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培训试题(中级)
A. 套装转子; B. 焊接转子; C. 整锻转子
56. 汽轮机通流部分结了盐垢时,轴向推力( A ) A. 增大; B. 减小; C. 基本不变
57. 再热式汽轮机,由于中间容积的影响,中、低压缸功率的滞延现象大大降低了机组的( C ) A. 稳定性; B. 经济性; C. 负荷适应性
58. 采用中间再热的机组能使汽轮机( C )。
A、热效率提高,排汽湿度增加; B、热效率提高,冲动汽轮机容易; C、热效率提高,排汽湿度降低; D、热效率不变,但排汽湿度降低。 59. 汽机常用和重要的热力计算公式是( D )。
A、理想气体的过程方程式; B、连续方程式; C、热量平衡方程式; D、能量方程式。
60. 对同一种流体来说,沸腾放热的放热系数比无物态变化时的对流放热系数( B )。 A、小; B、大; C、相等; D、无法确定。 61. 汽轮机调速系统的执行机构为( C )。
A、同步器; B、主油泵; C、油动机; D、调节汽门。 62. 在凝汽器内设空气冷却区是为了( C )。
A、冷却被抽出的空气; B、防止凝汽器内的蒸汽被抽出;
C、再次冷却、凝结被抽出的空气、蒸汽混合物; D、用空气冷却蒸汽。 63. 汽轮机负荷过低会引起排汽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C )。
A、真空过高; B、进汽温度过高;C、进入汽轮机的蒸汽流量过低,不足以带走鼓风摩擦损失产生的热量;D、进汽压力过高。
64. 泵和风机的效率是指泵和风机的( B )与轴功率之比。 A、原动机功率; B、有效功率; C、输入功率; D、视在功率。 65. 离心泵的效率等于( C )。
A、机械效率3容积效率+水力效率; B、机械效率+容积效率3水力效率; C、机械效率3容积效率3水力效率; D、机械效率+容积效率+水力效率。 66. 轮机正胀差的含义是( A )。
A、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的差值; B、汽缸膨胀大于转子膨胀的差值; C、汽缸的实际膨胀值; D、转子的实际膨胀值。 67. 汽轮机旁路系统中,低旁减温水采用( A )。
A、凝结水; B、给水; C、闭式循环冷却水;D、给水泵中间抽头。 68. 给水泵( D )不严密时,严禁启动给水泵。
A、进口门; B、出口门; C、再循环门; D、出口逆止门。 69. 物体的热膨胀受到约束时,内部将产生( A )。
A、压应力; B、拉应力; C、弯应力; D、附加应力。
70. 转子的临界转速低于工作转速( D )时,才有可能发生油膜振荡现象。 A、4/5; B、3/4; C、2/3; D、1/2。
71. 采用滑参数方式停机时,( C )做汽轮机超速试验。
A、可以; B、采取安全措施后; C、严禁; D、领导批准后。 72. 在新蒸汽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喷嘴调节的汽轮机在额定工况下运行,蒸汽流量再增加时调节级的焓降( B )。
A、增加; B、减少; C、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D、不变。 73. 大型机组的供油设备多采用( A )。
A、离心式油泵; B、容积式油泵; C、轴流泵; D、混流泵。 74. 球形阀的阀体制成流线型是为了( C )。
A、制造方便; B、外形美观; C、减少流质阻力损失; D、减少沿程阻力损失。 75. 汽轮机热态启动时主蒸汽温度应在高于高压缸上缸内壁温度( D )。 A、至少20℃; B、至少30℃; C、至少40℃; D、至少50℃。 76. 凝汽器端差一般规定在什么范围?(C)
A.1~3℃ B.3~5℃ C.5~7℃ D.7~10℃
77. 做危急报安器校验时,前两次动作转速差不应超过( B )。 A.0.4% B.0.6% C.0.8% D.1.0% 78. 我国颁部的振动标准是:额定转速为3000r/min的机组,其轴承振动的振幅值在( A )毫米以下良好,在( B )毫米以下为合格。
A.0.03 B.0.05 C.0.07 D.0.10
79. 汽轮机正常运行时,一般规定最低油位线,应不低于油泵吸入以上( C )毫米。 A.50~80 B、800~100 C、100~150 D、150~200 80. 一般规定推力瓦块乌金温度不允许超过( C )。 A.120℃ B.100℃ C.95℃ D.75℃
81. 如果蒸汽在喷管的流速变化率小于蒸汽比容的变化率,那么喷管截面积的数值要逐渐( B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82. 下面所列蒸汽放热系数最大的是( A ),比较适合于冷启冲转的蒸汽是( B )。 A、高压过热蒸气 B、低压微过热蒸汽 C、湿蒸汽 D、干饱和蒸汽
83. 按汽流流动方向的不同,凝汽器分为四种,目前采用较多的是( D ) A.汽流向下式 B.汽流向上式 C.汽流向心式 D.汽流向侧式
84. 金属材料的脆性转变温度是一种固有的特性,原始值( D ) A、固定不变
B、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C、随高温下工作时间延长而降低 D、随高温下工作时间延长而升高
85. 对于等截面叶片( C )离心拉应力最大。 A、叶型顶部 B、叶型中部 C、叶型根部 86. 通过喷咀的流量系数定义为( A )
