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大全及答案
A.LM陡峭,IS也陡峭 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 D.LM平缓而IS陡峭 7.货币供给增加使 LM 曲线右移, 若要使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 LM 曲线的移动量, 则必须 (C)150
A.LM 曲线陡峭,IS 曲线也陡峭 B.LM 曲线与 IS 曲线一样平缓 C.LM 曲线陡峭,而 IS 曲线平缓 D.LM 曲线平缓,而 IS 曲线陡峭
8.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的变动量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D)168
A.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陡峭 B. LM曲线垂直而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坦 D. LM曲线平坦而IS曲线陡峭
第十五8
1.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A)149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D.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 2.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越小,则财政政策作用效果(A)149 A.越大 B.越小 C.零 D.为负
3.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弹性大,则(B)150 A.采取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B.采取货币政策的效果好
C.采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好 D.无法确定
4.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C)168 A.LM陡峭而IS平缓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 D.LM和IS一样平缓
5.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可能是因为(A)169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 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C.支出乘数较小 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6.若同时使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经济后果可能是(C)169 A.利率上升,产出变化不确定 B.利率下降,产出变化不确定 C.产出减少,利率变化不确定 D.产出增加,利率变化不确定
7.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根据IS-LM模型,如果不让利率上升,政府应该(B)168
A.增加投资 B.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 C.减少货币供给量 D.在减少投资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
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引起收入增加、利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A)157 A.政府购买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私人投资增加 D.货币供给增加
第十六8
1.下述哪一项不是经济在内的稳定器(B)146
A.累进税率制 B.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的政府开支 C.社会保障支出 D.农业支持力量
2.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不是其职能的是(D)96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蓄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 3.货币乘数取决于(D)96
A.法定准备率 B.现金准备率 C.超额准备率 D.以上所有各项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B)170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5.如果银行准备率为25%,则存款乘数为(D)96 A.0.25 B.0.5% C.1 D.4
6.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就是(D)96 A.1 B.2 C.4 D.5 7.假设中央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年初的10%上调至20%,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货币乘数应该是(B)96
A.10 B.5 C.20 D.15
8.最初的200万存款创造出的存款货币是1000万,则法定准备金率为(B)96 A.5% B.20% C.50% D.20%
第十七8
1.如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0%,公众把存款中的20%作为通货持有,那么货币乘数是 (A)96C
A.3.33 B.3 C.4 D.10 2.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吸收的存款为1万元,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D)96
A.2000元 B.8000元 C.1万元 D.5万元
3.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吸收的存款为3000货币单位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C)96
A.20000货币单位 B.80000货币单位 C.15000货币单位 D.60000货币单位 4.已知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rd=15%,超额准备金率re=20%,公众的现金持有率rc=10%,如果中央银行增发货币100亿元,则货币供给量将增加(C)96
A.100亿元 B.667亿元 C.244亿元 D.500 5.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以通过(D)151
A.变动法定准备率 B.变动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以上均是 6.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B)152
A.法定准备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7.再贴现率是(D)151
A.银行对其最有信誉的客户所收取的贷款利率 B.银行为其定期存款支付的利率
C.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支付的利率
D.当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时,中央银行所收取的利率 8.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B)151
A.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 C.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 D.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下降
第十八8
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C)170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国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那么该国的(D)152 A.货币需求将增加 B.货币需求将减少 C.货币供给将增加 D.货币供给将减少
3.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将引起(A)152 A.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从而基础货币增加 B.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从而基础货币减少 C.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从而基础货币减少 D.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从而基础货币增加
4.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会导致货币供给(B)152 A.增加和利率提高 B.增加和利率下降 C.减少和利率提高 D.减少和利率下降 5.市场利率提高准备金会(B)170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6.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C)152
A.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 B.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 C.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 D.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 7.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D)158
A.卖出国债 B.提高准备金率 C.提高再贴现率 D.降低再贴现率
8.已知法定准备率是25%,则中央银行向私人购买100元的政府债券,会使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增加(B)元152 A.500 B.400 C.600 D.750
第十九8
1.以下问题中,哪个不是宏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C)172 A.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B.通货膨胀的原因
C.政府对企业征收庇古税 D.价格变动对一国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2.宏观经济政策首要目标是(C)142
A.物价稳定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3.充分就业的含义是(B)186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4.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900万,失业人数100万,则这个经济社会的失业率为(B)186
A.11% B.10% C.8% D.5% 5.周期性失业是指(B)188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6.根据“奥肯法则”GDP每增加多少时,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A)190 A.2% B.3% C.3.5% D.5% 7.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188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8.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是(C)187
A.工资能升不能降的刚性 B.总需求不足 C.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D.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二十8
1.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D)173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者物价指数 C.GDP平均指数 D.以上均正确 2.爬行性的通货膨胀率一般为(C)174
A.4%--5% B.6%--10% C.2%--3% D.10%以上 3.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是(D)176
A.需求拉动的 B.成本推动的 C.结构型的 D.以上均正确 4.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175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5.短期菲利浦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193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失业率的变动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无关 6.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193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财政赤字 7.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B)175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D.失业和通货膨胀 8.经济周期的实质是(D)223
A.失业率的波动 B.利息率的波动 C.价格水平的波动 D.国民收入的波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