2H2O 分解产物中含CO2气体;⑥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为了检验CO2气体,进而证明FeC2O4·2H2O分解产生的物质中含CO,CO与⑤处的灼热的CuO发生了反应产生了CO2,B正确;C. FeC2O4·2H2O受热分解产生的CO2气体通过②检验出来,通过装置中试剂X为NaOH溶液来除去,经无水氯化钙干燥后经灼热的固体Y反应转化为CO2气体,所以Y为CuO固体,C正确;D.将①中所得固体为FeO,该物质在KSCN溶液中不能溶解,且其中含有的铁元素为+2价,与KSCN也不能发生反应,因此不可以检验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D错误。 11.实验室可以使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的气体,且药品选用也正确的是( )

A.O2: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B.SO2:亚硫酸钠和稀硫酸 C.CO2:大理石和稀硫酸 D.H2S:硫化亚铁和稀硫酸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锰和双氧水反应剧烈,难以控制,不能用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制备,故A错误;B.亚硫酸钠溶于水,不能做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故B错误;C.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在大理石的表面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碍反应的进行,难以制备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D.硫化亚铁不溶于水,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可用该装置制备,故D正确。

12.下图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该装置适合于

6

A.用浓硝酸和Cu制取NO2 B.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Cl2 C.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 D.用NH4Cl溶液和Ca(OH)2制取NH3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B.浓盐酸和 MnO2 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缺少加热装置,故B错误;C.H2O2溶液和 MnO2 反应不需要加热,且氧气不溶于水,则图中固液反应不加热、排水法收集可制取 O2,故C正确;D.NH4Cl 和 Ca(OH)2 反应,为固体加热制备气体的原理,图中缺少加热装置,故D错误。

13.常温下,溴苯是不溶于水的液体,且不与酸、碱反应,可用如图装置制取(主反应为放热反应),制取时观察到烧瓶中有大量红棕色蒸气,锥形瓶中导管口有白雾出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备溴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锥形瓶中导管口有白雾出现是因为HBr极易溶于水 C.装置图中长玻璃导管仅起导气作用 D.溴苯中溶有少量的溴,可用NaOH溶液除去 【答案】C

【解析】A. 制备溴苯的方程式为:

,根据化学反应特点,制备溴苯的反应

属于取代反应,A项正确;B. HBr易挥发且极易溶于水,生成的HBr遇到水蒸气出现白雾,B项正确; C. 该反应放出热量,所以装置图中长直玻璃导管起导气和冷凝作用,C项错误;D.溴苯与NaOH溶液不反应且不溶于NaOH溶液,Br2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溴苯中溶有少量的溴,可用NaOH溶液洗涤除去,D项正确。

14.采用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7

A.装置甲可用于检验1—溴丙烷的消去产物 B.装置乙用于实验室制硝基苯 C.装置丙可证明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D.装置丁用于制取乙酸乙酯 【答案】B

【解析】A.由于挥发出的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必须先利用水除去乙醇,才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A错误;B.实验室制硝基苯在50-60℃下发生反应,需要用水浴加热,且温度计测量的是水浴的温度,选项B正确;C.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可与苯酚钠反应制取苯酚,不能证明酸性碳酸>苯酚,选项C错误;D.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产生的乙酯乙酯用饱和碳酸钠吸收,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选项D错误。

15.用下列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相关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装置配制银氨溶液

B.图2装置分离苯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水层与有机层 C.图3装置分离混合物的苯和甲苯

D.图4装置检验溴乙烷的消去反应产物中含有乙烯 【答案】B

【解析】A.向硝酸银中滴加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可制备银氨溶液,图中试剂顺序不合理,A错误; B.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萃取后水在下层,图中分层现象合理,B正确;C.苯和甲苯互溶,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水银球应在支管口处,且冷水应下进上出,C错误;D挥发的醇及生成的烯烃均使高锰酸钾褪色,由现象不能说明乙烯的生成,D错误。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但其官能团不同,应该用红外光谱法鉴别,A项错误;B. 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作为标准液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进行滴定,用高锰酸钾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待测液乙二酸呈酸性,同样要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用待测液润洗酸式滴定管,B项错误;C.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会将溶液中的亚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根离子,干扰实验,C项错误;D. 氨水与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AgNO3溶液遇氨水先出现浑浊,继续滴加氨水后沉淀会溶解最终形成银氨溶液,而氨水与硝酸钾无明显现象发生,因此可以用逐滴加入氨水的方法鉴别KNO3、A1?NO3?3和AgNO3溶液,D项正确。 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对应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A 操作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将B 气体通入盛有少量酸性溶液中 与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溶液紫色褪去 气体产物有乙烯 与C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得到澄清溶液 存 向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