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的意义 教学设计-盛宏伟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68----70页的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的1-----5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 使学生通过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 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 电脑出示例1的情景图。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那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表示2杯果汁与3杯牛奶的关系,为理解“比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1)牛奶比果汁多1杯 果汁比牛奶少1杯
23(2)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口答:是怎样
32列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为下面学生体会比与除法的关系打下基础。) 2、 小结,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会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也会用分数或除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板书:比的意义)
二、 自主探索,理解比的意义 (一)教学例1
1、谈话:用比怎样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庆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68页图下面的一段话,比一比看谁能独立理解这部分的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的自学要求,这样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困生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1、学生自学课本后,组织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板书: 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记作2 :3 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记作3 :2 1、引导学生认识比的读写、各部分名称
提问:2比3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3比2呢?
追问:为什么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中2是比的前项,而在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中2又是比的前项?
(设计意图:学生对“比”有了初步的理解,为“学习不同数量之间的比”作下基础。)
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再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正确表达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量的位置。 (一) 学生尝试例1后的“试一试” 提问: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如果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从分数方面来思考,初步感受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比。)
(二) 认识不同量之间的比
1、电脑出示例2,学生讨论后填写书上的表格。
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速度表示哪两种量的关系?(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这种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例1之后,建立了“同数量之间比”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过渡到学习“不同两之间的比”,使知识得以纵向的伸展。)
学生交流讨论,有困难的同学先看一看69页表格下面的一段话。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 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2、提问:900:15表示什么?900:20呢? (三) 揭示比的意义 1、 观察黑板上的几个比,讨论比与什么有关系?两个数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
2、 教师小结:比与除法有关系,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三、 知识内化,自学例2后的“试一试” 1、引导学生自学后,小组讨论:
(1)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 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在教学完成例1、例2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理解比的意义和比值的概念。) (3) 比还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把比改写成除法和分数,使学生明确比也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引导学生从除数不为0的知识迁移,理解比的后项不为0。) (4)结合展示,学生整理表格
名称 联系 区别
比 前项 : 后项 比值 倍数关系
分数 被除数 ÷ 除数 商 运算
除法 分子 —— 分母 分数值 数
四、 用字母表示比、除数、分数的关系
a a:b=a÷b=(b≠0)
b(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自主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思考进行归纳及整理,构建立体的知识网络。) 五、 知识反馈
1、 完成“练一练”
做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后,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做第2题。学生填写后,追问:这一题的比值就是笔记本的什么? 做第3题。指名口答,并要求说说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和求比值,以及把除法算式改写成比和分数的形式的练习,能够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形成回顾与反馈,让学生对比的知识形成纵向与横向的拓展。)
2、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第1—5题。
做第1、2题。让学生独立填。第2题填后追问:这几题的比值就是水果的什么? 做第3题。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后,再交流结果。追问:根据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测量,写出长度的比,并计算比值,对学生渗透“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是斜边的一半。)
做第4题。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作适当的启发(长是宽的2倍,或宽是1长的)学生画好后,展示不同的画法。
2(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帮助学生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初步渗透比的基本性质和图形的相似。)
做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六、 知识梳理,交流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奶比果汁多1杯 , 果汁比牛奶少1杯
2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 ,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
32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记作2 :3 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记作3 :2
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 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aa:b=a÷b=(b≠0)
b教后笔记:
学生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先引导学生认识同类量的比,接着教学不同类量的比,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掌握的效果也比较好,同时为下面学生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从反馈的效果学生理解深刻,掌握牢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丰富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认识,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了认知结构。
《比的意义》学案设计
设计意图: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通过课前复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 1、
根据3÷4=填写下表
3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