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食品安全知识手册

食品安全知识手册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1 1:21:34

4、不买比正常价格过于便宜的食品,以防止上当受害。 5、不买不吃有毒有害的食品;如河豚鱼、霉蘑菇、果子狸等。 6、不买来历不明的死物。

7、不买畸型的和与正常食品有明显色彩差异的鱼、蛋、瓜、果、禽、畜等。 8、不买来源可疑的反季节的水果蔬菜等。

9、不宜多吃国家卫生部提醒的以下10种食物:松花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面、葵花籽、菠菜、猪肝、烤牛羊肉、腌菜、油条。 10、购买时查看食品的包装、标签和认证标志,看有无注册和条形码,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怀疑有问题的食品,宁可不买不吃。购买后索要发票。

11、买回的食品应按要求进行严格的清洗、制作和保存。 12、厨房以及厨房内的设施、用具要按要求进行清洁管理。 四、消费中食品安全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1、买食品尽量到有信誉的正规商店、超市和管理健全的农贸市场去购买,注意观察其是否取得《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资质。 2、尽可能购买正规企业生产的、有信誉的食品,不买注水肉、有农药残留的果蔬,要买放心肉、放心菜。

3、不买腐败霉烂、变质的或接近腐败霉烂、变质、生虫的肉类、鱼类、瓜果和蔬菜,不买过于便宜的粮、油、饮料及其他食品。

4、不买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类、畜类和水产类食品。不买死的黄鳝、河蟹、乌鱼和贝类。

5、不买畸形的鱼、蛋、瓜、果,绿骨猪肉、米猪肉,或色泽、外形等与正常食品有明显不同、看起来有“恶心感”、“恐惧感”的食品。

6、不买、不吃有毒有害食品,如河豚鱼、毒蘑菇、没有精练的棉籽油,已知被有毒农药浸泡的粮食、花生及用旧化肥袋装盛的食品。 7、不随意购买来源可疑的反季节的瓜果、蔬菜。

8、查看食品的包装、标签,看有无注册和条码,最主要的是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于怀疑存在不安全因素的食品,宁可暂时不买。待弄清真相后再决定对策。不买不食无生产厂家名称、无厂家地址、无生产日期、保质期(“三无”)的食品。

9、不买不食未在产品包装上标注“QS”质量安全标志的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15类食品;不购买和食用已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购买和食用虽未超过保质期但因保管不善已经变质的食品。 10、买回的食品应按要求进行清洗、烹调和保管。

11、不买不食色素较重的食品。尽量不买不食散装食品,特别是无防尘、防蝇、温控设施和在日光下曝晒的散装食品。

12、尽量不买不食卫生条件差、无食品生产经营资质的小作坊、小商店、小摊贩经销的食品。

13、尽量不买不食疑似仿冒、假冒和虚假宣传的食品。

14、国家卫生部曾提醒10种食物不宜多吃,可作为选购食品时的参考。这10种食品是:松花蛋(皮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面、葵花籽、菠菜、猪肝、烤牛羊肉、腌菜、油条。

15、向经营者索要“发票”或购货凭证,用后保留产品的包装袋等。发票的内容要齐全、具体,并与所购食品相符。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品安全事故,有一定的投诉举报依据。 16、尽量购买标有优质安全食品标志的食品。 五、如何获得食品安全的信息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由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对国内食品安全形势做出分析,并予以发布;综合发布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向社会发布各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其中,农业部门发布有关初级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检测信息;质检、工商、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四个部门联合发布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的信息。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发布。

因此,通过阅读相关报刊杂志、进入各级食品安全信息网和上述各级部门网站可以获得大量最新的食品安全信息。 六、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 1、基本知识充电

⑴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按国际粮农和卫生组织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一种不以单独食用为目的,是为了改进食品的色、香味、口感;增进食品营养;防止食品变质、延长保质期,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合成或天然物质。但必须经严格的毒理试验,确定其每天服用终生最安全

的剂量。如大米中添加的防虫剂;小麦粉中加入的面粉处理剂;油脂中加入的抗氧化剂;豆制品中加入的凝固剂和消泡剂;酱油中加入的防腐剂;糕点、糖果和饮料中加入的着色剂和甜味剂等等。

