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影像学WORD版
经典文档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线管球,常用电压为22—35kV,用以检查软组织,主要是乳腺。为了提高图像分辨力,以便查出微小癌,软线摄影装备及技术有很多改进,包括乳腺钼靶体层摄影、数字乳腺摄影、乳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开展立体定位和立体定位针刺活检等。
(三)造影检查
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影,此即造影检查。引入的物质称为对比剂,也称造影剂。造影检查的应用,扩大了X线检查的范围。 1.对比剂 按影像密度高低分为高密度对比剂和低密度对比剂两类。高密度对比剂为原子序数高、比重大的物质,有钡剂和碘剂。低密度对比剂为气体,已少用。
钡剂为医用硫酸钡粉末,加水和胶配成不同浓度的钡混悬液。主要用于食管及胃肠造影。
碘剂分有机碘和无机碘制剂两类,后者基本不用。
将有机水溶性碘对比剂直接注入动脉或静脉可显示血管,用于血管造影和血管内介入技术,经肾排出,可显示肾盂及尿路,还可作CT增强检查等。 水溶性碘对比剂分两型:①离子型,如泛影葡胺;②非离子型,如碘苯六醇、碘普罗胺和碘必乐等。离子型对比剂具有高渗性,可引起毒副反应。非离子型对比剂,具有相对低渗性、低粘度、低毒性等优点,减少了毒副反应,适用于血管造影及CT增强扫描。
2,造影方法 有以下两种方法:①直接引人:包括:口服,如食管及胃肠钡餐检查;灌注,如钡剂灌肠、逆行尿路造影及子宫输卵管造影等;穿刺注入或经导管直接注入器官或组织内,如心血管造影和脊髓造影等;⑦间接引入:经静脉注入后,对比剂经肾排入泌尿道内,而行尿路造影。
3.检查前准备及造影反应的处理 各种造影检查都有相应的检查前准备和注意事项,必须认真准备,以保证检查满意和患者的安全。应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以备急需。
在对比剂中,钡剂较安全。造影反应中,以碘对比剂过敏较为常见,偶尔较严重。用碘对比剂时,要注意:①了解患者有无用碘剂禁忌证,如严重心、肾疾病,甲亢和过敏体质等;②作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合作;③碘剂过敏试验,如阳性,不宜造影检查。但应指出,过敏试验阴性者也可发生反应。因此,应有抢救过敏反应的准备与能力;④严重反应包括周围循环衰竭和心脏停搏、惊厥、喉水肿和哮喘发作等,应立即终止造影并进行抗休克、抗过敏和对症治疗。呼吸困难应给氧,周围循环衰竭应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心脏停搏则需立即进行体外心脏按摩。
(四).x线检查方法的选用原则
x线检查方法的选用,应该在了解各种X线检查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优缺点的基础人根据临床初步诊断和诊断需要来决定。应当选择安全、简便而又经济的方法。因此,应首先用普通检查,再考虑造影检查。但也非绝对,例如胃肠检查首先就要选用钡剂造影。有时两三种检查方法都是必须的。对于可能发生反应和有一定危险的检查方法,选择时更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滥用,以免给患者带来损失。
四、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X线诊断用于临床已超过百年。尽管现代影像技术,例如CT和MRI等
经典文档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对疾病诊断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但并不能取代X线检查。一些部位,如胃肠道,仍主要使用X线检查。骨肌系统和胸部也多是首先应用X线检查。脑与脊髓、肝、胆、胰等的检查则主要靠现代影像学,X线检查作用小。由于X线具有成像清晰、经济、简便等优点,因此,X线诊断仍是影像诊断中使用最多和最基本的方法。 五、×线检查中的防护
X线检查应用很广,因此,应该重视X线检查中患者和工作人员的防护问题。
x线照射人体将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若接触的X线量超过容许辐射量,就可能产生放射反应,甚至放射损害。但是。如X线量在容许范围内,则少有影响。因此,不应对X线检查产生疑虑或恐惧,而应重视防护,如控制X线检查中的辐射量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合理使用x线检查,避免不必要的X线辐射,以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由于x线设备的改进,高千伏技术、影像增强技术、高速增感屏和快速X线感光胶片的使用,X线辐射量已显著减少,放射损害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但是仍应注意,尤其应重视对孕妇、小儿患者和长期接触射线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防护。
