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计60分)
右图是不同类型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2005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至0.7%左右,图中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关于④类型国家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B.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口死亡率高 C.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D.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3.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制约,其中首要因素是( )
A.人口的文化水平 B.人口的消费水平 C.资源状况 D.科技发展水平
读下表,回答4-5题。
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表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总人口(万人)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35 167 701 35.27 14.63 8.50 58.36 83.15 90.39 6.37 2.22 1.11 4.关于该城市1982-2000年人口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升高,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降低 D.人口增长率高,有大量青壮年迁入 5.该城市有可能是( )
A.深圳 B.武汉 C.重庆 D.西安 读右图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6-7题。 6.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现代型 B.②是原始型 C.③是传统型 D. ③是现代型
7.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与图中③模式相符的是 A.印度 B.孟加拉国 C.古巴 D.日本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约为13.4亿人(不含港、澳、台)。年均增长0.57%,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率下降0.5%,回答8-9题。
8.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1
B.传统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现代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9.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老年人口快速增长 B.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 C.社会保障体系滞后 D.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据此回答10~12题。
10.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11.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12.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
深圳位于珠江口东侧,广深铁路终点。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林牧渔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港口城市。回答13-14题。
13.当分析深圳人口数量变化时,应重点分析
A.人口的迁移 B.人口的出生率 C.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D.人口的死亡率
14.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A.女性比例高,寿命长 B.营养好
C.文化教育水平高 D.人口的年龄结构轻
自然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和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15~16题。
15.影响图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土地充足,土地生产潜力大
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D.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 16.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中出现的“民工潮”现象是:
①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地转化不足造成的 ②农业现代化带来的人口城市化 ③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④因大城市就业人口短缺造成的
2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中国经济网2008年12月29日消息:由于省外流动人口增长较快和提前进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我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2007年常住人口已达9449万人,首次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据此回答17~18题。
17.导致人口向广东省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原因 B.政治原因
C.经济原因 D.文化原因
18.若m是广东省户籍人口的老年化比例值,n是总人口的老年化比例值,则 A.m=n
B.m>n
C.m D.无法判断 据悉,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区的战略规划已经由国家人口计生委完成,并获得中央的认可。这项规划的大体框架是将全国的国土分成五大区,即不适宜、临界适宜、一般适宜、比较适宜、高度适宜地区。在此基础上,还按照环境资源承载力,把全国划分出四大人口发展功能区域。回答19~20题。 19.国家人口计生委此次编制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报告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 B.加快区域资源、能源的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C.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D.合理地布局国内人口分布,大力提高环境承载量 20.下列属于“不适宜”地区的是 A.东部平原区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江河、风沙源头地区 21.该报告还从地理格局等六个方面,以县为单位,系统评价不同地区的人口发展前景,划分出四大人口发展功能区域,即限制区、疏散区、稳定区和聚集区。下列属于聚居区的是 A.东北平原区 B.横断山区 C.西北干旱区 D.黄土高原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22~23题。 22.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23.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需要利用一定的土地,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据此回答24~25题。 24.属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是 ①商业用地 ②交通用地 ③政府机关用地 ④绿洲农业 ⑤住宅用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25.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各类功能区之间界线分明 B.商业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工业区多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D.住宅区低级住宅区与中高级住宅区存在分化 3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城市模式 27.关于该城市功能区形成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心商务区的形成主要受行政因素的影响 B.甲处发展为石油化工城受资源因素影响最大 C.高低级住宅区的形成主要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D.重工业区的布局受历史因素影响较大 读城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地租立体分布图,回答28~30题。 28.该图反映城市土地价格和租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市中心远近 B.交通通达度 C.自然条件 D.居民收入差距 29.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城市土地用地类型是 A.商业中心用地 外围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住宅用地 B.商业中心用地 外围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C.外围商业用地 商业中心用地 工业用地 住宅用地 D.外围商业用地 商业中心用地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30.①土地用地类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区主要特征有( ) ①经济活动的繁忙程度仅次于工业区 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④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