A、相同初终参数下,实际流量与临界流量之比 B、相同初终参数下,实际流量与理想流量之比
C、相同初终参数下,临界流量与最大临界流量之比 D、相同初终参数下,临界流量与理想流量之比
87. 喷咀出口所能获得最大的蒸汽速度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A ) A、不但与εn有关,而且与喷咀截面形状有关 B、只与压比εn有关
C、只与喷咀后的压力有关 D、只与喷咀截面形状有关
88. 采用一次中间再热,可使机组的热经济性提高 ,采用两次中间再热可再提高_____ ( C )
A、05%,02% B、2%,1% C、5%、2% D、5%,3% 89. 汽轮机冷启初期珠状凝结放热系数可达膜状的( D )倍。 A、10—12 B、15—18 C、10—18 D、15—20
90. 直流油泵是在事故情况下保证机组安全停机的最终供油设备,必须十分可靠,为验证其可靠性,应进( B )试验。
A、机组运行和备用中做定期合闸启动 B、机组启动与盘车状态下合闸启动
C、机组每次检修后,当润滑油母管压力为0,并且直流油泵出口门全开时合闸启动。 D、机组检修后,关闭通流油泵出口门合闸启动
91. 汽轮机高压部分各级的叶轮摩擦损失比低压的各级的( A )。 A、大 B、小 C、相等
92. 油膜振动荡发生后,涡动速度( A ) A、等于临界转速
B、等于1/2工作转速相应频率 C、不一定
D、小于临界转速
93. 在调节系统中将调节系统中的各滑阀重新稳定在中间位置的机构是( B ) A、感应机构 B、反馈机构 C、执行机构 D、传动放大机构 94. 在绝热压缩过程中,其( A )
A、温度升高 B、温度降低 C、温度不变 D、不一定
95. 为防止在做汽轮机甩负荷试验时超速,故在甩负荷试验前应进行( A ) A、汽门严密性试验
B、将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适当调低 C、适当调小速度变动率
96. 每月至少做一次抽气逆止门活动试验,某一逆止门动作不灵时,应( C ) A、当天进行分析消除 B、申请停机处理 C、停止使用该段抽汽 D、降低机组负荷运行
97. 引起流体流动时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 A ) A、流体压缩性 B、流体的膨胀性 C、流体粘滞性 98. 工质的内能决定于( C ),即决定于所处的状态。 A 温度;B比容;C温度和比容;D压力 99. 流体能量方程的适用条件是( A )
A流体为稳定流动; B流体为可压缩流动; C流体为不稳定流动; D流体所选两断面都不处在缓变流动中。
100. 为了保证机组调节系统稳定,汽轮机的转速变动率一般应取( B )为合适。
A、1% ⺷- 2%; B、3% ⺷-6%; C、6% ⺷-9%; D、9% ⺷-12%。 101. 汽轮发电机组的自激振荡是( A )。
A、负阻尼振荡; B、有阻尼振荡; C、无限阻尼振荡; D、不产生阻尼振荡。 102. 汽轮机热态启动,冲转前要连续盘车时间不少于( B )。 A、6h; B、4h; C、;2h D、1h。
103. 机组真空严密性试验时,真空的平均下降速度不应超过( A )。
A、400Pa/min; B、300 Pa/min; C、350 Pa/min; D、500 Pa/min。 104. 机组频繁启停增加寿命损耗的原因是 ( D ) 。
A、上下缸温差可能引起动静部分磨擦; B、胀差过大;
C、汽轮机转子交变应力过大; D、热应力引起的金属材料疲劳损伤。 105. 一般规定汽轮机调速系统检修后的充油试验应该在( D )后进行。
A、机组并网前; B、机组并网后; C、超速试验前; D、超速试验后。 106. 下列关于热态启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 热态启动汽缸金属温度较高,汽缸进汽后有个冷却过程。 B. 热态启动都不需要暖机;
C. 热态启动应先送轴封,后抽真空;
D. 热态启动一般要求温度高于金属温度50~100℃。 107. 现代大型汽轮机可以采用的冲转方式的是 ( C ) A. 额定参数冲转; B. 非全周进汽冲转; C. 滑参数压力法; D. 滑参数真空法冲转。
108. 采用喷嘴调节工况的汽轮机,调节级最危险工况发生在( A ) A. 第1调节阀全开,第2调节阀尚未开启时; B. 调节阀全开启的情况;
C. 第1调节阀刚开,其他阀尚未开启时; D. 2调节阀全开,第3调节阀尚未开启时。 109. 叶轮摩擦损失与( D ) 有关。
A:部分进汽度;B:余速;C:叶高;D: 叶轮与隔板的间隙。 110. 背压式汽轮机的最大轴向推力一般发生在( B )时。 A:空负荷; B:中间某负荷; C:经济负荷; D: 最大负荷。 111. 变工况时,焓降变化而反动度基本不变的级是( C )。 A:纯冲动级; B:复速级; C:反动级
112. 喷嘴调节的汽轮机当各调节阀依次开启时,对应于第一调节阀后的喷嘴组所通过的流量( D )。 A一直在增加;
B:第一阀开启时增加,全开后就维持不变;
C:第一阀开启时增加,全开后先维持不变,然后又增加。 D:第一阀开启时增加,全开后先维持不变,然后减少。 113. 合理部分进汽度选取依据是( A ) A叶高损失和部分进汽损失之和为最小; B漏汽损失和部分进汽损失之和为最小; C鼓风损失和斥汽损失之和为最小。
114. 下列损失中,属于级内损失的是( C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