放射防护的方法和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方面,可以采取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原则。前者使用原子序数较高的物质,可用铅或含铅的物质,作为屏障以吸收掉不必要的x线,如通常采用的X线管壳、遮光筒和光圈、滤过板、荧屏后的铅玻璃、铅屏、铅橡皮围裙、铅橡皮手套以及墙壁等。后者利用X线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这一原理,通过增加X线源与人体间距离以减少辐射量,是最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 患者方面,应选择恰当的X线检查方法,每次检查的照射次数不宜过多,除诊治需要外也不宜在短期内作多次重复检查。在投照时,应当注意照射范围及照射条件。对照射野相邻的性腺,应用铅橡皮加以遮盖。 放射线工作者方面,应遵照国家有关放射防护卫生标准的规定制定必要的防护措施,正确进行X线检查的操作,认真执行保健条例,定期监测放射线工作者所接受的剂量。直接透视时要戴铅橡皮围裙和铅橡皮手套,并利用距离防护原则,加强自我防护。在行介入放射技术操作中,应避免不必要的x线透视与摄影,应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超声和cT等进行监视。 第二节 数字X线成像 普通X线成像,其摄影是模拟成像,是以胶片为介质对图像信息进行采集、显示、存储和传送。X线摄影的缺点是摄影技术条件要求严格,曝光宽容度小;照片上影像的灰度固定不可调节;而且图像不可能十分清晰显示各种密度不同的组织与结构,密度分辨力低;在照片的利用与管理上也有诸多不便。为此,将普通x线成像改变为数字X线成像(DR)非常必要。 一、DR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数字X线成像是将普通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置同电子计算机相结合,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而得数字图像的成像技术。DR依其结构上的差别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F)和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分别简介如下。 (一)CR
CR是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和显示等步骤,才能显示出数字图像。
经典文档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IP是由含有微量元素铕化合物结晶制成,透过人体的X线,使IP感光,在IF上形成潜影。用激光扫描系统读取,IP上由激光激发出的辉尽性荧光,经光电倍增管转换成电信号,再由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字影像信息。数字影像信息经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图像。图像处理主要包括:①灰阶处理,使数字信号转换成黑白影像,并在人眼能辨别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灰阶,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以利于观察不同的组织结构;②窗位处理,使一定灰阶范围内的组织结构,依其对X线吸收率的差别,得到最佳的显示,可提高影像对Lb;③X线吸收率减影处理,以消除某些组织的影像,达到减影目的;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处理,得DSA图像。
数字信息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换,于荧屏上显示出人眼可见的灰阶图像,还可摄照在胶片上或用磁带、磁盘和光盘保存。
CR的设备,除X线机外,主要由IP、图像读取、图像处理、图像记录、存储和显示装置及控制用的计算机等组成(图1—5)。
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重要的改进是实现了数字X线成像。优点是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力与显示能力;行图像处理,增加了信息的显示功能;降低了x线曝光量;曝光宽容度加大;既可摄成照片,还可用磁盘或光盘存储;并可将数字信息转入PACS中。但是CR成像速度慢,整个过程所需时间以分计;无透视功能;图像质量仍不够满意。发展前景差,将由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所代替。
(二)DF
