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第四—六节
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
B.“穹庐”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居室,用穹庐比喻草原天空,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
C.一个“风”字令人欣赏:清风吹过,草浪起伏,牛羊闪现,多姿多彩,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
D.这首民歌写川、山、天、四野、牛羊;由上而下,再到四野,又由近而远,有层次,有立体感。
5.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出 塞 王维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及汉代的边塞”。 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第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6.朗读杜甫诗《江南风李龟年》,指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A.前两句追忆与李龟年在唐朝繁盛时期的交往,是对昔日友谊的回顾。 B.后两句写故友重逢的情景,但二人都近垂暮之年,眼前美景难消心中的悲怆。
C.“落花时节”恰当比喻了二人潦倒的处境,蕴涵着对唐朝衰落的感慨。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与故友意外相逢的喜悦心情和无限感慨。 7.朗读《春夜喜雨》,指出下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9 页 共 35页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A.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句中也饱含着喜悦之情:黑云密布,雨意正浓,今夜准能下一场透雨!
B.前四句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雨写活了:她是那么懂事、有心,及时地、悄悄地滋润着万物。
C.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颔联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春雨轻柔润物的特点;颈联从视觉的角度,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
D.尾联写出了第二天清晨春雨之后诗人看到的美景:锦官城内到处是花团锦簇、鲜红欲滴。
8.谈谈你对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名句的理解。 答:
9.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哀”,是因为他“尚思为国戍轮台”。 B.诗中的“风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C.诗人特别想去戍守“轮台”,说明他对“轮台”这个地方有特殊的感情。 D.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心,在激越豪迈之中也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悲哀。
10.朗读周邦彦《浣溪沙》,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 10 页 共 35页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 这首词中,作者想借“登楼”表达什么?( ) A儿女私情 B思乡之情 C壮志豪情 D悼念之情
(2)“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这两句的意境同以下哪一项近似?( )
A.燕去燕来还过日,花开花落即经春。 B.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C.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D.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11.朗读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回答以下问题。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的是西湖六月里一个黄昏的美丽景色。
B.送别诗一般都是抒写诗人送别之情的,这首诗却以写景代替送人,构思别致。
C.诗中“莲”、“荷”指同一物,诗人把二字错开使用,是为了避免重复。 D.这首诗从大处落笔,着力渲染,描绘了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画面。
(2)诗中的“红”与杜牧笔下“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红”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答:
第 11 页 共 35页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2.朗读李白诗《望天门山》思考并回答问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对李白写《望天门山》这首诗的观察点,人们有不同看法:一种认为作者是站在岸边高处;另一种认为作者是站在行进的船上。你赞成哪种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意见。
答:
13.朗读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答:
14.朗读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描写的是 生活,抒发了深沉的 情怀。 (2)“ ”、“ ”体现出战斗的紧张和边塞的苍凉;“ , ”刻画出边关将士 而又 复杂的心情。
(3)“羌管悠悠霜满地”中的“霜”指 ,“人不寐”可以用李白《静夜思》中的诗句“ , ”来描绘。
第 12 页 共 35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