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 图文

河北省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2 23:27:28

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每句的结束音是下句的开始音,这叫鱼咬尾。

7、复听歌曲。 (二)《王大娘钉缸》

1、聆听歌曲,想一想这首歌的风格是否似曾相识? 2、请1-2名学生谈谈。 3、听《好汉歌》。

4、引导学生分析歌曲。

采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上下整体平衡。但每句从唱词和衬词的关系看,一短一长,表现出一种不平衡。这一长一短,一呼一应,明显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的色彩。 5、复听,要求学生注意语言风格。 (三)《孟姜女哭长城》

1、让学生讲《孟姜女》故事。 2、聆听歌曲。

3、聆听江苏民歌,听后讨论两首歌曲曲调、风格。 4、教师点评。

这首歌源头本在江苏,歌词采用四季体的写法,内容概括简练,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体写,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基础上加花装饰。演唱上,体现了南北风格上的差异,一刚一柔,粗犷与细腻形成了鲜明对比。 5、引导学生分析江苏民歌结构、旋律特点。

此歌也是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并采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技法。 四、归纳概括

1、阅读书本31页文字,谈谈民歌的主要音乐特点? (1)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

(2)与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

(3)各地民歌在调式、节拍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 (4)结构一般短小。

2、请学生谈谈今天了解到的民歌的创作手法。 五、课堂小结

请一名学生小结本课主要收获。

课后反思:

1、本课聆听中重视比较聆听。

2、学习音乐知识,一方面要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探究,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

教学目标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深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教学内容 1、《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2、有关民歌的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 《弥渡山歌》。理解这三首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问题导入

1、请学生看地图,说说是我国的哪个省,知道哪些景点和民歌。 2、教师点评。

云南。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少数民族云集。民歌特别丰富并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三、作品鉴赏 (一)《弥渡山歌》

1、教师给学生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

弥渡地处滇西高原。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南诏铁柱

南诏铁柱臵于弥渡县城西约6公里的铁柱庙内,欲称天尊柱,现存大殿建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悬挂“威镇昆弥”金匾。大殿达三阁五殿,建筑规模巨大,是弥渡县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 五台大寺

五台大寺位于弥渡县城东南40公里左右的五台山上,明初开山建殿,清壅正年间增建,光绪3年(公元1877年)重修。大殿达三阁五殿,建筑规模巨大,是弥渡县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

2、聆听歌曲,说说歌曲的哪一句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3、请2-3名同学谈。 4、教师点评。

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歌词用了比兴的手法,暗示着爱情的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起即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见。如《小河淌水》。 5、学唱歌曲。

6、聆听《小河淌水》 (二)《对鸟》

1、聆听歌曲,学学其中的方言。 2、请1-2名学生学方言。 3、简介歌曲。

在我国,以对花为题材的民歌到处都有,而以对鸟为题材的民歌,全国仅此一首。音乐上分两部分,四个乐句,按起承转合的方式运转。音乐清新爽朗、真切自然,颇具有纯真的色彩。 4、复听,要求学生轻声跟唱。 5、欣赏有关图片。 6、聆听《采茶舞曲》。 (三)《幸福歌》 1、介绍湖北天门。

天门历史悠久,曾有灿烂的石江河文化,是全国最大的棉乡,天门是全国内地最大的侨乡,天门是全国久负盛名的文化之乡,如楚国令尹子文,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谭元春,清朝状元蒋立镛等人物。 2、聆听歌曲。

3、讨论歌曲的风味。 4、教师点评。

歌曲的旋律吸取了湖北农民劳动时所唱“媷草歌”的音调,以天门民歌的音乐素材为骨架,糅进荆东地区的两种特征性音调5 1 2 1 5和3 5 6 5 3 。演唱上一领众和,情绪热烈欢快,充满乐观向上的激情。

5、引导学生注意衬词部分进行复听。 6、唱衬词部分。 7、聆听《龙船调》。

8、引导学生阅读课本37页第二段文字,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就已经广泛流行着“楚声”和“吴声”,楚声是长江中下游两湖一带的民歌;吴声则是长江下游江浙一带的民歌。它们的风格与北方民歌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四、归纳概括

1、阅读书本37页第一段文字,讨论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2、教师点评。

(1)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因素上。

(2)影响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的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该民族的民歌会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影响,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相交融,最终造成音乐风格发生变化的结果。 五、课堂小结

让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谈本课主要收获。

六、课外拓展 完成表格。 曲目 音乐 情绪 演唱 形式 伴奏 乐器 方言 属地 地域 环境 生活 条件 文化背景 及交流

课后反思:

1、本课聆听中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风格的问题。

2、教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初步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概念性的认识”,要安排课外的拓展探究作业。

搜索更多关于: 河北省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每句的结束音是下句的开始音,这叫鱼咬尾。 7、复听歌曲。 (二)《王大娘钉缸》 1、聆听歌曲,想一想这首歌的风格是否似曾相识? 2、请1-2名学生谈谈。 3、听《好汉歌》。 4、引导学生分析歌曲。 采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上下整体平衡。但每句从唱词和衬词的关系看,一短一长,表现出一种不平衡。这一长一短,一呼一应,明显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的色彩。 5、复听,要求学生注意语言风格。 (三)《孟姜女哭长城》 1、让学生讲《孟姜女》故事。 2、聆听歌曲。 3、聆听江苏民歌,听后讨论两首歌曲曲调、风格。 4、教师点评。 这首歌源头本在江苏,歌词采用四季体的写法,内容概括简练,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