⑵ 怎样审批:我国所有同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均经过申请并经过严格的毒理评价,首先由全国的医学专家对其毒理学进行评价预审,然后由全国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讨论审定,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由卫生部发布。所以列入使用名单的品种,均是慎之又慎才确定的。并规定了其使用范围和最高使用的限量。因而按照规定使用,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⑶ 大致分类:按其功用主要有食用着色剂、食用香精、甜味剂、酸味剂、增鲜剂、防腐剂、营养剂、乳化剂、增稠剂、面粉品质改良剂等。我国迄今已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有22个门类近1500个品种。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品种达3000-4000种。 2、正确选择、适量使用,有益无害

在食品中正确选择,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对人体健康有任何损害,而不按国家标准过量添加则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在很多被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中,如营养强化剂中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大家容易理解它们对加入食品的好处。另有一些食品添加剂还具备防病抗病功能,且在2002年国家药物监督局批准的准字号药物名单中。例如:红曲米、辛葵酸甘油酯能调脂降脂;甘草甜能护肝;茶多酚、木糖醇能防龋齿;紫草红、乳链菌肽能抗炎抑菌;胡罗巴胶、木糖醇是糖尿病食品;低分子海藻酸盐能降血压。 3、食品防腐剂,没那么可怕! ⑴ 食品防腐的必要性

生鲜食品放久,细胞组织离析,为微生物滋长创造了条件。 食物被空气、光和热氧化,产生异味和过氧化物,有致癌作用。 肉类被微生物污染,使蛋白质分解,产生有害物腐胺,组胺,色胺等,是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

食物未进行保鲜处理保存在冰箱中,仍会腐败变质,只是速度放慢而已。

食品为防止微生物的侵袭,必须进行防腐处理,不过是除菌、灭菌、防菌、抑菌不同的手段而已。

⑵ 化学防腐剂的使用是安全的

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各种防腐剂中,仍以化学合成的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丙酸盐为主。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比国际标准还要严格得多。 比如:苯甲酸钠在国际上ADI值为0-5,相当于60kg成人的终身摄入无害剂量,每天为300mg;而我国规定在饮料中为0.2g/kg,即一个成年人每天喝一升饮料,苯甲酸钠200mg,比国际规定的ADI值还低。 ⑶ 防腐剂认识的误区:

至今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对食物防腐保鲜的错误看法,认为纯天然食物就不应添加任何防腐抗氧剂。

其实市场上所有加工的食品,为了防止腐败变质,均经过了防腐处理,只是方法不同罢了。

例如罐头食品是经过高温杀菌、抽空密封保存的食品,当然不需要加任何防腐剂;又如用糖腌制的蜜饯和盐腌制盐干菜,由于高浓度的糖和盐,使微生物细胞脱水,而不可能在这类食物上繁殖;牛奶经乳酸菌发酵生成的酸奶,含有防腐作用的乳酸和乳酸菌素,所以不需添加防腐剂;以上食品均不需再添加任何防腐剂,也不必在包装上去注明\本产品不含防腐剂\。

有些消费者,每天喝着国际名牌可乐饮料,但可能不知道:全世界的可乐,均含有苯甲酸钠防腐剂!

有些食品营养丰富,水份又高,容易腐败变质,并且包装后要在货架上需停留一段时间,为了保证在保质期内不受微生物的破坏,就必须加入适量的防腐剂,这正是为了对消费者负责任。

千万不能理解成:\任何食品,不论什么环境下,不加防腐剂的食品,是最好的食品\。 4、哪些食品出现过食品添加剂超标的问题:

⑴ 甜味剂、防腐剂使用超标:蜜饯、果脯、山楂羹、茶饮料、易拉罐装碳酸饮料。

搜索更多关于: 食品安全知识手册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4、不买比正常价格过于便宜的食品,以防止上当受害。 5、不买不吃有毒有害的食品;如河豚鱼、霉蘑菇、果子狸等。 6、不买来历不明的死物。 7、不买畸型的和与正常食品有明显色彩差异的鱼、蛋、瓜、果、禽、畜等。 8、不买来源可疑的反季节的水果蔬菜等。 9、不宜多吃国家卫生部提醒的以下10种食物:松花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面、葵花籽、菠菜、猪肝、烤牛羊肉、腌菜、油条。 10、购买时查看食品的包装、标签和认证标志,看有无注册和条形码,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怀疑有问题的食品,宁可不买不吃。购买后索要发票。 11、买回的食品应按要求进行严格的清洗、制作和保存。 12、厨房以及厨房内的设施、用具要按要求进行清洁管理。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