DF是用IITV代替X线胶片或CR的IP作为介质。影像增强电视系统荧屏上的图像用高分辨力摄像管行序列扫描,把所得连续视频信号转为间断的各自独立的信息,形成像素,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每个像素转成数字,并按序列排成数字矩阵。这样IITV上的图像就被像素化和数字化了。当前已经用电荷锅台器代替摄像管采集IITV的光信号。数字矩阵为512×512或1024×1024。像素越小、越多。图像越清楚。DF光电转换较快,成像时间短,图像较好。有透视功能,最早应用于DSA和DR胃肠机。DF与CR都是将模拟的X线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但采集方式不同,CR用IP,DF用IITV在图像显示、存储及后处理方面基本相同。DF与CR都是先将X线转换成可见光,再转成电信号,由于有经摄像管或激光扫描转换成可见光再行光电转换的过程,信号损失较多。所以图像不如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那样清晰。为了区别,将CR及DF称之为间接数字X线成像,而将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称之为直接数字X线成像。
(三)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用平板探测器将X线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再行数字化,整个转换过程都在平板探测器内完成。不像DF或CR,没有经摄像管或激光扫描的过程,所以X线信息损失少,噪声小,图像质量好。更因成像时间短,可用于透视和实行时间减影的DSA,扩大了X线检查的范围。
可用于实际的平板探侧器为无定型硅碘化钝平板探测器。是在玻璃板底基上固定有低噪声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无定型硅阵列部件,其表面覆有针状碘化铯闪烁晶体。在平板探测器内,X线信号转换成的光信号经硅阵列及光电电路转换成电信号,再转换成数字信号。
另一种平板探测器是在无定型硅表面覆以光电导体的硒层,使X线信号直接转换为电信号。但其转换率不高,硅材料不够稳定,不能行快速采集。此外,还有直线阵列氙微电离室组成探测器作为介质的。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图像质
经典文档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量好、成像快,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DR的临床应用
CR、DF与DDR都是数字X线成像,都有数字成像的共同优点,同普通X线成像比较,有明显的优势。数字图像质量与所含的影像信息量可与普通X线成像媲美:图像处理系统可调节对LL故能得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摄照条件的宽容范围较大;患者接受的x线量较少;图像信息可摄成照片或由磁盘或光盘储存;可输入PACS中。此外,还可行体层成像和减影处理。
数字图像与普通X线图像都是所摄部位总体的叠加影像,普通X线能摄照的部位也都可行数字成像,对图像的解读与诊断也与传统的X线图像相同。只不过数字图像是由一定数日(比如l024×l024)的像素所组成,而普通X线图像是由银颗粒所组成。数字成像对骨结构及软组织的显示优于普通X线成像,还可行矿物盐含量的定量分析。对肺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也高于普通X线成像。数字胃肠双对比造影在显示胃小区、微小病变及肠粘膜皱襞方面也优于普通的X线造影。
从图像质量、成像速度、摄照条件的宽容度和照射剂量等方面对CR、DF及DDR进行比较,CR图像质量差,成像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不能作透视;DF成像时间短,可行透视,多用于血管造影、DSA和胃肠造影,其缺点是DF设备不能与普通的X线装置兼容;而DDR则有明显的优势,只是目前其价格较为昂贵。
第三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由于存在血管与骨骼及软组织重叠而影响血管的显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在血管造影中应用已很普遍。 一、DSA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数字成像是DSA的基础。数字减影的方法有几种,常用的是时间减影法,介绍如下。
经导管向血管内团注水溶性碘对比剂,在对LL剂到达感兴趣血管之前和血管内出现对比剂、对比剂浓度处于高峰和对比剂被廓清这段州司内,使检查部位连续成像。在这系列图像中,取一帧血管内不含对比剂的图像作为蒙片和一帧含有对比剂的图像(这两帧图像称为减影对),用这两帧图像的数字矩阵,经计算机行数字减影处理,使骨路及软组织的数字相互抵消。这样,经计算机行减影处理的数字矩阵再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换为图像,则骨骸及软组织影像被消除掉,只留有清晰的血管影像,达到减影目的。此种减影图像因系在不同时间所得,故称时间减影法。血管内不含对比剂的图像作为蒙片,可同任一帧含对比剂的图像作为减影对,进行减影处理,于是可得不同期相的DSA图像。时间减影法所用的各帧图像是在造影过程中所得,任何运动均可使图像不尽一致,造成减影对的图像不能精确重合,即配准不良,致使血管影像不够清晰。
DSA设备主要是数字成像系统,采用DF,先进设备则用平板探测器代替III、V。显示矩阵为l024×l024。行三维信息采集以实现三维图像显示,明显提高了DSA的显示功能。 二、DSA检查技术
根据将对比剂注入动脉或静脉而分为动脉DSA和静脉DSA。由于IADSA血管成像清楚,对比剂用量少,所以现在都用IADSA。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